清乾隆 紫檀御題詩佛龕奉銅鎏金菩薩像
2015年6月6日晚,北京保利十周年春拍繼續(xù)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無無明——明清宮廷佛堂秘境”專場中,清乾隆年間的紫檀御題詩佛龕奉銅鎏金菩薩像估價為RMB 6,000,000~8,000,000,現(xiàn)場以560萬元起拍,最終以1300萬元落槌,含傭金成交價為1495萬元。
本件拍品龕長41.2×36.3×79cm;佛高28.5cm,來源于胡惠春先生舊藏。佛龕紫檀質(zhì),四方亭造型,須彌座。四角立鎏金柱,四周環(huán)以封板,此種封板形式稱為“毗盧帽”(僧帽)。亭頂有五鎏金塔,頂壁四面開光內(nèi)及帽四面外壁雕番蓮紋,下檐透雕云蝠紋。亭內(nèi)有一小閣,閣四壁中開光,框邊雕云龍紋,頭戴五葉寶冠的鎏金菩薩雙手結(jié)說法印端坐其中,身后背板描金題:“卅二之相,八十種好。與佛無差,方便權(quán)巧。 彌陀灌頂,足踏瑞蓮。堂堂獨立,法爾如然。 萬有之母,調(diào)御丈夫。執(zhí)一以求,去道遠乎。寶冠若華,天衣似鏡。內(nèi)外色空,光光相印。本愿不離,沛然甘露。即今眾生,無一不度。御制大士相贊。臣于敏中敬書 ”。
此佛龕造型別致,把木雕和銅雕工藝巧妙結(jié)合,盡顯皇家氣派。佛龕在清宮佛堂中占有顯要位置,也是官式建筑和宗教建筑造型的縮影,因此每個細節(jié)均設(shè)計嚴謹,如屋頂?shù)氖綐?、裝飾紋樣等,都一一有嚴格規(guī)定,其中以“三塔龕”和“五塔龕”最具清宮特色,結(jié)合了漢藏兩地的典型建筑,頂部排列三尊或五尊喇嘛合歡塔,代表“三世佛”或“五佛五智”之意。據(jù)乾隆造龕檔案中記載,乾隆中晚期開始頻繁出現(xiàn)“西洋式龕”的記載,成為一種獨特的風格,裝飾上使用了“西番蓮紋”、“西番葡紋”、“西番花草紋”等,營造出濃郁的西洋情調(diào),本件正合其記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