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青春(油畫) 陳逸飛;蔡江白
陳逸飛逝世三周年,蔡江白畫了三年,終于完成了30年前與陳逸飛開始合作的三聯(lián)油畫《刑場上的婚禮》之二《不朽的青春》(357cm×210cm)。
蔡江白在12平方米的斗室里完成這巨幅油畫,墻上立著大鏡子(從鏡子里看油畫整體效果),身旁放著陳逸飛的《紅旗》(對照油畫《紅旗》的氣氛與顏色)。是何動力非要完成這幅畫呢?蔡江白坦率地說:“信念和還愿!”
30年前,蔡江白與陳逸飛年輕而血氣方剛,充滿著“革命的浪漫主義”情懷,他們決定取材當(dāng)時家喻戶曉的革命二烈士周文雍陳鐵軍傳奇故事,合作創(chuàng)作三聯(lián)油畫《刑場上的婚禮》(之一《寒凝大地》,之二《不朽的青春》,之三《只要主義真》)?!逗蟮亍犯野蚜沂刻貙懙念^顱仰躺在廣闊的天地間,體現(xiàn)了“自由是心靈的最高的定性”(黑格爾語)和陳逸飛的詩情畫意境界,難怪當(dāng)時全國美展各地送32幅同類作品落選,此作脫穎而出一舉奪得最高獎項,并被美術(shù)館收藏而成歷史經(jīng)典。接著他倆又進行《不朽的青春》創(chuàng)作,正巧《解放軍畫報》約稿,把他倆合作的《不朽的青春》(原名《視死如歸》)發(fā)表在1978年12月刊上。同行以為是幅大作品,其實原作也就像畫報通欄整版大、細部刻畫動用了放大鏡、由逸飛構(gòu)思創(chuàng)作的黑白水粉小稿。以后陳逸飛出國,留下一句:“江白,這幅畫還是由你完成吧!”不久江白也出國了,早該完成的作品,由于各奔東西,一個忙“大視覺”,一個忙“教美術(shù)”,一晃27年擱淺至逸飛去世,江白才猛然回醒,想起老友的遺言。他決定用五年時間將這組陳逸飛傾注夢想與心血的后兩幅作品完成。如今江白已回國定居,年過花甲(他比逸飛大4歲),心里明白:他這代人不畫,恐怕沒人來完成了。他具備逸飛的油畫寫實功力,有著“大難不死”(遇空難)的經(jīng)歷,“特殊年代”的教育和對革命烈士的情結(jié),加上對老友逸飛的崇敬和懷念,促使他一定要完成陳逸飛的遺愿。蔡江白以放大素描稿,尋找形象模特,顏色盡量做到陳逸飛的調(diào)子。二烈士昂首挺胸上刑場的墻背,是按逸飛生前關(guān)照取長樂路天主教堂的“紅墻”,巨幅油畫《不朽的青春》展現(xiàn)在眼前是暗藍色渾厚的基調(diào),“在藍色里主要因素是暗”(黑格爾語)紅墻象征革命的曙光,構(gòu)圖打破常規(guī),大膽地把烈士面向的畫面小于背后的空間,人物的臉部“對象在照明中顯現(xiàn)為飽滿圓整的東西的過程”(黑格爾語,引自黑格爾《美學(xué)》)牢里的人仿佛要沖出來,手銬、腳鐐、人物衣紋、墻壁逼真如實,好像聽到“叮當(dāng)”的鐵鏈聲。逸飛和江白(包括前輩油畫家)大多受前蘇畫派影響(如赫魯也夫《革命士兵》和弗魯別爾《魔鬼》的畫技影響),吸取其直線,方塊,幾何形體,彩色構(gòu)成的風(fēng)格。如今的美院青年喜歡印象派,前衛(wèi)派,但畫主題巨幅,非前蘇畫派莫屬,故陳逸飛的《紅旗》就一個解放軍戰(zhàn)士拿槍扛旗,觀者站在畫前會感受到心靈的震撼,這就是“現(xiàn)實主義”魅力?!恫恍嗟那啻骸愤_到了這個效果。
蔡江白尊重老友,因三聯(lián)油畫是他倆合作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朽的青春》整個構(gòu)圖仍按當(dāng)年《解放軍畫報》發(fā)表的兩人合作的小幅圖沒有改動。無論今后“花”落誰家,江白還是以當(dāng)年逸飛署名在先(包括最后一聯(lián)畫)。
假如逸飛在天之靈知道江白完成了他的遺愿,一定會感到高興吧。
[編輯:亢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