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交織著,以某種距離:2014吳尚邕創(chuàng)作個展

開幕時間:2014-12-06 15:00:00

開展時間:2014-11-29

結束時間:2015-01-10

展覽地址:朝代畫廊(臺北市樂利路41號,近捷運六張犁站&遠企)

參展藝術家:吳尚邕

展覽介紹


朝代畫廊很高興向您宣布,我們即將于2014/11/29-2015/01/10展出《交織著,以某種距離:2014吳尚邕創(chuàng)作個展》,并于2014/12/06舉辦開幕酒會。此次將展出臺灣新銳藝術家吳尚邕近年來的創(chuàng)作成果,相當令人期待。吳尚邕1988年生于臺北,2011年畢業(yè)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2009-2010日本國立筑波大學日本畫科交換生,目前就讀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研究所。他的作品已多次被海內(nèi)外藏家典藏,在同輩藝術家中表現(xiàn)十分亮眼。

吳尚邕近期作品以較為抽象和超現(xiàn)實并進的手法,討論著事物的本質性,而這種「本質性」的所指卻又因人而異,互為矛盾的探究,對照著每天接收大量訊息且有著不同解讀的我們,頗為耐人尋味。他在創(chuàng)作中,將我們身邊周遭的事物除去過多的可讀性表徵,使其回歸到最純粹的層次,并藉著塑建畫面的方式,對現(xiàn)實樣貌進行有機的組合再造。經(jīng)由反覆循環(huán)的過程,思索、探尋并開啟物與物之間的新關系,嘗試跳脫大眾化的、傳統(tǒng)的、習慣性的框架,重新檢視大都會中公共空間、私人領域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并再次思考人們身處在這公共聚合體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交織著,以某種距離」命名的多件系列作品為例,縱然已經(jīng)跨越了既定媒材的限制,不再單用水墨,但吳尚邕無論是在肌理、量感的營造,或是整體氛圍的醞釀,不但有層層堆疊的墨染情韻、以白計黑的疏密關系,乃至于出現(xiàn)在大塊面積里頭不憚其煩、細細描繪的筆觸,更是與歷來被書畫家不斷實驗創(chuàng)新的各種皴法息息相關。最值得注意的,卻是他將中國山水繪畫中所謂的高遠、深遠與平遠等移動視角靈活運用,讓看似鉅觀的宏大抽象畫面,其實也精心藏匿了某些機巧精微的具象細節(jié),兩者的結合不但絲毫未見沖突矛盾或捍格不入,甚至還因此激蕩出某種超現(xiàn)實的況味來。」

「《交織著,以某種距離Ⅱ》采取了鳥瞰鏡頭的視角,描繪出象征人造物的橋梁或高架道路橫空切劃過一池湖水或者河流的模樣。雖然二者自始至終未曾真正遭逢,卻在人們的眼中映照出透露著幾許寂寥、復雜而難以言喻的心緒?!?/p>

「《四分之三圓滿》或許是敘事相對單純,且最具傳統(tǒng)文人氣息的一件。畫面中高聳入天的巨巖在亮晃晃的銀色月光照拂下顯得更加雄偉,上段凹處的平坦處像是不知何時搭建起的一間小屋,里頭空無一人,就這樣形成一個孤傲的存在,獨對被陡伸的峭壁遮去部份的圓月,頗有幾分「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的晚秋氣息,也間接點出人事的無常與變易,冥冥中仍是被莫名的力量給推動著?!?/p>

「《擴散,從邊界徘徊開始》一作當中,或許更可以清晰看出創(chuàng)作者的用心所在。從畫面下方一路向上延伸的流淌乳白,乍看頗有幾分浪花激濺、水氣氤氳的擬態(tài)。隨著越接近由黑色顏料所構筑起來的偌大空間邊緣,兩者之間卻巧妙地形成了頗具幾分橫看成嶺側看成峰的直觀性聯(lián)想,彷佛綿延不絕的層巖疊嶂被刻意地翻轉到另一個時空向度,更遠處竟如終年不化的白雪橫亙山頭?!?以上引號內(nèi)作品評論,摘自于知名藝評家張禮豪所撰《起自荒蕪的蓬勃生機》一文)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