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蹊徑·重構—當代藝術邀請展

開幕時間:2018-08-30 17:00

開展時間:2018-08-30

結束時間:2018-10-28

展覽地址:原曲畫廊 上海市虹許路731號M50·西郊文化休閑園區(qū)3號樓東4樓

策展人:聶洪

參展藝術家:何賽邦,何曦,了了,謝曹閩

主辦單位:原曲畫廊

展覽介紹


  上海原曲畫廊于2018年8月30日至10月28日舉辦《蹊徑·重構——當代藝術邀請展》。原曲畫廊是一家以繪畫的學術堅守為己任的老牌畫廊,此番從中國新藝術精神的角度,通過何賽邦、何曦、了了、謝曹閩四位藝術家的最新作品,呈現(xiàn)中國水墨與當代藝術碰撞后的精神產(chǎn)物,勾勒出中國當代水墨別開生面的藝術蹊徑。
  原曲畫廊成立11年來,一直堅持以學術為導向進行藝術精神的搜尋、培育,如今,他們將當代藝術范疇里的中國新水墨納入了藝術版圖。
  本次展覽策展人聶洪表示,近年來中國傳統(tǒng)水墨進行著另辟蹊徑的探索和嘗試,藝術家們堅定大膽,獨出心裁,令中國水墨畫別開生面。本次展覽的主題中,“蹊徑”指以水墨為代表的中國新藝術精神。中國水墨有著獨特的起源、發(fā)展、更替、傳承,當中國水墨碰撞了當代藝術精神時,也就開始了與全球對話的融合演變,中國水墨在繪畫語言和審美視覺上的努力與發(fā)展,也是中國當代藝術開始融入全球一體化的進程。
  本次畫展呈獻何賽邦、何曦、了了、謝曹閩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力圖用各自獨特的視角,重新構筑出全新的當代視覺景象。他們都有著傳統(tǒng)藝術的根基,也是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中的藝術敏感者。
  何賽邦,1959年生于上海,1986年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美術系,長期在上海華山美校任教。何賽邦擅用白色顏料畫在宣紙上,使宣紙呈灰色,由此形成一種安靜的空間場。他畫的所有靜物,都是把物當成一種幻覺在處理,他讓材料、用色和物象在相互作用下,自然而然地生長,詩意由此而誕生。
  何曦,1960年生于北京,1987年畢業(yè)于浙江美院中國畫系,1999年至今在上海中國畫院任畫師,現(xiàn)為上海中國畫院創(chuàng)研室主任。何曦始終在嘗試對生活和圖像范式進行反思。何曦用優(yōu)雅卻不失冷酷的姿態(tài)消解了傳統(tǒng)的意境,激蕩著內在尖銳的沖突性,令那種傳統(tǒng)文脈被狙擊、被割斷的悲厄,不僅痛徹藝術家自身,也襲向觀眾。
  了了,1973年出生于四川,2013年起在上海以及美國芝加哥等地舉辦個展和聯(lián)展,現(xiàn)為上海美協(xié)會員、上海書畫院畫師。了了的作品有文人氣質,他能書畫,知鑒藏,喜篆刻書法,亦窺當代藝術之奧妙。其水墨作品中,浩然之氣盤郁于胸,發(fā)散而為筆墨,點點滴滴,自能淡然有味,歷久彌新。
  謝曹閩,1974年生于上海,1998獲中國美院美術學士,2001年獲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美術碩士,現(xiàn)為美國佐治亞州克雷頓州立大學副教授。謝曹閩迷戀于由熒屏掃描線所創(chuàng)造出的虛幻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謝曹閩認為,電子視覺和肉眼視覺之間的對話才是最為重要的。
  前言
  文/彭小苓
  近年來中國傳統(tǒng)水墨另辟蹊徑的探索和嘗試,在藝術家的實踐中可以看到,他們堅定大膽,獨出心裁,令中國水墨畫別開生面。蹊徑指以水墨為代表的中國新藝術精神,既中國藝術的轉換變化,這也是近年來更為強烈的當代文化心理逐漸形成的體現(xiàn)。中國水墨有著獨特的起源、發(fā)展、更替、傳承,當中國水墨碰撞了當代藝術精神,開始其探索時,也就開始了與全球對話的融合演變,中國水墨在繪畫語言和審美視覺上的努力與發(fā)展,也是中國當代藝術開始融匯全球一體化進程。中國水墨如何吸納新的文化,中國當代藝術又如何追溯民族和傳統(tǒng)文化根基,成為這個時代重要的藝術探索與實踐。
  藝術一直在演進、變化、思考、創(chuàng)造重構的過程中,而藝術家則為了藝術通向未知而探索創(chuàng)造。今天我們呈獻了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力圖用各自獨特的視角,重新構筑全新的當代視覺景象。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