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維爾·維揚:雕塑公園
開展時間:2024-03-15
結束時間:2024-05-25
展覽地點:貝浩登(上海)
展覽地址:上海市黃浦區(qū)虎丘路27號3層
參展藝術家:澤維爾·維揚
主辦單位:貝浩登(上海)
貝浩登(上海)欣然呈現展覽“雕塑公園”,這是著名法國藝術家澤維爾·維揚于中國大陸地區(qū)的第二次個展,展出了藝術家2021年至2023年完成的全新作品系列。維揚的創(chuàng)作涉及雕塑、繪畫、裝置和攝影,他將自己定位在手工藝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交叉點上,挑戰(zhàn)并拓展了傳統(tǒng)藝術與數字媒介的界限。他的藝術實踐以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驗精細為基礎,批判性地探討了表現的觀念及觀念的物質化表現。
進入展覽空間,觀眾首先會看到一系列模糊的人形雕塑,被置于不同高度底座上,對照著藝術家標志性的亞克力肖像畫,這些人物都被嵌合在樺木膠合板上,形成了對當代對高清圖像需求的關鍵反思 。無論是通過有形的雕塑還是圖像的再現,維揚都喚起了一種夢幻般的人類存在感,如同在城市環(huán)境中游蕩的幽靈般的身影,挑戰(zhàn)了當前視覺范式中對像素完美精度的主導地位。 此外,“鳥雀系列”(2022-2023年)的一系列小型鳥類畫作,作為其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主題,喚起了非人類主體性的存在感,這些動物形象不僅傳達了變化的物理尺度,而且賦予了作品持久的象征意義。
展覽的核心是《懸垂No.4》(2022年),一件由玻璃纖維、鋁材和不銹鋼制成的巨型圓形動力雕塑,懸掛于天花板之下。其大膽而引人矚目的形態(tài)與畫廊的建筑空間相得益彰,展現了維揚對現代性、技術進步和機械系統(tǒng)的深入興趣。這件長3.7米的機械藝術作品配備了彩色漆面的光盤,通過激活系統(tǒng)內的金屬球以神秘的方式標記時間。維揚的作品充滿了對發(fā)明的熱愛、對空氣動力學特性的迷戀,以及對從未來主義到1960年代動力藝術歷史的致敬。
而虛擬現實體驗作品《雕塑公園》則標志著藝術家探索非傳統(tǒng)展覽方式的重要時刻,進一步審視了可見性的運作方式和觀念如何得以物質化的過程。 《雕塑公園》為維揚豐富的職業(yè)生涯提供了半回顧性的展示,結合了他的公共雕塑、“懸垂”系列、“建筑基調”項目、基于光的機械裝置以及早期的環(huán)境作品《森林》和《洞穴》。這些元素不僅通過了數字化處理,而且被重新想象并置入虛擬環(huán)境中,邀請觀眾進入沉浸式、互動式的體驗。從傳統(tǒng)人造形式到數字化環(huán)境的轉變,突顯了藝術與其觀眾之間關系的演進。
《雕塑公園》的創(chuàng)作始于近兩年前,維揚為觀眾提供了穿越一系列關系性環(huán)境的獨特機會,有效地充當了一種超文本空間,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電影院”概念,并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對空間性、形式以及觀眾在藝術體驗中角色的認識。在“犬之島”的空間中,觀眾面臨一尊設有神秘藍色入口的巨大犬科雕塑,該入口引導至一個展示靜態(tài)雕塑的展覽世界。然而,這個入口僅僅意味著嵌套現實的第一層,通過狗的絲滑外觀與其復雜的內部結構的對比,藝術家探討了公共與私人領域的二元性。
前往“光芒之城”,觀眾被引入勒·柯布西耶設計的馬賽住宅區(qū)(1947-1952年)的虛擬版本,其中一個藍色立方體置于體育館的黃色舞臺上,作為引發(fā)一連串事件的門戶。進入立方體后,墻壁緩緩升起,展示了與澤維爾2013年在“光芒之城”藝術中心舉辦展覽“建筑基調”時相似的觀眾群。這種對現代建筑空間及其觀察者的重復布局和重新布置,強調了人類的沉默存在對于集體心理的深刻影響。維揚對電影制作的參與可追溯到他的首部影像《日本之影》,他將個人敘事與建筑場所相結合,將藝術家置于個體故事與建筑環(huán)境相橋接的對話之中。
此外,I:Cube為《雕塑公園》定制的音景延續(xù)了維揚對聲音體驗及其超越純視覺領域界限的能力的迷戀,他在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上的著名環(huán)境裝置對此表現得淋漓盡致。《雕塑公園》的配樂動態(tài)地響應觀眾的參與,并在有形和虛擬的環(huán)境之上增添了額外的心理維度。這種聽覺干預使得光滑的現代主義外觀和內部空間的深刻感受產生了不穩(wěn)定的情緒反差,反映了流行音樂及其在集體心理層面的普遍影響。維揚的作品穿梭于可見與不可見的領域,創(chuàng)造了一個沉浸式的空間,促使我們通過感知自身的界限,重新審視藝術家先前的實踐。身體常常被視為未預見遭遇和敘述的場所,維揚對超越人類領域的努力表達了其流動和開放的概念化,偏離了既定的社會常規(guī)與通常被外界干預和強加的靜態(tài)身份。維揚對虛擬領域的探索揭示了我們所居住的認知景觀,與吉爾·德勒茲“成為不配事件”的倫理哲學共鳴,倡導著一種對變革潛力的接納與參與的姿態(tài)。
展覽中人類與技術的交匯體現了在技術創(chuàng)新充斥的世界中我們需要斡旋的復雜挑戰(zhàn)和機遇。結合虛擬現實體驗,這一新的作品系列強調了增強人類能力和理解的巨大可能性,同時也需要警覺地意識到技術如何塑造、限制和定義我們的感知和互動。
撰文:富源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澤維爾·維揚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媒介豐富的作品(雕塑、繪畫、裝置、表演、影像和攝影),他在古典主義和高科技之間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以多元的形式重塑雕塑藝術的表達。與此同時,維揚對研究不斷進化的展示空間有著長期興趣,在其作品或展覽中,參觀者常常演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被邀請進入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中閱覽。例如2009年的展覽“維揚在凡爾賽宮”,2012-2014年持續(xù)演進的展覽項目“建筑基調”以及2017年代表法國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大型互動體驗作品《工作室》。澤維爾·維揚的作品頻繁于公共空間展出,作品遍布法國及其他國際城市,涵蓋巴黎、斯德哥爾摩、紐約、上海和首爾等地。他的作品也曾被收錄于諸多著名國際藝術機構的展覽,如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Mamco(日內瓦)、菲利普斯收藏(華盛頓)、森美術館(東京)和MAAT(里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