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凡 & 英格寶公主 雙個展
開幕時間:2024-11-07
開展時間:2024-11-08
結束時間:2024-12-06
展覽地點:新藝空間
展覽地址:上海市黃浦區(qū)北京東路270號中一大樓2樓
參展藝術家:單凡 & 英格寶公主
主辦單位:新藝空間
在2024年上海藝術季,新藝空間隆重推出“單凡&英格寶公主雙個展”,展覽由李亦非出品、王野夫策劃,匯聚兩位藝術家共四十余件繪畫杰作,于11月8日至12月6日精彩呈現(xiàn)。開幕式在11月7日下午3點舉行,敬請期待!
本次展覽中呈現(xiàn)的單凡作品,創(chuàng)作年代跨越了2000年至2024年,涵蓋了單凡抽象表現(xiàn)主義時期作品、《工業(yè)風景》系列以及2006年后以竹子為母題的《瞬時之作》系列、《緩慢之作》系列,多樣的面貌使我們領會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演變軌跡。在早期的工業(yè)風景構圖中,已出現(xiàn)了后來竹子畫作的骨架端倪。
竹子,乃是單凡自2006年起持續(xù)圍繞創(chuàng)作的核心母題。近二十年了,藝術家正是在這個窮追不舍、持續(xù)死磕的實踐中,通過外化的創(chuàng)作行為,不斷對自己內在的文化身份發(fā)出叩問,并且逐漸鞏固對自我的特殊認同,一切水落石出。
《瞬時之作》系列與《緩慢之作》系列,是從“速度”和“媒介“這兩個命題介入。無論是水墨還是油彩,單色或是彩色,紙本抑或畫布,從幾分鐘到數(shù)百個小時,藝術家由方方面面去探討,重新去處理自身的精神依歸。東方與西方并行的兩面性,在單凡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上從未缺席,這使他的作品中始終流露出一種寧靜而富有理性的表現(xiàn)力,而超越了中西繪畫工具和材料系統(tǒng)的框條。
和英格寶相似的一點是,單凡概括自己的繪畫實踐——“在畫室中思考和觀察畫的時間,比真正提筆作畫的時間長得多”。他以理性分析為先導,帶著強烈的主動控制意識,對作畫系統(tǒng)作出精密設置,設下了謎語與隱喻,而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他又不忘直覺地沉浸其中。
展覽中呈現(xiàn)英格寶公主近年創(chuàng)作的《藍色之聲》系列和《真實》系列,凝結了她數(shù)十年來探索抽象繪畫的結晶。置于同時代的抽象藝術之中,英格寶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份傲然的純凈和高貴氣息,她演繹出色彩的速度、聲音和透明感。畫面似能瞥見璀璨明麗的寶石之光,又若靈動婉轉的彩色雕塑。
德國工作室中的英格寶,有其一派的動態(tài)抽象之法。她將空白畫布平放于地面,仿佛心中已有構圖,緩緩地傾瀉純然的藍。不急不慢的姿態(tài)中,慷慨地倒入松節(jié)油稀釋色彩,空間的深度因為透明度的增加而頓時顯現(xiàn)。烈焰的紅與深海的藍,瞬間相遇交融,在把握純熟的傾斜角度下,淌出了流沙般的細紋。比起用身體去作畫,讓英格寶更費時的是:佇立面對自己尚未完成的畫面,一再端詳、品鑒,以一種近似園藝師的態(tài)度,確定下一步的調整;同時去感應作品,是否已經產生了屬于作品自己的聲音。
她在創(chuàng)作中尤其強調音樂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基于兩者對于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而言,同時存在的審美通感;另一方面是因為音樂擁有她作品中類似的抽象性——一種不可言說、但可意會的內心感受——而這幾乎更靠近事物的本質。“我的作品不依賴于物體,因為它講述的是超越物質體驗的存在”,這是英格寶對其抽象創(chuàng)作的詮釋。
單凡與英格寶公主,相識于漢堡,至今已近三十年。兩人血脈中流淌著迥然相異而互相吸引的文化基因。
此次展覽是他們在中國的第三次合作,他們的作品展現(xiàn)了不同模式下的繪畫時間命題,帶給我們更沉靜、更漫長的思考,而生命的時間,仿佛被賦予了彈性,在藝術的詮釋之中得到了拓展。
關 于 藝 術 家
About the Artists
單凡Shan Fan
1959年生于中國杭州,成長于"竹鄉(xiāng)"安吉。1984年赴德留學,1987年獲德國漢堡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碩士學位。2006年獲漢堡市政府授予“藝術與科學獎章”。自2010年起,擔任德國漢堡品牌應用科學大學校長。曾于蘇州博物館、漢堡藝術院、湯姆·萊希斯坦當代畫廊、麥勒畫廊等機構舉辦個展,其竹子主題作品被漢堡美術與設計博物館、香港M+博物館收藏。
英格寶 ·祖·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
Ingeborg zu Schleswig-Holstein
1956年出生于德國北部,系出歐洲皇室貴族。1981年畢業(yè)于漢堡應用科學設計大學。80年代曾居紐約四年,擔任安迪·沃霍爾助手。以抽象繪畫為其代表性創(chuàng)作,亦涉獵裝置、空間與舞臺設計。曾于紐約PS1當代藝術中心、深圳畫院、北京今日美術館等舉辦展覽。創(chuàng)作以外,英格寶致力于教育事業(yè),是歐洲頂級學校路易薩隆中學的校長及教育基金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