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喻紅:內心風景

開幕時間:2024-09-26 18:00 - 20:00

開展時間:2024-09-27

結束時間:2024-11-09

展覽地點:里森畫廊 倫敦空間?27 Bell Street

展覽地址:27 Bell Street London NW1 5BY

參展藝術家:喻紅

主辦單位:里森畫廊

展覽介紹


喻紅在其倫敦首次個展「內心風景」中,呈現(xiàn)一系列全新大尺幅布面丙烯繪畫,這些畫作富有詩意且直擊心靈,每件作品都在探索一種獨特的心境或意識狀態(tài)。這組畫作的靈感源于瑞士藝術家阿諾德·勃克林 (Arnold Böcklin) 的《死者之島》(Island of the Dead,1880-1901),與喻紅2023年在美國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術館的個展「夜行」有所呼應。喻紅在歐洲的首次大型個展「塵土中輾轉」現(xiàn)正于威尼斯仁慈修道院教堂展出 (展期至2024年11月24日),此展覽由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亞洲藝術計劃”組織呈現(xiàn)。

在此次展覽中,喻紅聚焦心理景觀這一概念,每件畫作都對一種特定的人類共通情感或經驗進行了具象化的呈現(xiàn):無論是愛戀、期盼、生存、迷?;蚴琼?。我們都能從每幅繪畫中看到這些經歷光明與黑暗共存的復雜性。在《愛情島》(2023) 中,我們目睹的是一個看似溫情脈脈的幸福場景——綻放著粉色的花朵樹枝中,一對互相依偎的戀人雙臂高舉,緊貼的手掌直指天際,仿佛象征他們之間的濃濃愛意。他們糾纏的身體微妙地平衡在高聳的巖石頂端,圍繞著他們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波濤拍打著孤巖,海風卷落粉色的花瓣,大海與天空融為一體,畫面既似美妙的金光萬丈,又仿佛正醞釀著危機。在《生命島》(2024) 中,也有類似令人回味無窮的光暈;一棵郁郁蔥蔥的蘋果樹下,棲息著成對的珍禽和兩個人,靠近島嶼的水面上,一雙黑天鵝嬉戲著。與《愛情島》一樣,《生命島》也描繪了置身于海中的人物,它可以被視作天堂及生活中矛盾的隱喻,即歡樂與痛苦、力量與脆弱、誘惑與控制、愛與失去之間的平衡。

與許多藝術家一樣,喻紅也被海洋深深吸引,海洋亦成為了其作品中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象征著深邃、美麗、永恒的變幻和層次豐富的情感暗涌。在《瞭望島》(2024) 中,我們看到一位背對觀者的年輕女性,她坐在一把高高的連梯椅上,遠眺著波濤洶涌、瞬息萬變的大海,而此刻巨浪正將席卷而來。在喻紅的許多畫作中,人物都給人一種游離于邊緣地帶、懸浮于時間之中的感覺,而且他們經常面臨著極端氣候,比如上升的海平面,或是肆虐的龍卷風。在《躺平島》(2024) 中,獨身一人的女性形象以雙臂掩住面部,而海水正要沖刷上她的身體;在《火紅島》(2024) 中,三名少女在旋轉樓梯上交談,她們腳下斷裂的煙囪和周遭的世界正在燃燒;在《迷茫島》(2024) 中,一群形象扭曲的人物在巖石后面避難,他們的身體與巖體交融在了一起。

展覽還呈現(xiàn)了《夜行》(2023),這是一件大型三聯(lián)畫,援引了老彼得·勃魯蓋爾的作品《盲人引路》(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1568)。在這幅充滿寓言色彩、頗具超現(xiàn)實感的作品中,一排成年人緊握手杖,閉眼穿過一片燃燒的火山地貌,其中一人騎著一輛三輪車,牽著一群雙目圓睜的孩子,后面還跟著一只被鐵鏈拴住、不停尖叫的猴子。引領這支隊伍的也是盲人,促使觀者同樣將這些個體視作一個整體——這是一場承載了共同命運的集體行動。

展廳最后的一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是《生存島》(2024)。喻紅援引古斯塔夫·庫爾貝 (Gustave Courbet) 的《大?!?The Sea,約1865) 作為畫作的背景,描繪了一群人在平臺上糾纏搏斗、扭動摔角的場景。黑暗、洶涌的大海加劇了畫面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但密布的烏云中短促的一抹藍色暗示了和解的可能。喻紅擁有在東西方生活的個人經歷,亦見證了當代生活在這一時期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而這組全新作品反映了我們不斷變化、岌岌可危的狀態(tài),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宣泄與升華的機會,讓我們沉浸在最深邃、最黑暗的水域中,然后暮然回首,發(fā)現(xiàn)云層間綻露開的罅隙滲出一線希望。

關于喻紅

喻紅筆下的場景往往充滿史詩感,又伴隨著具有親密感的日常瞬間。她將自己深入獨特的當代視角與歷史敘事的藝術手法交織,構成一幅幅充滿現(xiàn)代生活復雜性的寓言式畫面。喻紅刻畫的主人公們常常陷入極端情境:他們或漂浮在云端,或攀登險峻的山脈,又或者走過熊熊烈火,仿佛踏上通往地獄之路,各自經歷著生存的極樂和磨難。然而,她充滿幻想的超現(xiàn)實世界卻充斥著真實的人,他們往往是她的朋友、熟人和家人。這一自傳式的方法為她長時間的創(chuàng)作賦予了個體性和感性的多層維度。在她自1990年代起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終生系列《目擊成長》中,喻紅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各時代的新聞事件以雙聯(lián)形式并列,后又結合女兒的成長經歷并行呈現(xiàn)。

喻紅的人物可以是飛升天堂般的超凡、也可以是堅韌的女性形象,同時她也從不避諱點出當代生活中社會異化造成的各種困境、孤寂和憂郁躍然于畫布上。亦如《坤乾》(2014) 中的災變,又亦如《天梯》(2008) 中的墜落。后者的主題在借鑒了中世紀藝術 (圣凱瑟琳修道院的《神圣的天梯》) 的同時,還結合了喻紅自2010年起使用的金色背景,使得畫中的現(xiàn)代人物群像更加鮮明。喻紅的繪畫參考了東西方古典大師從洞穴壁畫到文藝復興祭壇畫的風格、主題和恢弘尺幅。她最近創(chuàng)作的《金字塔》(2022) 呼應了籍里柯的《梅杜莎之筏》中堆積成山的人和動物,三聯(lián)畫布上呈現(xiàn)的《夜行》(2023) 則引用了勃魯蓋爾的《盲人引路》。除了宏大的敘事場面,喻紅的表現(xiàn)方式也可以縮小到描繪某個陷入沉思的人,又或是緊鎖在一起溫情脈脈的雙手。

喻紅1966年出生于中國西安。她于1984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油畫,1988 年畢業(yè)于油畫系。自1988年以來,她一直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2024年4月,喻紅在歐洲的首次大型個展「喻紅:塵土中輾轉」于意大利威尼斯卡納雷吉歐仁慈修道院教堂呈現(xiàn),為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計劃”的特別展覽項目。喻紅在北美的首次大型個展「夜行」于2023年在美國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術館舉辦,她的作品曾于2017年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舉辦的群展「1989以后的藝術和中國:世界劇場」中展出。近期在中國舉辦的個展包括「娑婆之境」,龍美術館,上海 (2019);「游園驚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16);「平行世界」,蘇州博物館,蘇州 (2015);「黃金界」,上海美術館,上海 (2011);「金色天景」,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2010)。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