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北京在3畫廊非常榮幸的宣布將于2017年8月19日舉辦于艾君個展:摸黑。
藝術(shù)家于艾君說,這個展覽討論繪畫在尷尬層面的、別的可能性。這一可能性并不來自于繪畫的內(nèi)部。在如今這個風格主義流行、圖像信息泛濫卻又想象力貧乏的時代,繪畫的可能性與價值在哪?
于艾君的作品,刻意的回避視覺性的制造,轉(zhuǎn)向找尋氣質(zhì)、情感與陌生性。他工作和生活的魯美,有一種講故事的氛圍,這也暗含于他的作品中,使得觀者總想透過筆觸看到作品和現(xiàn)實以及文本的關(guān)聯(lián),但他并不固定畫布,那樣松散著操作,仿佛對媒介有一種任意操縱的意圖,假如,這是一種超現(xiàn)實主義方式,而這一點顯而易見的屬于他氣質(zhì)的層面,并打動我。
由于他的才華,以及多年來不間斷的在繪畫語言層面上的實驗,使得于艾君在他內(nèi)在的意愿中仿佛有些不耐煩,從他個人的角度看,仿佛他在和“架上”這件事有種競爭,而他對于繪畫自身是那么的誠實,每一幅畫仿佛都想洞察什么而不一定還要表現(xiàn)什么,不過,在我的眼里由于松散的媒介特質(zhì),他的作品不可救藥的散發(fā)著詩意。
其實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畫家并不那么走運,不過,在于艾君的精神里,他不抓那些細枝末節(jié),而著重于自我的整體性,在這個意義上他的繪畫是抽象的又是新媒介的,所以從他本人的發(fā)展角度,基于這一內(nèi)在價值,他的地位和價值都處在巨大的可能性和成熟的表情。
不管繪畫到了今天是多么的問題和末世的悲觀主義,北京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于艾君在這樣一個活躍的城市里邁出的任何一步都是高級的范疇,更何況是在在3畫廊那個充滿實驗感的,難以用架上駕馭的教堂空間敘事,他似乎在異?;钴S的超越媒介,但又經(jīng)典的遵從美術(shù)史的本質(zhì)和進展。
不過,就像世界上所有杰出的畫家一樣,于艾君也在尋求從貌似被遺棄的媒介,向詩意的逃逸,更進一步,毫無疑問,他又主觀的把展覽空間視為媒介的拓展,這樣一來,他在此復活了之前無助的繪畫。
棉布在3畫廊藝術(shù)總監(jiān)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