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wèi)吃錯藥——楊嘉輝個展
開幕時間:2015-05-23 16:30:00
開展時間:2015-05-16
結束時間:2015-06-28
展覽地址:TKG+ Projects 臺北
參展藝術家:楊嘉輝
2015年5月16日TKG+ Project將展出香港聲音藝術家楊嘉輝Samson Young個展—「前衛(wèi)吃錯藥」。做為TKG+的個別計劃平臺,TKG+ Project希冀能為視覺影像為主的畫廊空間增加一些多樣性,藉此機會,邀請策展人郭昭蘭,以提問「聲音可以作為武器嗎?」做為開端,計劃呈現三件形式、概念不一的聲音裝置作品,以藝術本身做研究,探討近期香港社會變遷帶來的影響。
身處殖民時代后期交接極權體制開端的不安年代,躁動環(huán)境的刺激自然而然地出現于楊嘉輝近幾年的作品之中。2015年的新作《原野牧歌》,闡述了藝術家對于社會型態(tài)轉變的經驗感受。以音樂慣用的樂譜譜號繪制成武器圖樣,現地擬音制作作戰(zhàn)時的爆炸聲響,并以廣播發(fā)送,觀者可以手持接受器調頻收聽。視覺或聽覺上,楊嘉輝以想像力將虛擬戰(zhàn)場前線建構于展示空間中,以自身創(chuàng)作的聲音語匯實驗了腦內演習。
除了外在環(huán)境引發(fā)的靈感之外,在楊嘉輝的許多作品中也不時可見到其對于聲音表現本身提出了許多疑問和想法。在過去的作品中,可見聲音的訊號被以改以燈光的形式輸出,將聽覺和視覺間的界線變的模糊;或是將旋律的主角取消僅呈現配角,挑戰(zhàn)作曲的某些同質性;也曾嘗試依演奏者腦波專注程度,分類連結不同聲音組成一段旋律,打散了作曲家、演奏者和聆聽者原先制式的關系。不管以哪種面向去探索,楊嘉輝的作品皆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供觀者思考和感受聲音藝術。
楊嘉輝生于1979年,接受正統古典音樂及作曲訓練。其作品不僅限于聽覺,也熱衷于視覺和新興科技。創(chuàng)作以融合多元的技術和獨特的「跨媒體」經驗見稱,且已跨過古典樂和視覺等定義。近期個展包含:「MTVs:楊嘉輝錄像記錄2006-2015」(a.m. space,香港,2015)、「原野牧歌」(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香港,2015)、「我想看見所有:暴力邊界計劃2012-2014」(a.m. space,香港,2014)、「On the Musically Beautiful」(香港歌德學院,香港,2013)和「無為機器」(布朗大學科古茨人文中心,美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