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文兮歸來——中國當代藝術展

開幕時間:2016-09-23 15:30

開展時間:2016-09-23

結束時間:2016-10-07

展覽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愛國路東湖公園內東湖一街32號

策展人:彭鋒

參展藝術家:尹朝陽,馮放,鄒明,何森,應天齊,吳方洲,余旭鴻,李真,李少莊,吳松,范勃,張方白,楊識宏,彭斯

主辦單位:深圳美術館

展覽介紹


由彭鋒策劃,深圳美術館主辦,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羅湖文化產業(yè)學會協(xié)辦,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專項基金支持的“文兮歸來——中國當代藝術展”將于 2016年9月23日下午3點半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屆時將展出(按姓氏筆劃排列)尹朝陽、馮放、鄒明、何森、應天齊、吳方洲、余旭鴻、李真、李少莊、吳松、范勃、張方白、楊識宏、彭斯14位藝術家近40件作品。
深圳美術館自2002年以來已經連續(xù)舉辦了一系列中國當代藝術展,這些展覽從圖像轉向的角度梳理了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的脈絡,呈現了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和現狀,不僅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也為深圳美術館收藏了一批優(yōu)秀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近年來,深圳美術館不斷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和策展人策劃大型當代藝術展,希望通過展覽的方式,從不同角度的切入,研究、梳理和呈現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風格和新趨勢。
進入21世紀之后,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呈現出了一系列的“回歸”動向,具體表現為由觀念性、革新性、批判性向審美性、人文性和技巧性的回歸,不同地區(qū)和文化中的當代藝術的表現有所不同。此次的策展人彭鋒先生認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回歸更多地體現為文化的回歸。與西方文化側重理性和真不同,中國文化側重感性和美。中國文化的這種特征,在“文”的概念中有明確的表達。古漢語中的“文”的概念比現代漢語中的“文化”概念的含義更加豐富和獨特,因此我們將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回歸稱之為“文的回歸”。他認為,“文的回歸”在包含
“美的回歸”和“感性的回歸”的同時,還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在全球化時代追求文化身份的認同。鑒于此,我們將此次展覽的題目定為“文兮歸來”。
“文兮歸來——中國當代藝術展”邀請了14位藝術家,其中3位來自北京,3位來自深圳,中華臺灣2位,香港2位、澳門2位,另有來自廣州、成都、杭州各1位,這些藝術家都是中國當代藝術新潮流之中的代表藝術家,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在風格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辦方希望通過展覽來強化中華文化的凝聚力,讓展覽在促進學術探討的同時,也能夠發(fā)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據悉展覽將展至10月7日在深圳美術館展出,歡迎廣大市民前來參觀。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