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讓·米奧特(Jean Miotte)「歸返中國」

開展時間:2025-01-10

結束時間:2025-03-15

展覽地點:阿爾敏·萊希 - 上海

展覽地址:上海市黃浦區(qū)虎丘路27號2層

參展藝術家:讓·米奧特(Jean Miotte)

主辦單位:阿爾敏·萊希 - 上海

展覽介紹


阿爾敏·萊希 - 上海榮幸宣布于2025年1月10日3月15日呈現 讓·米奧特 (Jean Miotte,1926-2016)于畫廊的第二次個展 「歸返中國」 ( Return to China )。1980年,米奧特成為改革開放后首位受邀在中國展出作品的西方畫家。

「繪畫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姿態(tài)」

阿爾敏·萊希 - 上海榮幸呈現法國藝術家讓·米奧特的十二幅繪畫作品。作為“非形象藝術”(Art Informel)的代表性大師之一,米奧特始終拒絕被任何特定藝術流派定義——盡管其作品曾于1959年在巴黎雙年展的“非形象藝術”(Informel)展區(qū)呈現。他以個人化的抒情風格著稱,其靈感源于未完成動作之中所蘊含的能量,這也是他與其他同時期抽象畫家們的顯著不同之處。

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能蘊含了一股內在的焦慮,因為他深知必須避免平庸與自我放縱的陷阱。他需要面對創(chuàng)作失敗的風險,同時也努力通過畫面的發(fā)展去解決創(chuàng)作中的種種難題。

讓·米奧特對于藝術有著極高的投入。他出于一種創(chuàng)作的需求而作畫,沒有受過正式的藝術教育(僅在蒙帕納斯開放式藝術學院偶爾學習)也未能成為其創(chuàng)作的障礙。米奧特試圖創(chuàng)作一種“對形式張力的追求成為標志”的圖像。他也受到包括馬蒂斯(Matisse)、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以及他在意大利旅行期間接觸到的文藝復興藝術和佛蘭德畫派的影響,但這些都被他轉化為個人化的藝術想象與旅程。

米奧特的獨特風格可以用“異想天開”(法語為“insolite”,取自于他1949年的一幅畫作標題)來形容,這種風格源于他多樣化的藝術嘗試。這也是為什么在“新巴黎畫派”(Nouvelle École de Paris)占主導地位時,他的作品未能被完全理解的原因之一。1961年,米奧特因獲得福特基金會獎學金首次前往紐約,此后他每年都會在那里度過部分時光。20世紀60年代,他與定居法國的美國藝術家們建立了深厚友誼,尤其是薩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兩人對光影的關注十分相似。他也與里奧佩爾(Riopelle)和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關系密切。正因如此,他的藝術語言常被誤認為是紐約表現主義(New York expressionism)的一部分。盡管米奧特立足于“巴黎畫派”與“紐約流派”之間所謂的對立,自1960年代末起,法國一些有見地的藝術評論家,如阿蘭·朱弗魯(Alain Jouffroy)、馬塞蘭·普萊內(Marcelin Pleynet)和讓-克拉倫斯·蘭伯特(Jean-Clarence Lambert)開始認識到米奧特是一位遵循圖像由心靈構圖的原則進行轉換的抽象畫家。他的圖像語言不參照任何外部模型,而是完全依賴于繪畫的內在語言。米奧特前往中國與日本的旅行也并未改變他的個人風格。盡管他嘗試融入一些亞洲繪畫的特質,但其作品中未直接體現書法形式的元素。

揮灑的姿態(tài)是他創(chuàng)作的核心,象征著存在主義體驗的深刻表達。這種姿態(tài)引領他進入一種抒情的藝術風格,與哲學思考、精神體驗以及他熟悉的音樂與舞蹈世界緊密交織。米奧特運用刷子、調色刀與畫刀共同創(chuàng)作,展現出神秘莫測的符號與節(jié)奏,賦予作品形而上學的深度。在白色主導的色調下,色彩的活力、透明感與豐富性更顯獨具一格,賦予畫面強烈的個人化價值。

因此,在米奧特的作品中,視覺空間與色彩已然融為一體,難以分割。

米奧特可謂天生的色彩大師。他對色彩的掌控源于直覺的敏銳感知,凝聚了各種情感帶來的統(tǒng)一力量。他對色彩的“聲音”提出挑戰(zhàn),通過巧妙的空間分割展現其最鮮明的音調。在1970年代至80年代初,米奧特的作品因形式的爆發(fā)性表達而煥發(fā)新生,他的視覺詞匯更加豐富,充滿動感與歡愉的色彩。那些蜿蜒的形狀與阿拉伯式花紋線條,恰如其分地映射了他對舞蹈編排的畢生熱愛。

1980年代后期,他更創(chuàng)作了一個旨在實現語言完美統(tǒng)一的作品。這些藝術表達融合了思想與感官,展現出一種優(yōu)雅精致卻又隨性自發(fā)的法式風格。

讓·米奧特的藝術風格超越了形式的局限,通過巧妙結合宏偉與親密、莊重與歡愉,達到了形式變換的高度境界。

在色彩面前,一切都令人陶醉。它消除了一切顧慮,讓觀者與作品建立起無法中斷的深刻對話,共同完成藝術的最終表達。

文 / Lydia Harambourg(歷史學家、作家、藝術評論家、法蘭西藝術學院通訊院士)

讓·米奧特1926年出生于 法國巴黎 ,并于2016年逝世。讓·米奧特是巴黎新畫派中抽象抒情( lyrical abstraction)的杰出代表之一。在米奧特藝術生涯的開端,他就傾向于用姿態(tài)和動作來轉述情感,來證明其自身與感知現實之間的復雜關系——一種為圖像背后的象征意義服務的哲學和精神體驗。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