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家簡介


彌漫與遷延中的“絲”性

                                             鄭工

 

Tang,是“唐”么?中國古時的唐代十分繁盛,也是一文化帝國,故有“盛唐氣象”一說;而在海外,說“唐人”也就指中國人。Tang,代表“中國”?可承華也姓唐。

 

Tang Silk,可譯為“唐絲”,即中國絲,是否也可譯為唐承華的“絲”?

 

唐承華曾游學海外十余年,在日本的時間最長,學習油畫、版畫,并在那里取得了藝術學的碩士學位,后去美國,又呆了幾年。因為這番經歷,他對“Tang”就有另一番真實的體驗與感受。這種體驗會轉換成一種中國情結么?由“絲”所纏繞的中國結,或者說,那是一種心結。

 

中國人利用蠶繭抽絲,早在商周之前。盛唐時,黃河下游一帶即是蠶織生產的密集之地。古篆文,其原意就是“一個人手上托著三束絲”,或者說,由人把控著“絲”,意思即“變”。古篆文“變”字上半部連綴的三束絲意味什么?即“亂”,因絲性即“亂”。段玉裁曰:“治絲易棼,絲亦不絕。”(說文,段注97) 棼與紛同,亂也。亂而不絕,此絲之性也。因亂而變,皆人之故也。

 

唐承華為什么能從“絲”入手,尋找一種新的表現媒材?其實并不是因為“絲”性之亂,而是在一種飄渺的殘留狀態(tài)中,將物與思交織在一起。他到四川,看到一些民間作坊用飄絮法制作絲綿,篾席上的殘絮逐漸積累,積成一層薄薄的纖維片,驟然間使他有了另外的一層領悟。絲質纏綿,光影恍惚。透過絲層,世界上所有的物象都失去了自身的質地,而成為一種沒有質量的影像,或者說,被絲性置換了的一種圖像。此時,在絲的間隙中人的想象力進入了,圖像被過濾了,詞語所帶來的思緒充斥其間,而引發(fā)了“詩”,從而在絲與絲的夾層間有了閱讀的可能。絲,非詩也;絲,亦詩也。“飄絮”、“絲性”、“夾層”,成為唐承華尋找新的表現空間的三個關鍵詞。

 

當然,承華不可能想那么多,藝術家憑的是直覺判斷,但也許有那么一種意識,使他的畫面能給他人提供更多的闡釋。

 

幾天前,他開著車帶我去他在環(huán)鐵的工作室。一路上,他極為興奮地向我講述他對絲的發(fā)現以及對絲的迷戀,講述著他要開辦“Tang Silk .漫延”這么一個視覺展覽。這個展覽的籌備時間很長,便是專項制作“絲紙”就耗去他的不少時間和精力。作為一位版畫家,因為刻畫、制版及印刷等項專門的工藝要求,使其對板材及紙張有著特殊的敏感。我不知道他為何忽然想制作“絲紙”,難道“絲紙”對某種特殊的印版有著某種特殊的反應?我知道他以前做過絲網版畫,想必也接觸過蠶絲網,體會著成像技術中因“過濾”和“滲透”所產生種種特殊的效果。另外,對于版畫家,紙的質地與性能直接關系到圖像印制的品質問題,其出現的概念則是“吸收”與“反應”。在“過濾”、“滲透”、“吸收”與“反應”的過程中,可以有相當大的伸縮空間,也就是說,在制作中,藝術家可以隨時調整并控制其間表現的種種“度”,如“力度”、“強度”、“深度”、“密度”,等等。主體的意愿與身體的各種反應都可以直接進入,使其有了種種承載,精神的通過物理的作用而達到種種“變化”的可能。無論如何,繪畫作品的平面媒介是最終呈現之所在。于是,在“絲”與“紙”這兩大概念的基礎上,唐承華產生了制作“絲紙”的念頭,試圖“演繹一個關于傳統桑蠶絲造紙的過程”,并以此漫延到當代視覺藝術的各個角落。于是,唐承華又去巴蜀腹地夾江,深入作坊,挑選材料,制作出“桑蠶紙”。

 

到了他的工作室,他拿出一摞“桑蠶紙”,并指著墻上用桑蠶紙和油畫棒繪制出的一批抽象畫;同時,向我敘述了他的展覽構想,即在展廳內部,使用干冰,制造霧氣;使用影像,制造幻象。在一片虛無縹緲的氣氛中,讓觀眾進一步體認“絲”的纏綿與空靈,以及屢屢不絕、變幻莫測的“絲性”。

 

材料本身的質地與品性可以構成一種深入人心的力量。那是無需證明也沒有任何前提的,它是給予的,憑借自己的原則介入原初的本質,尋求實質性的內涵,而非內涵的實質性。概念那先天般的有效性失效了,一切都回到具體的感知層面上被重新定義。我拿起相機,對著桑蠶紙表面被油畫棒在涂抹過程不斷拉扯起的絲球,一一拍攝。我問承華,面對桑蠶紙,你為何要畫畫?被紙漿包裹著的蠶絲,如何能書寫其自身的實質性內涵?承華無語,拿起一把鋼絲刷刷向紙面,于是,絲的飄絮被粘在鋼絲上;于是,油畫棒的色彩混合在絲的飄絮里。刮絲,畫線,在抽象的形態(tài)與無目的的行為之間,唐承華闡發(fā)了材料的意義,或者,只是貫穿著他的揭示意圖,讓材料出場罷了。

 

這里,有兩個主體么?在自身之外,Tang Silk還能承載或遷延出多少東西?

 

“介入”是唐承華所追求的一種方式,所以,這里也就不存在著什么自然形態(tài)。由繭到絲,由絲到紙,形態(tài)的轉換便是在某種主體的干預下進行,也引入相應的程序;而不同主體的介入,也在不自覺地改變著形態(tài)的品質。所謂意義的“夾層”,與主體的介入有關。其間,也因材料的互釋而遷延。當我看到唐承華用桑蠶紙揉捏造型,并綜合應用疊加、拼合、印制、刻畫、拉絲等手法,不斷地在嘗試紙張的性能,叩問物體自身那種種表達的可能性。當紙張被撕裂時,內部的纖維暴露了,體現某種拉力;當紙張被油墨或色彩侵染時,內在的吸收性被測試了。物性與心性交織在一起,有時不是相加,而是相互去除,自身也不存在什么必然的結構關系。在所有殘留的痕跡中,唐承華想敘述的只是一種“經過”。

 

2011-3-2 于北京

 

年鑒


個展 2008[春天里的故事]唐承華作品展(北京九立方美術館) [四季承華]唐承華作品展(北京龍藝榜畫廊) 2007 [天邊的云彩]唐承華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6[南方韻情](日本SINCERITE畫廊) [南方韻情] (英國云雀畫廊、劍橋圣-巴納巴斯國際版畫中心) 2005[唐承華水墨展](日本名古屋美雅畫廊) [南方韻情](北京可創(chuàng)銘佳藝苑) 2004[唐承華版畫作品展](北京可創(chuàng)銘佳藝苑) [唐承華水墨展](日本名古屋安里畫廊) 2003-2004 [幻境與現實] 唐承華版畫巡回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西安美術學院美術館,東京大手町畫廊,日本SINCERITE畫廊,臺北新城市畫廊) 2002年[紐約印象展]TOYOTAHOME-TOKYO(東京) [唐語與日] 唐承華作品展 (臺北新城市畫廊) 2000年 [唐承華版畫展] 紐約第一銀行畫廊(美國) 1999年[唐承華版畫展](日本名古屋、岐阜版畫ROOMMTO) [西藏印象展](日本大阪ABC畫廊) [紐約印象展](日本SINCERITE畫廊) [2000、2001年] 1998年 [絲綢之路],(日本春日井市千歲樓特設畫廊) 1996年[天地悠悠](日本一宮畫廊RUBO) [西域風情](日本藝術空間畫廊) [天地悠悠](中國美術館) [西藏印象]-[紐約印象展](日本大手町畫廊)[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 1995年 名鐵超級百貨店(日本名古屋) [唐承華作品展](日本佐藤美術館) 1991年 [唐承華版畫展]-[紐約印象展](日本名古屋安里畫廊)[1993、1998、2002年] 團體展 2010 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關山月美術館) “我在”——殊圖同歸2010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 2008“那一天的故事”版畫作品雙人展(與楊起)(北京九立方美術館) “錦與沙”中國和澳大利亞當代版畫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 , 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北京歌華美術館) 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上海M空間) 第3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中國美術館) “紙上藝術”(德國杜塞爾多夫史然爾耶封.美特尼西畫廊,美國紐約世界日報畫廊) “三分天下”楊起、唐承華、彭嶸攝影、錄像聯展(德國杜塞爾多夫馬爾卡斯騰畫廊) 2007源—當代版畫邀請展(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 “接觸之—”國際當代藝術展(北京九立方美術館) 觀讕國際版畫雙年展(深圳觀讕美術館) 回歸-交融祖國內地和香港兩地美術家交流展(四川美術館) 二人繪畫作品聯展(與潘皓)(北京新光文苑) “光榮與夢想”CHINA SERECORDS 五六七藝術國際巡回展(北京,德國,法國,比利時) 2006 卡迪夫美術與設計學院春季版畫邀請展(英國) 第1屆國際版畫雙年展(加拿大、美國、中國) 漢城國際版畫博覽會(韓國),中國當代學院版畫展(關山月美術館) 半島版畫邀請展--中國版畫回顧與前瞻(上海半島美術館) 2005 第2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中國美術館) 山外山—青年版畫留學生作品展(關山月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湖北美術學院等) 2004 日本現代美術的視點展(日本三重美術館) 全國版畫年會展(學院獎) 亞洲當代藝術展 (韓國光洲美術館) SHOW WINDOW藝術展 (日本名古屋藝術大學畫廊) 臺灣國際迷你版畫邀請展(國立臺灣師范大學美術館) 2003 現代中國版畫展,(美國紐約、圣-約翰大學) 國際華人藝術家聯展(美國紐約協和藝廊) 北京國際版畫雙年展(北京炎黃藝術館) 2002 中國-日本當代藝術展(美國紐約亞洲美術館) 21世紀國際華裔名家扇面畫特展(臺北新城市畫廊、美國紐約協和藝廊) 中國-日本當代藝術展(日本ASAGO藝術之森美術館、GASASA美術館) 第16屆中國全國版畫展(優(yōu)秀獎) 20周年記念現代版畫NAGOYA展(日本愛知藝術文化中心) 2001 新世紀藝術展(美國紐約亞洲美術館) 第4屆日本現代美術精銳GASASA展(日本GASASA美術館) 2000 紐約國際藝術家作[國際藝術家創(chuàng)作獎](美國) 1999 第1屆飛禪高山現代木版畫雙年展(日本) 1998 第12屆現代版畫大賽展出(日本大阪府立現代美術中心) 花和綠自然繪畫展(日本佐藤美術館) 日本棟方記念版畫大賞展(福光美術館) 青森版畫大賞展(北海道青森市民美術館) 中國ASIA PACIFIC當代藝術邀請展(福州畫院) 日本名古屋國際版畫展‘98(日本名古屋) 第14屆中國全國版畫展 日本[現代美術之視點]作品展(日本名古屋海上畫廊) 版表現[逸脫]和[生成]展(日本大阪府立現代美術中心) 1997 第26屆現代日本美術展(日本東京都美術館、京都美術館) 中國全國版畫[三版]展[優(yōu)秀獎] 1996 現代版畫NAGOYA國際版畫展(日本名古屋) 鹿沼市立川上澄生美術館木版畫大賞展(日本) 1995 第3屆版畫21世紀大賞展(東京) 日本ART BOX大賞展獲獎記念雙人展(ART BOX GALLERY東京) 中國[福建文學]美術插圖[優(yōu)秀獎] 1994 第12屆上野之森美術館賞展(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 東京佐藤國際文化育英財團第3回獎學生展(日本佐藤美術館) 中國現代繪畫藝術海外展(秘魯國立美術博物館) 第4屆ART BOX大賞展[藝術空間獎] (ART BOX GALLERY東京) 冰心作品書法繪畫藝術展[收藏獎] 中國第8回全國美術展 1992 亞西亞美術研究生作品展(東京、吉井畫廊) 第10屆伊藤兼記念賞展(日本愛知藝術文化中心) 第18屆日本全國大學版畫展 [第19屆](東京町田市國際版畫美術館) 1991 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版畫研究室版畫展93、94(日本長久手町中央圖書館) 1990 日本NHK第1屆全國美術留學生秀作展 [佳作獎] (日本橋東急百貨店) 1989 第26屆亞西亞現代美術展(東京都美術館) 第1屆中國文化節(jié)美術展(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 第2回日韓中現代美術展(韓國文化院) 第3回上野之森美術館[日本自然描繪] 展(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 藝術收藏 Collections 中國美術館 福建師范大學 冰心記念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西安美術學院 四川神洲版畫博物館 日本名古屋藝術大學 日本東京佐藤美術館 日本GASASA美術館 日本愛知國際學院 日本名鹽株式會社 日本森松株式會社 紐約第一銀行(USA) 秘魯國立美術博物館 國立臺灣師范大學美術館 關山月美術館 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 上海聯恒市場資詢有限公司 英國劍橋圣-巴納巴斯國際版畫中心 德國洪布羅伊希島基金會 紹興魯迅紀念館 福建省博物館 瑞典阿斯特利藝術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