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藝術界神秘的微博人士“阿特姐姐”與策展人皮力就“卡通一代被商業(yè)化是否愚蠢”在新浪微博上產(chǎn)生了一段爭論,這是繼“造星”之后,再度把問題的焦點轉移到年輕藝術家的成長瓶頸。
突破自我
市場需求
王林:我對“圖像轉型”的反思
易英:文化轉型期的語言形態(tài)
重返現(xiàn)代:社會轉型時代的藝術轉型
馮博一: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進入碎片化時期
朱青生:中國當代藝術面臨轉型
當代美學轉型與藝術批評
當代藝術的社會轉型
方力鈞:重要的不是拿高潮迭起來證明自己
朱其:藝術是通過反資本主義掙錢的
伍勁:年輕藝術家遭遇成長瓶頸
商業(yè)時代是不鼓勵轉型的 一個真正有良知的藝術家,當他真誠的面對藝術時,是在焦慮、彷徨、驚喜、懷疑當中度過的,而且要對他的作品感到有壓力,這樣他會產(chǎn)生一種新的東西。對我來說,每一個階段都在轉,過了一個時期自然就會往另外一個方向轉,因為符號、圖像都不是永久的,到了一定時候都會變,藝術家關心的課題可以一直往里邊走……
商業(yè)在屏蔽學術 畫廊和藝術家“一夜情”
規(guī)?;a(chǎn)藝術是應對全球化市場的一種模式
弗洛伊德逝世
弗洛伊德對中國藝術圈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啦,很多人學生時代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看龐茂琨的“凝視”
魯虹更多的是關注了我創(chuàng)新的意義,從新出現(xiàn)的一個現(xiàn)象來概括,用了羅蘭?巴特的神話的概念。
終南山下 恣意而歌
第2屆終南雅集,人數(shù)翻了一倍,事情多了一半。雅集對于客人如鑰,對于我是鎖。
新的中國問題催生新的藝術語境 中國,儼然進入了歷史的快車道,儼然在復興著文化的創(chuàng)造力量。但同時也提出了新的中國問題,并形成了新的中國語境。在這樣的現(xiàn)實中,談中國的藝術,豈可僅僅是一種維度、一種樣態(tài)、一種聲音。中國,并非原有之中國,也非集體定義中的中國,而是生存于其中的被個體創(chuàng)造著的中國……
轉型呼喚著新一代藝術家
堅持派:
1.堅持就是勝利。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如既往的堅持到最后!
2.我覺得需要堅持,因為我是個沒有毅力的人,所以特別知道堅持的可貴。
3.持續(xù)堅持??迎合市場??與各種勢力沆瀣一氣~~~!
轉型派:
1.藝術家也得生活?。∮辛隋X再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飯都吃不飽,那還有力氣堅持……
中間派:
1.感性一點,轉了感覺不爽再轉,或者再改回來,怎么著都行,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