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新聞中心 展覽活動 批評前沿 畫廊中心 藝術拍賣 藝術家?guī)?/a> 藝術出版 藝術論壇 久久博客 |
出于偶然或是機緣巧合,在我所工作的這座建筑里,有太多的藝術品都鏈接著文化、歷史和故事,它們時常超出了建筑載體本身,成為這個鋼筋混凝土空間的內(nèi)在靈魂。而羅中立三十年前震撼了一代人的《父親》,正是其中之一。 我時常在想,那些靜靜懸掛在展墻上或完好保存于庫房里的藝術品,除了在藝術史中獲得意義和價值而外,還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者那里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也許那僅僅只是他們藝術歷程中的某個節(jié)點、某個碎片,而關于藝術家個人的實驗方式,往往需要深入到由無數(shù)節(jié)點和碎片所書寫的上下文關系中。而羅中立在最近二十多年來的藝術探索,無疑證實了這一點。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中少有的、也是始終不變關注同一題材的藝術家,羅中立藝術中的內(nèi)容,從來沒有脫離過他所虛擬的農(nóng)民,及其賴以生存的土地,但這看似真實的現(xiàn)實場景,并不是藝術家理想的全部。這其中有他個人的真實體驗,也有后來延伸的想象和移情。但是,在看似不變的內(nèi)容背后,繪畫的語言卻在藝術家不斷的實驗中演變——游離開早期的主題先行;游離開留學期間的西方影響;同時也游離開傳統(tǒng)的根深蒂固……羅中立開始了一種新的藝術脈絡,那是一條更加自我的探索道路,它建構(gòu)在個人風格化的基礎之上,并在特定的本土文化中找到內(nèi)在精神和外化符號的對應。從語言的軌跡里,我們看到一個藝術家更為完整的藝術歷程,但這一段藝術歷程并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作為整個中國文化和藝術變遷中的典型性個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看中國當代社會變遷的視覺譜系。 語言是什么,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它是自我表達和交流的工具;對于藝術家來說,它或許多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用他的藝術,言說他對于歷史、文化、社會和生活的理解。就這而言,我想羅中立是幸運的,因為他在藝術中,已經(jīng)找到了自己的語言軌跡。
2010年5月28日
于中國美術館
99藝術網(wǎng) 新聞爆料熱線:010-51374001/51374002/51374003轉(zhuǎn)809 投稿:xinwen@99ys.com QQ:935509810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4-2010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