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訪談
時間:2015年 8月 27 日
采訪:成都商報藝術工作室(以下簡稱成都商報)
1.成都商報: 首先恭喜梁旭成為成都商報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今年新增四川美院部分的入圍藝術家,能從諸多的報名者中獲得,成功入選,是什么樣的心情,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嗎?
梁旭:感謝成都商報提供這個機會,感謝評委老師的認可,也要感謝川美油畫系對我的鼓勵和幫助。對于能夠入圍,我感到很意外,非常榮幸。
2.成都商報:能夠入圍這個展覽,是對你們現(xiàn)階段創(chuàng)作和努力的認可,對于年輕藝術家來說,這樣的展覽機會多嗎?你一般會通過哪些渠道去爭取參展機會?
梁旭:不是很多,入圍這種個展性質的展覽還是第一次,以前沒有這種經歷。參展渠道一般是學校推薦和線上投稿。
3.成都商報:你怎么看待年輕人創(chuàng)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
梁旭:首先要明確創(chuàng)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我還不能夠簡單的描述它,也許會在未來對學術和商業(yè)的的傾向和選擇中看清這種關系,這個問題不可避免。對此我有兩點粗淺的認識,首先因為在畢業(yè)不久的階段,不具備足夠完善的藝術觸覺、理論分析和審美認知能力,如果加上市場這個復雜因素,容易失去判斷,所以這種情況下要先提高自己,謹慎對待市場。其次我覺得還需要時間和精力去提煉,讓作品的形式和內容上都有更多的可能性,也不拘泥于一種表達方式,如果過于關注市場,那么作品一定會體現(xiàn)出這種市場誘因,這樣不好玩,也無趣。所以現(xiàn)階段我覺得可能該對市場保持理智,不回避但是要嘗試做出正確判斷。
4.成都商報:評價一下自己的性格,你是怎么走上這條路的,畫畫和藝術創(chuàng)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梁旭:性格平和,比較慢熱。
大多數(shù)學畫畫的同齡人都有一個看上去相似的成長軌跡,小時候覺得好玩,讀書了開始啟蒙,高中經過密集的考前訓練,考進各自的大學,畢業(yè)了或堅持或放棄,這現(xiàn)象在流水線式的教育中并無甚差別,我的也差不多。
畫畫可能意味著我的一個工作吧,我希望將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逐漸職業(yè)化。繪畫使我產生滿足感,并且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我很多。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一種具有思辨性的游戲,這時已經建立了一個游戲模式,我倒還是玩的樂此不彼。
5.成都商報:跟我們講一講你的創(chuàng)作歷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經歷的一些讓你記憶深刻的人或事。
梁旭:創(chuàng)作歷程很好玩,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糾結一陣,思維上磕磕絆絆也不是很平穩(wěn),然后通過畫面實踐解決問題,如此往復,總是這樣。從最初接觸創(chuàng)作到現(xiàn)在能自主淺析討論,確實經歷了很長的時間,老師和朋友們給了我創(chuàng)作和其他事情上莫大的幫助,我不太擅長講故事,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借此再次感謝他們,他們使我的精神鮮活飽滿。
6.成都商報:現(xiàn)在你每天的生活狀態(tài)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是怎樣的?平時除了創(chuàng)作之外都對什么感興趣?
梁旭:現(xiàn)在每天下午和晚上在工作室畫畫,狀態(tài)很好。
平時經常在街上溜達,沒什么目的性,看著各式各樣的人們各忙各的,覺得很好玩。之前我唯一玩的游戲是極品飛車,后來拿了駕照就對速度沒有渴望了,遂棄。
7.成都商報:作為80后,你覺得80后的青年藝術家與其它年代出生的藝術家有什么不同?
梁旭:80后成長在一個全球化的背景下,相對60,70后藝術家來說,有更明確的個體化的推演,因為個體的強化而相互疏離,這點我比較確定,但80和90后,我隱約覺得也該有什么不同,但太模糊,說不清。
8.成都商報:聊聊你自己的作品,這次展覽怎么選擇作品,想要呈現(xiàn)什么,表達些什么?
梁旭:這次展覽我將作品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布面油畫,延續(xù)了上一階段的主題,即個體在城市生活中的自我認知和群體歸屬感。在這個延續(xù)的過程中,變化在于我身份的轉化,從話題參與者變成圍觀者,跳出“當局者迷”,試著“旁觀者清”。其二是紙本油畫,這個內容相對繁雜,話題也不盡相同,傳遞出更多元化的信息,以至于我不能用一個明確的詞匯來命名,我覺得這是一個極為好玩的思考過程,把每天碎片式的積累集中起來觀看,有一種獨特的感受,就像一本有主線卻各自成章的長篇小說。
9.成都商報:個展過后,對于未來有什么想法和計劃的?
梁旭:在創(chuàng)作上我經常只給自己一個大概的計劃,并不明確計劃畫什么,接下來再做兩三件可能要反觀一下這一階段的工作,再畫些小件作品延伸思路。
10.成都商報:最后,請對本次成都商報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活動說兩句。
梁旭:成都商報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珍貴的推廣平臺,這樣的形式也使我更多的參與到這個展覽的各個工作中,獲得了很多難得的經驗,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更多更好。
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彭方山訪談
時間:2015年月日
采訪:成都商報藝術工作室(以下簡稱成都商報)
1.成都商報:首先恭喜 彭方山成為成都商報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今年新增四川美院部分的入圍藝術家,能從諸多的報名者中獲得評委老師的認可,成功入選,是什么樣的心情,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嗎?
首先感謝各位評委老師對我的認可。其次非常感謝成都商報提供一個這么好的平臺和契機,有這樣一個優(yōu)質的平臺向大家和社會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和想法自己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要感謝川美各位老師多年的言傳身教及鼓勵。
2.成都商報:能夠入圍這個展覽,是對你們現(xiàn)階段創(chuàng)作和努力的認可,對于年輕藝術家來說,這樣的展覽機會多嗎?你一般會通過哪些渠道去爭取參展機會?
確實對我非常大的認可與鼓勵,對于我來說這樣的機會不多。尤其是這次扶持力度這么大的機會,讓像我這樣的年輕藝術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鼓舞。一般是通過網(wǎng)絡上的投稿去參與一些展覽。
3.成都商報:你怎么看待年輕人創(chuàng)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
既不能完全脫離市場又不能以市場為導向去創(chuàng)作。
4.成都商報:評價一下自己的性格,你是怎么走上這條路的,畫畫和藝術創(chuàng)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偏內斂吧,首先還是熱愛藝術,再者對繪畫一直有種理想主義式的情節(jié)。目前藝術創(chuàng)作對于我來說屬于一種生活方式。
5.成都商報:跟我們講一講你的創(chuàng)作歷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經歷的一些讓你記憶深刻的人或事。
到現(xiàn)在分兩個階段:大學階段及研究生階段。大學以基礎學習為主,研究生階段涉及的面相對更為寬廣和自由一些。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還是在與油畫系中跟各位老師的交流,自己導師更是隨時提醒著我們,讓我隨時有種危機感,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變成生活習慣。
6.成都商報:現(xiàn)在你每天的生活狀態(tài)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是怎樣的?平時除了創(chuàng)作之外都對什么感興趣?
基本是每天的日常生活圍繞著創(chuàng)作而展開的,平時喜歡和朋友結伴打籃球,聊天,遛狗。
7.成都商報:作為80后,你覺得80后的青年藝術家與其它年代出生的藝術家有什么不同?
感覺每一代藝術家的思想和觀念都有細微的不同,關注點和側重點是有不一樣的地方,可能從80后這批藝術家開始就變的越來越個人化,千篇一律的東西就越來越少了。
8.成都商報:聊聊你自己的作品,這次展覽怎么選擇作品,想要呈現(xiàn)什么,表達些什么?
這次的作品都是研究生階段后期的作品,作品都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背景,用以描述一個消失的世界。
9.成都商報:個展過后,對于未來有什么想法和計劃的?
個展之后還是照舊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計劃在這次個展后去重新調整思路,爭取有些新的面貌呈現(xiàn)給大家。
10.成都商報:最后,請對本次成都商報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活動說兩句。
首先十分感激這次成都商報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她給我們青年藝術家?guī)砹撕艽蟮钠谕c肯定。希望她辦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具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