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房間
開幕時間:2015-03-12 18:00:00
開展時間:2015-03-12
結束時間:2015-04-15
展覽地址:馬凌畫廊
參展藝術家:王衛(wèi)
“兩個房間”(Two Rooms, 2015)是北京藝術家王衛(wèi) (1972) 創(chuàng)作的三維虛擬裝置。這個裝置看起來不像一件藝術品,更像一個聯(lián)系日常生活的巧妙媒介,此裝置靈感源于王衛(wèi)對北京動物園的興趣;2007 年游覽北京動物園時,王衛(wèi)震驚于動物圍欄的墻面設計 - 這些圍欄到底是為人而設還是為動物而設?此類想像連同“自然”棲息環(huán)境由此激發(fā)了許多展覽裝置的靈感,例如維也納藝術館項目空間以及廣州及其他城市的社會觀察。每個項目,包括.馬凌畫廊的“兩個房間”,都借用了原有的空間及視覺元素,后經(jīng)王衛(wèi)的擴展,使其符合畫廊的環(huán)境。通過識別,聯(lián)系與脫離一系列過程,王衛(wèi)在.肉眼之前質疑自然形體的真實性,然后為意義新層面的研究構筑視窗。
1996 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王衛(wèi)其時已關注空間的基本原則,觀者互動以及感官感知。作為二十世紀末以及二十一世紀初期藝術及策展界發(fā)起的“后感覺感知運動”成員,王衛(wèi)隨后發(fā)展了其即興創(chuàng)作的思想,此思想是將.王威的作品與空間斷開,進入裝置領域的關鍵因素。從很多層面來講,王衛(wèi)受北京動物園靈感激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每件作品都在結構與互動之間做明顯區(qū)分。“無動物的動物園” (A Zoo, No Animals, 2007) 作為北京動物園的第一件作品在北京展出,將廢棄的動物籠子帶入藝術空間,這樣觀眾可以穿過籠.子,類比居住在籠形結構之中,直至突然被脫離當前環(huán)境。
王衛(wèi)其后的裝置,例如在維也納藝術館項目空間展出的“無動物的動物園2” (2008) 也是類似的三維虛擬裝置。然.而其他王衛(wèi) 北京動物園裝置的復制品則具有不同的互動性;雖保留了戲劇性和三維虛擬效果,卻較少運用“道具”來打造觀者體驗,而是依賴.二維效果圖和已存在的畫廊空間的視覺和物理效果。例如,在廣州“社會觀察”展出的“自然歷史6” (2013) 中,王衛(wèi)讓觀者置.身于一座曲面壁畫之前,特寫一只非洲龜?shù)幕\子;在宏.大的撒哈拉背景前端卻有不協(xié)調的豐滿而生動的藍.色湖泊。于是,.身處這座巨型墻面和其環(huán)繞效果之中的觀者被周圍環(huán)境淹沒的同時感到.身處一個虛擬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中。
“兩個房間”是“自然歷史6”之后的作品,由兩塊占據(jù)從地板到天花板空間,寬度與高度也都覆蓋畫廊墻面的嵌板構成。正如標題所指,兩塊嵌板展現(xiàn)兩個情景,分別描繪北京動物園的一個獨.立的,有不同品種猴子的房間。在基調上有明顯區(qū)別,一個表現(xiàn)冬季,而另一個表現(xiàn)夏季。這個裝置是特別為馬凌畫廊設計的,依照畫廊的布局,引領觀者穿過起伏不定的空間,直到最終來到巨.大的“夏季”房間之前,繽紛多山之景蔓布于一片生動的紅色天空之下。首先置身于“冬季”房間之時,觀者會注意到描繪的形體都極其相似 -群山,奇怪的樹,植物的形狀——最終都標志著重復而單調的人造環(huán)境;雖然是立體的,卻是虛空的。
最后,“兩個房間” (2015) 表達.王衛(wèi)對于空間與三維虛擬效果的堅持。一方面,通過在“空置空間”中插.入和重鑄這些籠子的背景,他為原物重新設.立環(huán)境,并強調其虛擬性和荒誕性。另一方面,通過改變“空置”的空間,他挑戰(zhàn)原空間的屬性,打斷其應當具有的中立性。這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因為王衛(wèi)不是通過改變其建筑樣式來改變空間的意義,而是通過將其置于一個構筑的敘述序列之中,充滿視覺印象并最終達到對思想和肌體的影響。王衛(wèi)的作品已在眾多重要展覽中展出,包括:12 號中國國家館,國際建筑展,威尼斯雙年展 (2010); 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建筑與都市展 (2009); “真實之物”(The Real Thing): 中國當代藝術論壇,英國泰特利物浦美術館 (2007); “異物”:維也納藝術館項目空間 (2007); “超越”(Beyond):
廣東藝術博物館第二屆廣州三年展 (2005); “第.二眼” (A Second Sight):布拉格國家美術館當代藝術國際雙年展 (2005); “過去與將來之間” (Between Past andFuture): 紐約國際攝影中心“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和錄影” (2004); 廣東藝術博物館第一屆廣州三年展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