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感物

開幕時間:2018-01-07

開展時間:2018-01-07

結束時間:2018-03-11

展覽地址:藝術門,中國上海江西中路181號1樓

參展藝術家:馬汀·巴斯,恩里科·馬羅內·沁扎諾,安德烈·杜布勒伊,麗娜·杜瑪,麥凱恩&佩工作室,薛滔,甲乙丙設計,夏青勇,楊丹鳳

主辦單位:藝術門

展覽介紹


  感物呈獻馬汀 · 巴斯 (Maarten Bass) 、恩里科 · 馬羅內 · 沁扎諾 (Enrico Marone Cinzano) 、安德烈 · 杜布勒伊 (André Dubreuil) 、麗娜 · 杜瑪 (Rena Dumas) 、麥凱恩 & 佩工作室 (Studio Makkink & Bey) 、薛滔、甲乙丙設計、夏青勇 和 楊丹鳳 的作品。
  上海──"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中國傳統(tǒng)哲學形成東方關照"物"之獨特感知方式。藝術`將榮幸呈現(xiàn)群展《感物》,此次展覽以中國"感物"美學為視角展呈九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皆運用精湛手工技藝,在繁復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著重于"人"對"物"的體驗。
  正如宋代牧溪的《六柿圖》,"以我觀物"可見柿子的外形和概念,而當"以物觀物"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時,藝術家才能還原出柿子的自在靈性。這種"感物"方式,正是消解了心與物之間的對立,從"物我兩忘"至"物我相生"。
  因觀物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注重將人的主體意識投射到物的關照中去,使人的情緒覆蓋物之質性。"無我之境"則側重尋求人與物之間的本然契合,在弱化人的主體意識的同時,強化物性的自然呈現(xiàn),從而使人與物之間形成一種均勢。無我之境中人的意識仍然存在,但不對外物發(fā)生支配性的作用,此時之"我"幾乎等同于一"物",故"我"觀"物","物"亦觀"我",彼此是一種互觀的狀態(tài)。正如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人"一直是西方哲學思考的對象,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奠基人笛卡爾(Rene Descartes, 1596-1650)強調"人"既是思考物,又是被思的對象物,這種二元論思想是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典型理論。笛卡爾的二元論衍生出誕生于20世紀重新思考"意識"與"身體"關系的感知現(xiàn)象學。與西方哲學中注重邏輯理性思辨的感知論不同,中國感物美學的直觀會意思維,追求感應和瞬間感悟,重在意會。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東方思想在"心"與"物"的關系上仍有差異,中國是以心感物,心不離開物,注重"天人合一"。而日本則是以心感心,心可離物而獨立,而形成日本獨特的"物哀"美學,因情理失衡和物我錯位使其包含著樸素而又過剩的情緒。日本地處半封閉海島,長期處于不期而至的地震和海洋災害威脅下,日本人對于生命和物質世界的轉瞬即逝異常敏感。佛教和禪宗傳入日本之后,在近世時與本土思想融合形成了"侘寂"美學,一種以接受短暫無常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中國的感物美學始終在"心"與"物"的關系上受儒釋道哲學的影響而尋求某種均衡之道。
  此次展覽中的所有設計藝術品均在中國制作,每一件器物都是由藝術家和工匠(隱藏的藝術家)共同創(chuàng)作,那位工匠的祖先可能便是宋代瓷器或明代家具的制作者,精湛的傳統(tǒng)技藝在器物制作過程中世代流傳,而不同時代的人因關照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不同視角而在作品中顯現(xiàn)新的視覺隱喻。
  麗娜`杜瑪(Rena Dumas, 1937-2009)注重將建筑的理念融入其作品之中,作品中比例和節(jié)奏的控制呈現(xiàn)出人性化和現(xiàn)代感的特質。此次展出的作品《圓孔柜》便可見其對中國古典建筑空間理念的挪用。甲乙丙設計(XYZ Design)是由林明珠女士主導的設計師團隊,其堅信藝術作為一種兼收并蓄,而非排他性的媒介,應賦予藝術家以新的表達方式、新的媒材以及新的技術進行實驗的自由。麗娜`杜瑪和甲乙丙設計的作品中均有非常強烈的東方意念,傳統(tǒng)與當代、東方與西方碰撞出當代視覺藝術的新緯度。
  出生于云南大理的藝術家薛滔(b. 1975)自2000年起采用廢棄報紙創(chuàng)作裝置作品,其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語言力量。荷蘭設計師馬汀`巴斯(Maarten Bass, b. 1978)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手工制作,其創(chuàng)作理念從不局限于固有的邊界。這兩位藝術家此次呈現(xiàn)的作品都十分關注于材料本身的特性,即"物"之特性。他們既非用物表現(xiàn)自己的理念,也不是再現(xiàn)物,而是"以物易物",讓"物"自在地呈現(xiàn)自身靈性。"易"即是變,但不是人支配性的強迫物去變,而是人與物形成某種均勢的狀態(tài)下讓物自己去變。著重于創(chuàng)作過程中人的「瞬間感悟」。
  安德烈`杜布勒伊(André Dubreuil, b. 1951)出生于法國里昂,是當代設計藝術領域的先驅。他的作品深受歐洲及亞洲古典主義,以及極簡主義幾何形狀的啟發(fā)。其作品具有簡潔明麗的外觀,輔以流暢的線條,在保持功能性的同時,也擁有奢華裝飾性的視覺效果。此次展出的《飄帶瓶》在形式上以少勝多,細節(jié)處理的簡潔、輕柔和優(yōu)雅,富有韻律的音樂感,流露出一種含蓄之美、詩意之美、運動之美、自然之美。展覽中的《四季桌案》則運用中國傳統(tǒng)掐絲琺瑯工藝描繪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圖景,觀者在驚嘆其精湛技藝的同時,也能體會到設計藝術家在這件作品中融入的時間緯度。
  展覽中的另一件同樣與時間緯度緊密相關的作品是由中國設計藝術家楊丹鳳(b. 1980)創(chuàng)作的一組白瓷麒麟系列作品。楊丹鳳的作品因將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與西方現(xiàn)代的材料和理念相結合而聞名,在麒麟系列作品中,她賦予了每一件作品獨特的個性,比如"女孩子氣"或"白日夢"。但當這些性格迥異的麒麟作品作為一組作品展出時,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時間緯度便顯現(xiàn)出來。工整排列的精細瓷器凸顯出材料本身的精神性,顯現(xiàn)出"靜"與"閑寂"的境界。感物的「審美會意」不僅表現(xiàn)于具體的物象,而且表現(xiàn)于超離出物象之外的"言外之意"。
  夏青勇(b. 1988)自2011年于中央美術學院畢業(yè)后工作和生活于上海。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始于對中國傳統(tǒng)宣紙工藝的癡迷,宣紙被稱為紙中之王,具有濕染性、柔韌性,同時具備不易變色或脆化的持久性,紙壽千年。藝術家運用獨特的工序,在蘊含著現(xiàn)代形式感的作品中體現(xiàn)宣紙獨特的物質性。此次展覽展出其最新系列的作品,藝術家用宣紙包裹木塊,將木頭年輪所代表的不易察覺的時間痕跡變得可見。感物是一種直觀會意的觀物方式,必定是「自然自由」的。作品中用宣紙卷成的線條在省略與隱沒的拿捏中形成時現(xiàn)時隱、含蓄而韻律的形式,讓人從中能感悟到一種自然而詩境的抽象意象。
  恩里科`馬羅內`沁扎諾(Enroco Marone Cinzano, b. 1963)生于意大利,他非常重視作品的持續(xù)性,在其作品中堅持使用回收材料。作品在視覺上極具雕塑性卻不局限于此,兼顧環(huán)保和耐用性,他相信具有實用性和結構性的作品將永不過時。作品《裝身師》是置放搭配衣物的架子,而鏡子前的骷髏頭則預示著一種境由心造的「生命直觀性」。麥凱恩&佩工作室(Makkink & Bey Studio)的作品關注于環(huán)境與人類互動關系的探索,其作品常常讓人驚奇于其銳意的創(chuàng)新與詩意般的幽雅。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在鼻煙壺中描畫微小的人物形象,如夢境幻影,亦如莊周夢蝶般的心靈體驗。中國感物美學的體驗方式是神秘而不可言說的,卻能傳達出生命里微妙的,難以模擬的真。
  中國畫注重"虛實相生",于無畫處皆成妙境。物件雖無中國畫中的留白,但器物被使用的痕跡,以及其表層微妙起伏的光影,亦能捕捉到游存于物象之外的虛空,影子雖虛,恰能傳神。虛空并非孤懸無著不可感悟,其玄奧之處落實于日用萬物,正如此次展覽所呈現(xiàn)的作品中所具有的瞬間感悟性、審美會意性、自然自由性、生命直觀性等特征。"感物"在于體悟這大千世界中萬物的自在靈性。
  關于藝術門
  藝術門由林明珠女士創(chuàng)立。作為推動亞洲當代藝術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藝術門已擁有超過二十年推廣亞洲與西方當代藝術和設計的經(jīng)驗,并擁有多家境外畫廊。如今藝術門已成為業(yè)界內最領先和最有成就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
  藝術門致力于推廣能夠重新審視各個區(qū)域當代藝術哲學與理念的藝術家,并在中國及亞洲藝術走向國際化的舞臺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藝術門與著名策展人合作舉辦展覽,透過香港、上海以及新加坡的藝術空間,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特點呈現(xiàn)藝術家個展、特別項目、裝置展、以及藝術家群展等高水準的展覽項目?;谥袊娜怂囆g的理念--藝術無等級之分,藝術門致力于打破不同藝術門類的界限,以獨特的畫廊模式鼓勵跨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
  藝術門位于香港、上海和新加坡的四個畫廊分別代理著一批頗具影響力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其中有朱金石和蘇笑柏,他們將中國特有的情懷融入國際化的視覺語言中,其作品亦在國際上廣泛展出,被納入世界眾多重要的私人和公共收藏里。同時,藝術門亦在亞洲展出著名國際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萊昂納多·德魯(Leonardo Drew)、卡洛斯·羅隆(Carlos Rolón/Dzine)和因卡·修尼巴爾MBE(Yinka Shonibare MBE),讓更多的亞洲觀眾了解他們的作品。藝術門鼓勵國際藝術家創(chuàng)作與中國文化相關的作品,合作創(chuàng)作令人深思的、切入文化的作品。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