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顏磊:相機掉進了枯山水

開幕時間:2022-03-03 16:30

開展時間:2022-03-03

結(jié)束時間:2022-04-20

展覽地點: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展覽地址:佛山市順德區(qū)順峰山公園(南門)

策展人:胡斌

參展藝術家:顏磊

主辦單位: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統(tǒng)籌: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策劃組

顧問:中山大學藝術文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研究中心

展覽總監(jiān):周力 劉可

工作團隊:郭燕 鄧子軍 袁澤強 鄧芷婷 陳思佳 曾蕓 林昀 石嘉琦

平面設計:林婉婷

展覽時間:每周二至周五10:00-18:00 周六,周日10:00-20:00

展覽介紹


Perface
“相機掉進枯山水”

在某種意義上,枯山水帶有“物哀”的審美趣味,和作為現(xiàn)代成像機械的相機的掉落似乎形成的是沖突性的詞語組合。“相機掉進了枯山水”是藝術家顏磊曾經(jīng)在日本駐留展覽的一組作品的題目。這組作品以詞句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將那些富有層次的、性感的日文字句以活版印刷的凹版方式印在黑紙、黃信封以及從中古店隨機購買的裝框照片上。詞句為藝術家日常印象所感,極富畫面感,又或者其本身就是一種圖像,它們和背后被遮蔽的圖像形成奇特的關系。

顏磊的圖像實踐具有難以言傳的直覺體驗。本次展覽的另一組作品是《彩輪》系列,他按照特定的邏輯設置了同心圓的色彩變幻的秩序化模式,交由某種生產(chǎn)系統(tǒng)去完成,就像是工廠的流水線;但他不是要做什么色彩體系的研究,也不僅僅是出于對作者自主性的顛覆。在他撰寫的小說《彩輪說明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彩輪”和部落人群具有圖騰意義的圓圈彩繪以及童年所玩耍的鐵環(huán)構(gòu)成某種跨時空的直覺連通。這種連通不只是外在形式上的,而是某一圖像語符在各自的語境下分別“生效”。當跨越這重重的語境迷霧,我們就會醒覺:藝術只是“關于無中生有的集體游戲”。而當將光與色彩的抽離與生命消逝連接時,我們對于作為現(xiàn)代機械生產(chǎn)鏈條之中的圖像之于精神層面的意義會有另一種審視。

光、彩色與黑、白,圖像與文字,看似是一組組對立的關系,但隨時都可以進行轉(zhuǎn)換。本次展覽中還有一件作品是對與珠三角密切關聯(lián)的某舊作的重現(xiàn)。以珠江黑泥鑄就的烏龜與承托珠三角高科技產(chǎn)品的旋轉(zhuǎn)餐桌組合在一起,龜速的緩慢與經(jīng)濟及科技的騰飛形成另一種沖突關系。同時,地理及飲食的在地性又雜糅其間。然而,這些可供陳述的多重關系或許并不是顏磊所關注的目標。正如其所言“我相信藝術存在于作品語言(物object和表現(xiàn)presentation)之外”,他是把“藝術家對作品的整體處理方式看成藝術”。所以,那些錯綜復雜的關系連接和沖突是他的作品所包含的,但又并非其全部,他是希望在此關系的“攪動”中去揭示藝術的精神幻覺以及規(guī)則之外的秘密,并且,這一抵達之途無不在其敏銳的直覺和方法的觀照之下。

Camera Falls Down Karesansui

In a sense, the Karesansui has the aesthetic taste of "mono no aware", and the fall of the camera as a modern imaging machine seems to form a conflicting combination of words. Camera Falls Down Karesansui is the title of a group of works that artist Yan Lei once exhibited in Japan. This group of works uses words as the main body of creation, with layered and sexy Japanese words and sentences printed on black paper, yellow envelopes and framed photos randomly purchased from antique stores in a typographic gravure method. The words and phrases are felt by the artist's daily impressions, and they are very picturesque, or they are images in themselves, and they form a peculi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hidden images behind them.

Yan Lei's image practice has an indescribable intuitive experience. Another group of works in this exhibition is the Color Wheel series. He set up an orderly pattern of concentric circles of color changes according to a specific logic, and handed it over to a certain production system to complete it, just like the assembly line of a factory; but he is not trying to do research on color systems, nor is it just out of subversion of the author's autonomy. In his novel Color Wheel Usual Manual, we can see that the "color wheel" and the totemic circle painting of tribal people and the iron rings played in childhood constitute a kind of intuitive connection across time and space. This kind of connection is not only in the form of external, but a certain image symbol "validates" in its own context. When we cross this heavy fog of context, we will wake up: art is just "a collective game about creating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When we connect the separation of light and color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life, we will have another look at the spiritual meaning of images in the modern mechanical production chain.

Light and color, black and white, image and text, seem to be groups of opposites, but they can be converted at any time. Another work in this exhibition is a reproduction of an old work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tortoise cast with the black mud of the Pearl River is combined with the rotating dining table supporting the high-tech product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slow speed of the tortoise and the take-off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form another conflict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ime, the locality of geography and diet is mixed. However, these multiple relationships that can be stated may not be what Yan Lei is concerned with. As he said, "I believe that art exists outside the language of the work (object and presentation)", and he regards "the artist's overall handling of the work as art". Therefore, thos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connections and conflicts are included in his works, but not all of them. He hopes to reveal the spiritual illusion of art and the secrets beyond the rules in the "stirring" of this relationship. The way to arrive is all under the watchful eye of his keen intuition and method.

 

- 藝術家簡介 -

顏磊

顏磊,1991年畢業(yè)于杭州浙江美術學院(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生活和工作在中國。

顏磊在中國當代藝術圈特立獨行,以獨立審視的態(tài)度,透過繪畫、雕塑、裝置、錄像、行為等不同媒介,挖掘和揭示藝術體制內(nèi)部存在的權力、競爭、藝術價格價值混肴等問題。顏磊的作品調(diào)性模棱兩可,呈現(xiàn)多重矛盾和沖突的價值觀,一方面反映了藝術家對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所存在的種種問題的警覺和思考,以及他置身其中的孤獨和對庸俗現(xiàn)實的復雜情緒。

顏磊參加過多項國際大型展覽,包括伊斯坦布爾雙年展、廣州三年展、圣保羅雙年展、光州雙年展、上海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香港藝術中心、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和美國科羅拉多州阿斯蓬美術館(Aspen Art Museum) 分別舉辦過顏磊的個展。2002年獲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最杰出藝術家獎,2007和2012年連續(xù)兩次獲邀參加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個展

2021年

“顏磊說明書”,白盒子藝術館,北京

“花火Sparkling——顏磊作品展”,華藝空間,北京

2020年

“顏磊研究展”,KennaXu畫廊,深圳

2019年

“狂喜加劑量”,博而勵畫廊,北京

2018年

“相機掉進枯山水”,PCCA×S-AIR,日本札幌

“獨木舟摩托”, 外交公寓12號空間,北京

2015年

“利悟利”,紅磚美術館,北京

2014年

“圖像,未(不)死”,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

2011年

“巴洛克”,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

2010年

“Extra”,瑪吉畫廊,西班牙馬德里

2009年

“追光——升級版”,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群展

2017
《89年后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古根海姆博物館,紐約,美國
《術問:真實的回歸》,ZKM,卡爾斯魯厄,德國
《創(chuàng)造空間》,麓湖A4美術館,成都,中國
《紐約軍械庫展覽會》,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紐約

2015
《虛空:禪意之維》,今格空間,北京,中國

2014
《借古開今》,龍美術館西岸館開館展,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中國
《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15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中國
《融·匯”天仁合藝美術館開館展》,天仁合藝美術館,杭州,中國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實驗藝術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1199個人——龍美術館收藏展》,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中國
《多重宇宙——有限與無限,存在與共存》, 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上海,中國

2013
《杜尚與/或/在中國》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真實、美、自由和金錢:社群媒體興起后的藝術》,chi K11藝術空間,上海,中國

2012
《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卡塞爾,德國
《時空旅行者》,外灘美術館,上海,中國
《瑞居藝術計劃》,瑞居藝術酒店,北京,中國
《開放的肖像》,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2011
《中國當代藝術景象:山水 - 沒有聲音的詩歌》,??耸詹卣梗R塞恩美術館,盧塞恩,瑞士
《全球當代:1989以來的藝術世界》,ZKM藝術與媒體中心,卡爾斯魯爾,德國
《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之——中國影像藝術》,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圖像、歷史、存在 ,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5周年藝術品收藏展》, 中國美術館,北京

重要收藏

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
法國尼斯Villa Arson當代藝術中心
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藝術中心
芬蘭?,斔囆g基金
瑞士尤倫斯藝術基金會
香港美術館
英國倫敦紅樓藝術基金
上海龍美術館
香港M+博物館烏利.??耸詹?/p>

策展人簡歷

胡斌,出生于湖南長沙。本科、碩士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博士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曾在廣東美術館編輯部、廣州三年展辦公室、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工作。曾任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常務副館長、藝術管理學系主任,現(xiàn)為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專注的研究方向有中國革命美術史、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展覽史,長期從事當代藝術的批評與策展。

近年策劃和合作策劃的主要展覽有:“機構(gòu)生產(chǎn)——廣州青年當代藝術生態(tài)考察”(廣東美術館)、“場域的毛細管——2016珠三角藝術單位觀察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觀看的立場:王肇民、郭紹綱、馮健辛與新中國藝術造型的探索”(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心曲人間:黃新波藝術研究展”(北京畫院美術館)、“時間的狂喜:重塑認知的媒介”(深圳何香凝美術館)、“人中奇逸——李鐵夫藝術精品展”(北京畫院美術館)、“熱煙流——2019珠三角藝術單位觀察展”(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等。著有《視覺的改造:20 世紀中國美術的切面解讀》《何以代表“中國”:中國在世博會上的展示與國家形象的呈現(xiàn)》等。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是由廣東順德華僑城全資建設,委托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策劃組運營管理的非營利公益性機構(gòu)。華僑城盒子美術館由范勃擔任館長,周力擔任藝術總監(jiān),劉可擔任執(zhí)行館長,正式開館日期為2017年9月28日。美術館坐落在順德區(qū)順峰山公園內(nèi),包括四個標準的室內(nèi)展廳和室外公共展覽空間。美術館致力于整合地區(qū)及國際資源,呈現(xiàn)出國際化高水準的藝術樣態(tài);并依托美術學院研究與教學平臺、順德當?shù)氐膫鹘y(tǒng)特點和現(xiàn)代化發(fā)展,將藝術展示、公共交流和本地文化結(jié)合在一起,促進本土的、社會的、國際的藝術實踐與文化產(chǎn)生。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