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早鳥票:40元(有效購買日期為2018年8月17日至9月7日)
常規(guī)票:80元
復星藝術中心影像季由復星藝術中心展廳呈現的"收藏當代之道:來自復星基金會的影像(2010-2018)","安妮特·凱爾姆(Annette Kelm)"攝影展,以及于復星基金會ANNEX項目空間展出的"神思遠:fifty, fifty"攝影展三個展覽單元構成,展覽不但聚焦了國內外影像藝術大師,亦關注活躍在影像藝術前沿的新生代藝術家,以高水準影像作品呈現影像藝術材質技術的變遷、創(chuàng)作自由多元的演變,從多角度、多視野詮釋影像藝術蘊含的獨特文化意義與歷史價值。
收藏當代之道
來自復星基金會的影像(2010-2018)
值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 Shanghai)舉辦期間,復星基金會于上海隆重舉辦影像收藏展,這是繼三亞o亞特蘭蒂斯復星基金會首次收藏展后的又一站。本次展覽匯聚了來自復星基金會管理的復星旗下企業(yè)收藏中的26位藝術家及其30件影像作品,并邀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策展人顧錚以當代藝術影像作為討論對象,從"如何定義當代藝術"、"當代藝術為何當代"、"收藏當代藝術的意義"的三個層次,探討影像藝術的當代性、多元性和公共性。
復星基金會2012年成立,是以復星為主要捐贈人的公益行為體。自成立以來,復星基金會秉承"修身、齊家、立業(yè)、助天下"理念,深入踐行企業(yè)社會責任,堅持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國家。近年來,復星基金會以教育和文化作為兩個主要方向,管理企業(yè)收藏,捐助、策劃藝術文化項目,于2016年11月在上海外灘建成復星藝術中心。復星基金會在過去數年里循序漸進,逐步建立企業(yè)收藏系統,以中國當代藝術為主,旨在助力中國文化自信,屆時展望國際,以促進中國與國際文化交流。
復星基金會藝術收藏的起始點與當代有關,與國際有關,也在相當程度上與其立足的城市上海有關。而此次位于復星藝術中心二層展廳的展覽,從多樣、復合、立體的復星藝術收藏中,匯集了也許從媒介發(fā)展歷程看稱得上最具當代性的攝影與錄像藝術作品,其中既包括一系列全球藝術現場聲名遠播的當代藝術家,如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荒木經惟(Nobuyoshi Araki)、細江英公(Hosoe Eikoh)、貝爾納·弗孔(Bernard Faucon)等堪稱曾祖父級和祖父級的藝術老將,亦囊括許多充滿創(chuàng)造活力、活躍于全球藝術現場,且正在穩(wěn)步成長的中青年藝術家,如沃爾夫岡·梯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楊福東、邱黯雄、JR、曹斐、黃炳、珍妮弗·施泰因坎普(Jennifer Steinkamp)、約翰·杰勒德(John Gerrard)和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等。這些藝術家來自不同區(qū)域、不同文化背景,充分體現了收藏者所具有的全球開闊視野,其作品基于千差萬別的個體經驗與語境,以豐富多彩的多媒體展現手法,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人類所面對的多種問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安妮特·凱爾姆(Annette Kelm)攝影展
三層展廳呈現柏林攝影藝術家安妮特·凱爾姆(Annette Kelm)攝影展,在安妮特·凱爾姆的攝影作品中,日常用品工整的擺放,重復的并置,純凈的背景,精致的用光,舒服的色彩,令其幾乎呈現出商業(yè)攝影的精致和嚴謹。當圖片內容明白無疑,如何觀看則成了觀者質疑的最大的問題。安妮特·凱爾姆鏡頭下的普通日常用品散發(fā)出的正式感為觀者營造出一種旁觀視角,令觀者不禁心生疑慮,將注意力從照片的內容轉移到對照片語境的探索之中,從而打破了人們觀賞影像的既定模式和慣性。安妮特·凱爾姆借此在深入發(fā)掘攝影潛力的同時,對數字和后數字時代圖像主流呈現的方式、重復的特征展開了深刻的批駁。
安妮特·凱爾姆1975年生于柏林斯圖加特市,現生活和工作于柏林。早在1999年,凱爾姆就已經獲得了柯達青年攝影師獎;2011年,她的作品在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2013年,凱爾姆參加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的"新攝影"群展; 2015年,獲得奧地利《Camera Austria International》雜志當代攝影獎。她的作品還曾在德國、墨西哥、日本、英國、法國等地展出,被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MoMA、巴黎蓬皮杜中心、德國斯圖加特美術館等世界頂級藝術機構納入館藏。
復星基金會 ANNEX 項目空間
神思遠:fifty, fifty
從商業(yè)攝影到獨立影像創(chuàng)作者,神思遠逐漸摒棄了商業(yè)化的精致唯美,愈發(fā)隨性自由,洋溢著個人化情緒的影像形成特有的"個人紀實風格"。他不再執(zhí)迷于傳統攝影對構圖光影的迷戀,轉而用鏡頭捕捉和挖掘拍攝對象內在的自然釋放。這種不以技法為前提的拍攝,即是基于對自我、攝影傳統和如何表現世界的質疑和否定而形成的視覺語言,亦體現了其對影像媒介和影像敘事的反思。
神思遠,1983年出生于北京,畢業(yè)后在北京媒體工作,先后擔任《男人裝》影像總監(jiān)、《芭莎藝術》視覺總監(jiān),后轉為獨立影像創(chuàng)作者。其作品包括平面,影像,裝置等。平面作品多次獲獎,并在北京、上海、日本等地展出。2016年出版攝影集《野和少女》。
關于復星藝術中心
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坐落于 BFC 外灘金融中心,是由復星集團及復星基金會發(fā)起并出資建立的非營利機構。復星藝術中心建筑由英國建筑設計事務所 Foster + Partners 和 Heatherwick Studio 聯合設計,其建筑外三層金色可轉動簾幕格外引人注目。復星藝術中心旨在推廣當代藝術,致力于中國與國際文化藝術的溝通交流,促進公眾對全球當代藝術的關注、理解和參與。位于復星藝術中心天臺的公共藝術作品"數字空中花園"由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創(chuàng)作,并邀請了三百位上海居民共同參與,由復星基金會永久收藏。與此同時,復星藝術中心還持續(xù)關注和支持中國本地藝術家,為優(yōu)秀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