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杰:夸富宴
開幕時間:2022-01-08
開展時間:2022-01-08
結束時間:2022-02-13
展覽地點:dRoom-站臺中國
展覽地址: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中二街D07
策展人:王將
參展藝術家:王興杰
主辦單位:站臺中國
站臺中國-dRoom空間隆重地宣布,將于2022年1月8日推出藝術家王興杰個展《夸富宴》,展覽將呈現(xiàn)他近年創(chuàng)作的20余件靜物繪畫。這些作品描繪日常習見的平凡食物,鏈接著畫家的私人回憶。它們是情感的象征,亦是生活的印記,其創(chuàng)作邏輯反映出王興杰對“繪畫與時間”的體認:“不止于藝術和時代的關聯(lián),也關乎藝術對私人時間的追溯”。于是,繪畫成為記憶的容器,收納了令他難忘的“味道”,也收納了他與別人共享的過去時光。
20多年來,王興杰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不曾得教于師長,而是選擇了一條獨自探索實踐的“自生之路”。在追尋自我的漫長旅程中,他的藝術語言逐漸成熟,呈現(xiàn)出頗具原生性的品格。這種原生性,不是爛漫,不是野逸,而是一種誠懇,它囊括了樸素、果斷與真切,接連著“地氣”。在這個圖像奢靡魅惑的時代,這種品格使其作品成為了另一種另類,對于觀眾而言,無疑是一種感官上的補償。
在新年伊始之際,展覽對“夸富宴”(potlatch)這一社會學名詞進行了幽默化的引用,意在指涉其作為節(jié)日歡慶中的特殊儀式,畫家本人傾其“財富”,慷慨而精心地為觀眾呈上一次豐盛美味的宴席。而“夸富宴”本身,是交換的象征,亦是誠心的期冀,為了能夠收獲更加慷慨的“成功”。
? 尋味: 王興杰的近作 文/王將
你真的認為她們很美?
當然……
王興杰最早吸引我的,不是他的靜物畫,而是一些帶有深色背景的女人體。她們在我腦海中留下了難以消弭的印象。為此,我和他討論了這些形象的“美感”。我指的不單是繪畫形式,也是一種世俗目光——對于女性的審美。王興杰自然明白我的所指,他的回答也很坦誠,肯定了那些畫作所表現(xiàn)的是其目光中的身體之美。他充滿自信的立場使我不想以任何成見去反駁他的話語。但是,那次關于美的閑談卻時常讓人尋味。對我而言,那些作品給予我特異的刺激,畫中略微變形的肉體有著既格澀又現(xiàn)實的意味。這種意味脫離我的視覺經(jīng)驗,讓(我印象中的)任何現(xiàn)代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形式都顯得有點矯飾。在我看來,那些肉體與其個展《夸富宴》中的“食物”存在著心理上的深層聯(lián)系,后者似乎是前者欲望的投射對象。而它們皆體現(xiàn)了畫家個人的審美選擇,這關乎于宿命。其繪畫趣味上的特殊性,源自他學習藝術的取徑。
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王興杰走上了畫家的道路。在那之前,為了繼承父業(yè),他當過一段時間的卡車司機,之后又在魯迅美院短暫地學習了雕塑。關于轉向繪畫的緣由,他自己坦誠地作了解釋:“我開始畫畫,是為了征服”——征服觀眾,征服畫家同行,征服那些對藝術極有見識之士,從這一原初的動力上看,無法回避其胞兄王興偉帶給他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不在于繪畫技巧,而在于更深的心理層面。他的脾性,與其畫家兄長一樣好勝,他的內心充斥著一種波呂尼刻斯式的挑戰(zhàn)欲。于是,他充滿自信地進入了繪畫領域,一畫就二十年。而這二十年,則是一段追尋自我的漫長旅程,王興杰的繪畫風格逐漸成熟,其技巧并不得教于師長,而是來自個人的探索實踐。他選擇了一條“自生之路”,這使他的繪畫富有了鮮明的原生性。這種原生性,不是爛漫,不是野逸,而是一種誠懇,它囊括了樸素、果斷與真切。他持續(xù)地將繪畫激情投注于簡潔的題材中,圍繞人體和靜物兩種繪畫母題推進創(chuàng)作。這種篤定的選擇,是技巧的囿限,也是心性的使然。他是那種愿意在某個狹小領域不斷深耕的畫家,他樂于自審,并且對繪畫的可能性充滿信心。正如他談到“靜物畫”時曾斷言:“雖然這只是個小門類,也少有曠世之作。但我相信,靜物畫在今天仍有存續(xù)的價值。它能在咫尺之間展現(xiàn)一個內觀的世界,不過需要觀眾擁有心靈之眼……而我的創(chuàng)作,是在堅守它的價值,也是試圖去發(fā)現(xiàn)新的意義”。
展覽里的靜物畫,描繪了種種食物,它們并非寫生,也不是依據(jù)照片所做的摹寫,而是源于記憶。王興杰聲稱這些作品飽含了他的心緒,其創(chuàng)作動機往往源于味覺記憶所激發(fā)的聯(lián)想。對他而言,每種食物都鏈接了過去的某個時刻,譬如他與朋友的會面與就餐。分享可口的食物,即是共渡時光的儀式,而與每一種滋味的邂逅,都是心靈需要反復回溯的時刻。王興杰曾言及“繪畫與時間”,其所指并不止于藝術和時代的關聯(lián),也包含了藝術對私人時間的追溯。因而他將自己的作品視為記憶的容器,畫面收納了難忘的“味道”,也收納了其與他人共享的時光——食物,與之相關的記憶,成為他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回憶往昔的絕佳方式,而這一主題正好回應了呂斯·賈爾(Luce Giard)的觀點:“通過飲食,人們能夠留下了真正的時間記號、生理的時間記號、心理的時間記號、家庭的時間記號以及社會的時間記號?!盵1] 所以,王興杰筆下的食物,不單是一種情感的象征,也是許多生活故事的印記。
而關于靜物畫本身,他也有個人化的理解:“多數(shù)描繪靜物的作品都是風情畫,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靜物畫”。在他眼里,靜物畫不只是一種主題,還是一種品格,它應當自持而清高。誘惑——刻意向觀眾展露風姿的表現(xiàn)——則是一種繪畫的“色情”。他試圖在創(chuàng)作中拒斥這種“色情”,無論是筆觸、色彩,還是形體,都應該展現(xiàn)誠實與自信。因此,他的畫作更像實實在在的白話,話語之中,沒有矯飾的修辭,沒有模仿來的語氣,卻有著一種特殊的口音。這種口音甚至成為了畫作的顯著特質。這使他的作品擺脫了過去繪畫的美學取向,也驅趕了現(xiàn)代藝術的幽靈,那里面沒有塞尚,沒有梵高,沒有勃拉克,也沒有莫蘭迪,而只有一種不斷發(fā)展的原生風格。不難看出,王興杰的作品顯露著一種天賦,他善于巧妙地配置純色,使它們富有活力又不失和諧,同時他對物像的體量感有著明銳的直覺,能夠以儉約的光影調子塑造出豐滿敦厚的形體,這些都凝聚成自然樸實的藝術氣質。
王興杰對經(jīng)典趣味有意回避,不僅表現(xiàn)在他的畫風上,也表現(xiàn)在他對內容的選擇上。他筆下的食物,魚肉蔬果,搭配起油鹽醬醋。海膽、咸魚、大腸,擺上了臺面,皆是地道的東北口味。他描繪身邊之物,確實在情理之中,但也引出了“入畫”與否的眩惑——什么題材適合油畫的表達?藝術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慣例。而那種油畫題材所需要的入畫感,根本上是西方藝術幾百年來形成的總體情調,但卻在“他者”的目光中變?yōu)榱朔N種節(jié)制可能性的范式。然而,全球化并不企圖清除掉多元的地域趣味。處在一個與西方不甚相同的社會文化場域里,中國當代畫家取用自己的日常所見,一些土里土氣、格格不入的事物必然違逆于那種全球化的“洋氣”。而這種違逆,并不一定有失品格,它反而能夠創(chuàng)造視覺上的陌生感,甚至可以作為中國當代繪畫的圖像策略之一,成為一種趨勢,成為一種立場,更成為一種力量,即便有時會略顯機巧與刻意。這無疑是一種藝術政治學,似乎回應了那個遙迢的業(yè)已成為歷史的油畫本土化之主張。不過,王興杰在這一方面并不激進,其畫作甚至與觀眾對“當代”的一般理解大相徑庭。因為當代藝術的標準、主張、策略,都不是他所關心的問題。他只是自然而然地去描繪目之所見與心中所念, “入畫”與否,不是他的創(chuàng)作目的,不會給他帶來選擇焦慮,更無法成為他的審美桎梏。對他而言,畫風與題材,源自直覺與自省,風格趣味則是水到渠成。而這一貫的覺知,仿佛禪宗所說的 “明心見性,直指本心”。[2]
因此,王興杰的作品,受到頗多同行的認可。我們不難理解這種吸引力,多數(shù)畫家的創(chuàng)作,得于嫻熟,卻失之誠懇。而他的繪畫語言,在經(jīng)歷了20多年的錘煉后,仍然持守著最原初的真誠品格,并且使簡潔的主題具有了一定辨識度的面貌,這是一種個人成就,對觀眾來說,這也是一種感官補償,在這個圖像奢靡魅惑的時代,它的懇切,反到使其成為了另一種另類,為心浮氣躁的我們提供了樸素而平實的趣味——誠然,對于這樣的作品,語言不能訴盡其魅力。文本和它們的關系,如同“以手指月,而指非明月”, [3]文字也許只是冗余的形式,只有當觀眾親臨展覽,與這些畫作真正會面,才能體味到畫家分享的一切。
2021年12月27日 北京
[1]呂斯·賈爾等著:《日常生活實踐2》,冷碧瑩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247頁 [2]參見《六祖壇經(jīng)》 [3]參見《楞嚴經(jīng)》
關于藝術家
王興杰,1971年生于沈陽,27歲時開始藝術創(chuàng)作,曾于魯迅美術學院研習雕塑。他在繪畫上不曾得教于師長,而是選擇了一條獨自探索實踐的“自生之路”。20多年來,他的繪畫主題一直圍繞著物與身體而展開,逐漸形成了個人化的創(chuàng)作邏輯和藝術趣味。其近年個展包括:夸富宴(站臺中國 北京 2022)、沒想太多(鹿與空間 沈陽 2021)、深呼吸(蘭空間 北京 2019)、花不花四十七八(墨方 北京 2018)、靜物(Mo Projects, 北京 2016)、原色(01100001畫廊 北京 2013)、有意(高地畫廊 北京 2010),重要群展包括:尋常之物(站臺中國 北京 2018)、繪畫的尷尬(亞洲當代藝術空間 北京 2017)、無定之形(應空間 北京 2016)、人生路(01100001畫廊 北京 2014)、快!這就是繪畫(天線空間 上海 2013)、 具體(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 2012)、再繪畫(站臺中國 北京 2012)、小報告(藝術文件倉庫 北京 2000)等。
關于策展人
王將,一位活躍的當代藝術策劃人、創(chuàng)作者與寫作者。從2016年至今,他已策劃70余場機構展覽與獨立項目,梳理了眾多不同代際和類型的藝術實踐,其跨度從無名畫會中的個案到新世代的潮流。他的近期研究興趣集中在藝術社會學與神話學。在常規(guī)策劃工作之外,他是一位拓展策展語法邊界的冒險者,并建立出一種新范型。
d-Room是由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于2016年10月啟動的藝術項目,通過基于物理和虛擬空間上的互動行為探討和反思在當下現(xiàn)代生活背景下藝術新的可能性所在。
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Platform China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于2005年在北京成立,2015年底搬入798藝術區(qū)。站臺中國是一個具有實驗性和開放性的平臺。作為一個藝術的發(fā)現(xiàn)、推動和參與者,站臺中國致力于優(yōu)質藝術實踐的推廣和藝術生態(tài)的建設,持續(xù)推動著當代藝術國際間的對話與交流。是一個致力于當代藝術交流和研究的綜合性藝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