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蔣志的最新個展"去來"呈現了蔣志近年關于人生境遇和生命循環(huán)往復的思考軌跡。是次的個展囊括了他的最新作品,繪畫《去來》和攝影《舊顏》。在這兩組系列作品中,蔣志以花作為主體,從物質形式和時間性上對其進行了全新的嘗試。同時,展覽將展出四屏錄像作品《在風中》,以沉浸式的影像呈現了個體面對猛烈外力時的竭力掙扎。這些作品以生活中的暫時性和無常為線索,試圖傳遞物質與感知、承受與經驗之間的悖論。
蔣志2010-2014年期間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情書》中的花,在他的全新創(chuàng)作中被重新異構。在《情書》中蔣志通過將各種鮮花點燃,捕捉了綻放的鮮花與燃燒的火焰二者看似平靜和諧,實則短暫共存的時刻,暗指了世事的無常和不可抗。
在《去來》系列中是蔣志使用了《情書》拍攝之后留下的干花,捕捉了它們在旋轉圓臺上不停運動的一個個時刻,使它們置于動態(tài)的、碎片的時空序列中,不停地回旋往還、去而復來,以“重現之同”凸顯出“重現之異”。藝術家重新賦予這些干花以生命,提供了一種感知生命復合狀態(tài)的有效路徑。同時蔣志在油畫中巧妙融合了攝影和絲網工藝,進行圖像的跨媒介以及物質機理上的實驗,進一步探索和宣示了繪畫的開放性。
同時展出的攝影系列《舊顏》里,《情書》中真實、絢美而短暫的主體,被仿真的、似乎鮮艷恒常、永不凋謝、但年代久遠已顯塵跡的塑料花、絹花和料器花所替換,構建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社會大眾普遍的家居場景。借用重溫那個時期人們對美好浪漫生活的想象和審美的背影,藝術家勾勒當今新時代境遇快速變遷中,人們無處安放的情感和欲望,也透露出蔣志對中國古典哲學“無新無舊、無去無來”的思考。
四屏錄像作品《在風中》以“西西弗斯的巨石”、“父輩的背影”、“飄搖的樹”和“暴風雨”四個場景交相呼應。生命的承受與困惑、孤獨與飄搖不定化為風中諸相,在時間的夾縫中,無盡的過去與未來在暴烈而虛無的風中流動。這些無法被描摹的風的形狀,不知來處與去往,就如同個體的經驗,不可復原與尋蹤。
關于 蔣志
蔣志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蔣志的創(chuàng)作包括攝影、繪畫、錄像及裝置;小說和詩作亦是他開始藝術創(chuàng)作以來的重要媒介。他長期深入地關注各類當代社會與文化的議題,自覺地處在詩學與社會學這兩個維度的交匯處上,并著力于如何使那些我們熟悉的日常社會和個人經驗轉換進作品文本中。
蔣志為中國當代最多樣性的藝術家之一,曾于深圳OCAT美術館(2016)和廣東時代美術館(2012)舉辦個人回顧展。他曾參與多個國際機構展覽和年展,包括美國古根漢美術館的"1989后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2017)、第九屆上海雙年展(2012)、第四屆廣州三年展(2012)、美國國際攝影中心和亞洲協(xié)會的"在過去與未來之間: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及錄像"(2004)、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緊急地帶"(2003)和第四屆光州雙年展的"暫停"(2002)。蔣志曾獲頒的獎項包括2000年的中國當代藝術提名獎(CCAA)、2010年的改造歷史(2000-2009年中國新藝術)學術大獎以及2012年的瑞信?今日藝術獎。
蔣志現于北京居住和工作。
關于 策展人陳立
陳立為獨立策展人和研究者,工作并生活于香港與中國內地,他的研究集中于中國當代藝術。他同時也是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員,他的研究集中在空間與美學政治、地緣政治、流動視覺影像和中國城市的藝術干預。他近期策劃的展覽包括:"他/她從海上來"(OCAT,深圳,2016)、"世變"(Para Site,香港,2016)和"余興派對:集體舞與個人操 "(刺點畫廊,2017)等。他的藝術評論文章??窃凇端囆g論壇》、《藝術界》、《藝術新聞/中文版》和《藝術世界》。
關于 刺點畫廊
創(chuàng)辦于2010年,刺點畫廊是一間建基于香港的當代藝術畫廊。畫廊初期以當代攝影及影像主導的創(chuàng)作為重點,及后持續(xù)發(fā)展至融合各種當代藝術媒介。畫廊展出新晉和著名藝術家,他們主要是來自香港及亞洲地區(qū)的藝術家,但亦有海外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