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1949年1月21日,在90萬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的震懾下,在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許多開明人士的敦促下,國民黨華北總司令傅作義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xié)議》。31日,人民解放軍浩浩蕩蕩進駐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9月27日,北平更名為北京。
同年,藝術家孫宗慰創(chuàng)作了中國畫《北平藝專迎接北平和平解放》?!侗逼剿噷S颖逼胶推浇夥拧肥菍O宗慰剛到北平后不久的創(chuàng)作,相較于他蒙藏時期的人物造型產(chǎn)生了極大的變化。這張作品開始了我們今天的展覽,也開啟了關于北平的回憶。關于北平的描述,在老舍的文字中最易見:“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這只有說不出而已。”
老舍說不出來的北平讓孫宗慰躍然紙上:送炭翁、運糧伙計、藝專生、唱戲的演員等,踩著高蹺、舉著條幅,“和平解放”的歡快印刻在每個人的臉上。運糧伙計的蒜頭鼻、絡腮胡;送炭翁的大棉襖、胖頭鞋;以及花燈大娘的大腹便便和顆顆門牙,在孫宗慰隨心的線條和恣意的色彩下透著濃濃的北平味兒。
1946年起,孫宗慰任教于北平藝術??茖W校。來到北平之后,孫宗慰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國畫作品如《打粥》、《送炭翁》、《燈紅酒綠》、《北平藝專迎接北平和平解放》等。這個時期孫宗慰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依然貫徹了徐悲鴻的現(xiàn)實主義主線,加上孫宗慰對生活細致入微的體察,以及對中國古典繪畫藝術的研究,使得他的中國畫作品流露出親切的人文色彩和生活氣息。孫宗慰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這時代之變下,迎來了一個新的高潮。
北京解放后經(jīng)過思想改造和經(jīng)常的政治學習及一系列的運動:土地改革、三反五反、抗美援朝等,一直到最近的肅反、農(nóng)業(yè)合作化、工商業(yè)改造、十二年遠景規(guī)劃等,看到人民政府一切措施均為人民利益出發(fā),隨著經(jīng)濟建設的蓬勃開展,即將到來的文化高潮,為建成具有高度科學文化水平、繁榮富強的世界大國,我愿盡己微力,積極工作。
這段話,來自孫宗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日記。國家的欣欣向榮給這一時期孫宗慰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極大的振奮,他的創(chuàng)作也開始緊密地與時代相扣。尤其是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是孫宗慰最大的變化。這個時期的女性肖像不同于新中國成立前所繪的精致唯美,卻更接近反映普通勞動者的精神面貌。他筆下的女性形象通常面龐寬厚,彎眉小眼,并無太多修飾。
其中,《女車工》是新中國成立后,孫宗慰創(chuàng)作的重要轉折。婦女不再在是生兒育女的工具,她們開始走出家門走向社會,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時代的變遷給人們的思想帶來巨大變化,婦女地位在中國第一次得到空前提高。這種新女性堅毅的氣質和“當家做主”的光榮貫穿于孫宗慰晚期的《八大員--炊事員》、《革命自有后來人--<紅燈記>李鐵梅原型》以及《教師》等作品中。
此外,1949年至1954年間,“鐵工廠”“廣西土改”“天津新港”和“麥積山”這些時期的創(chuàng)作不僅記錄了中國解放初期的飛速發(fā)展,也記錄著孫宗慰在那個激情年代的熱血洋溢。孫宗慰曾在日記中工整地抄寫著《誰是最可愛的人》、《人民解放軍進入拉薩》兩篇文章。“為人民服務”已經(jīng)深刻地感染著孫宗慰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至此,他的藝術也開始真正融入群眾,服務群眾。
展覽從1946年的“北平”開始講述,直到1964年的《少先隊員》結束。那個充滿信念的20年,記錄了孫宗慰對于新時代的全部渴望與感悟。“北平·北京--孫宗慰的藝術轉換與時代之變”是翰海當代藝術中心自“師·道--徐悲鴻及其學生作品展”、“筆墨勝境--李斛繪畫作品展”后所推出的系列展之一。展覽隨期出版同名畫集《北平·北京--孫宗慰繪畫作品集》,展期將從10月24日持續(xù)至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