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瀚個展 | 在家,出家
開幕時間:2022-06-18 15:00-18:00
開展時間:2022-06-18
結束時間:2022-07-31
展覽地點:千高原藝術空間
展覽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盛邦街,鐵像寺水街南廣場,千高原藝術空間
參展藝術家:鄭云瀚
主辦單位:千高原藝術空間
學術主持:李振華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錢鐘書《圍城》
這是一個關于人在逆境中的展覽,起因是2020年武漢疫情封城,鄭云瀚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準備中,被滯留在家。情緒異常低落、無助。等待解封的心情,和身體一樣慵懶,又期盼著奇跡發(fā)生。微信的問候和電話,都逐漸在日常生活的需要中,淡漠了。
我無意中撥通了他的電話,他沒說太多,但當他提到在武漢,我知道那些在微信朋友圈傳遞的負能量和影像,切實地發(fā)生在我的朋友身上,也才開始意識到,人的情緒可以如此低沉。
又過了幾天,我勸他開始創(chuàng)作,別浪費了時間,他只模糊的應承了。
又過了幾天,鄭云瀚說他有了一些拍攝影像的想法。
我說你去做,不要告訴我。
直到我收到他發(fā)來的影像。
“堅持不是為了追求結果,因為生活,本該如此”——鄭云瀚 2020.03.27
“在武漢上空飛翔”——鄭云瀚 2020.03.31
“一花一世界,一夜一枯榮”——鄭云瀚 2020.04.08
“窗外的自由”——鄭云瀚 2020.04.08
過了一陣子,武漢解封了。鄭云瀚發(fā)來幾幅畫作,《防盜門》、《老鐵鍋》、《梅林午餐肉》、《鋼琴》,在畫布上,有著具體的空間痕跡,用水泥創(chuàng)作的,一些恒久被封禁在空間中的——日常物件,處于同一個繪畫限定的,平面空間和尺度中。
2020年8月間,他再次發(fā)來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繪畫作品圖,是他記憶復蘇的時刻,那些陪伴他封禁的物件和空間,開始有了情感上的聯(lián)系。繪畫是相對平面化的,這和他長期使用三維軟件,與建筑內(nèi)部空間打交道有關。繪畫中的立體和透視關系,被鄭云瀚用一種工具化的、圖示化的方式替代。明暗面的表達,被他用刮水泥的方式處理。畫面中的物件逐漸還原其尺度,更多日常物件:床、椅子、暖壺、大衣柜……鄭云瀚在探索繪畫和日常的關系,記憶和感受的關系,媒介和認知的關系,最終回到個體承載的空間,空間中的一切,都成為藝術家觀察的對象。
長久的相處,是相對的凝視。
兩年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這兩年來,我關心的是機器取代人,是未來經(jīng)濟上的斷裂,是人如何再次相聚和相處。但最重要的,應該還是記憶,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時代,信息豐饒的世界中,一切也可能沒有存在過。首先是時間上經(jīng)常的混為一談,去年的事可能發(fā)生在前年。其次是事件快速替換著群體的注意力,這一個月發(fā)生的,可能覆蓋所有發(fā)生過的事件。在疫情的第三年,回望鄭云瀚的創(chuàng)作,也才有了某種客體化的平靜和安寧,作品綜合物質(zhì)、時間和事件的張力,有光暈,這大抵來自經(jīng)歷時間的永恒感。希望能與我們共有的時光和時代同在。
《在家/出家》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每天都會發(fā)生的動作,在某些特殊時期,也需要經(jīng)歷一些時刻,被延長為無助和焦灼的情緒,進而發(fā)展出不可能中的可能。
在家未必是修行,出家未必了塵緣。(文:李振華)
關于藝術家
鄭云瀚
鄭云瀚,1978年出生于黑龍江。藝術家,設計師。作品曾展出于楊畫廊、俄羅斯第三屆烏拉爾當代藝術工業(yè)雙年展、德國慕尼黑UNPAINTED媒體藝術博覽會,第十六屆Liste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北京韓之演當代空間、英國塞恩斯伯里視覺藝術中心、第三屆南京三年展、北京阿拉里奧畫廊、美國明尼蘇達州沃克藝術中心、俄羅斯莫斯科攝影雙年展、東京國際交流基金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