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軟體——張爽個展

開幕時間:2018-09-15 15:30

開展時間:2018-09-15

結束時間:2018-12-08

展覽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qū)瞿營南大街41號財庫國際31層

策展人:楊青

參展藝術家:張爽

主辦單位:萬營藝術空間

展覽介紹


  文丨楊青
  張爽的藝術創(chuàng)作伴隨她的個人經(jīng)歷的轉折,走過了漫長的摸索。于中國、日本和美國的幾段求學與生活生涯,身處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與生活際遇之下,她的內心發(fā)生了持續(xù)的思想裂變。徘徊在宏觀與微觀、傳統(tǒng)與當下、自我與他者之間,張爽試圖找尋一個更準確的自我表達,這種流動式的思考逐漸匯聚成以“0”為源點的核心概念。0的最初原型與子宮有關,它如同“核”一般,象征對女性身體而言最重要的器官。在這個最小化又最大化的體量單位里,逐漸將她帶入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深層精神領域。隨著藝術家的生命經(jīng)驗和年齡閱歷的累積與成熟,直至2010年產(chǎn)生了“0-Viewpoint”(0-視點)系列。這個延續(xù)至今的最重要的主題創(chuàng)作,關注身體與自身內在的心理變化,著重表現(xiàn)了一種與身體有關的情感和心理反射。從某種程度上說,“0-視點”是張爽調適自己與外界關系的心理坐標,也是所有潛意識的一個系統(tǒng)的表達出口。
  近年隨著與國內交流的增多,張爽亦在久別的故土和社會環(huán)境里經(jīng)歷著新的“調適”。如同曾經(jīng)生活在日本和美國時面對的矛盾沖突一樣,在熟悉又陌生的中國,她產(chǎn)生了另一重緊張感——在全球化名義下的中國社會,自由、開放與流動似乎觸手可及,但隱形的禁錮又無處不在;建設與發(fā)展的速度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但破壞與摧毀也在前所未有的加?。惶摂M的網(wǎng)絡關系建立了新的社群結構,但信息的爆炸性泛濫帶來的卻是個人思考的缺失和無所適從??梢哉f,她所遭遇的中國當下的悖論,并不會比之前在異國他鄉(xiāng)所遭遇的任何一次拷問來得輕松。如果說“0-視點”是藝術家開始關注真實的個體身體和身份的起點,那么這之后她又由此從個體逐漸走出,開始質疑文化語境、價值體系和權力結構,以及對復雜人性的探究,這種自我審視也構成了“0-視點”一條深邃的流動性的線索。
  在“軟體”展覽中,藝術家結合空間獨特的U字型所帶來的流動感,以彈力織物與線為材料語言,構筑一件與空間合二為一的裝置作品。織物空間裝置既延續(xù)了“0-視點”系列當中一貫的形式語言與精神哲學,也隱含了前不久張爽在美國參加展覽的作品“勢如累卵”對當下的思考。無論是從純粹的精神層面還是從社會現(xiàn)實對張爽的觸動,無一例外的,本次展覽都強調了身體對于外界和心理變化的感知反應。張爽一直都傾向于選擇樸素簡單的材料,放棄多余的修飾和干擾,藉強調材料不被忽視的物質性,來突出藝術最本質的表達。彈力織物是張爽經(jīng)常使用的表達媒介,它最接近皮膚的觸感,也和身體的感受直接相關。利用柔軟織物的可塑性,藝術家以撕扯、聯(lián)接、破壞、纏繞的方式,構建了扭曲、流動、私密、臨時的物理空間,從而展現(xiàn)了復雜的心理景觀和微妙的身體感受。
  隱忍的低語或許是與強硬的博弈,柔軟的姿態(tài)無疑隱藏著更大的韌性與彈力。藝術家仿佛在壓抑、混亂與糾纏中尋找新的出口,迷宮似的空間亦為每一位觀眾提供了開放的通道。是為“軟體”。
  丨藝術家自述丨
  軟體如同一個身體景觀和流動的空間,也如一面虛擬的墻,在纏繞捆綁中反射出對身體的某種記憶。這些記憶是一種游離于不同夾縫中被重塑的凝視,充滿耐力而又時隱時現(xiàn)。
  每個人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內心家園。即使模糊,心理和身體對環(huán)境的反應總是最可靠的。比如,面對強硬你會設法用柔軟和彈性保護自己;面對柔軟你會盡量舒展以不設邊限,尋找最大化的自由。而當你處于不同境遇中,本能的調節(jié)就如同一種守護,這也許隱退在意識之外。只有退一步才能看到身體脫離了其物體性而具有的靈性。它無疑是一種文化的產(chǎn)物。
  這件作品是我以往作品的延續(xù),希望強調一種自覺意識。這不僅僅是對異鄉(xiāng)、異客、異象的糾結,或對性別、年齡、種族和身份的關注,更是對權力構架以及價值體系的質疑。這些意識堆積出濃重的焦慮,而焦慮又會讓身體變成感知的媒介,轉換成一種自我及外部的觸知能力,繼而產(chǎn)生比較有效的表達。它們應該算是內心層面的鏡像,是對現(xiàn)實審視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
  使用通常貼體的布作為材料,使我在制作過程中一直會有一種體溫感。在白色織物中的穿梭總會帶給我幻覺和詩意,因輕快而被放逐,就像進入一個隱秘的通道,這似乎是一個必經(jīng)之路,但設想總在變異中被更新激活。剪開的裂口就像被打開的門窗,層層疊疊讓視點沖撞于正負空間之間。在變化的場域中,做作品的感覺會逐漸消失,隨之產(chǎn)生感知上的突變,對微小細節(jié)的處理也常常有種撲面而來的透明感。對我而言,一個個貌似空洞的開口如同脆弱的容器,蘊含了活躍的原動力。
  在有形無形的束縛中,在變幻莫測的思緒中,留給我的只是一個釋放的出口。
  張爽(Stella Zhang)1965年出生于中國北京,1989年她于中央美術學院取得藝術學士(中國畫)學位后,前往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及東京藝術大學深造,并于1996年取得藝術碩士(日本畫)學位。張爽自2003年起于美國定居。她的作品在中國、日本和美國三地多個畫廊與博物館中展出。張爽曾獲選斯坦福大學藝術家駐留計劃(2016年)、JoanMitchell 基金會獎學金(2014年)及Fleishhacker Foundation Eureka Fellowship Program(2013年及2016年)提名,并于2010年獲舊金山中華文化基金會頒發(fā)“鮮銳”年度卓越藝術家獎。
  藝術對話:視點與結構
  對話嘉賓
  楊青、張爽、侯瑩
  對話時間
  9月16日 10:00-11:30
  對話地點
  萬營藝術空間展廳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