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璀璨——崔鳳華個展

開幕時間:2014-12-07 15:30:00

開展時間:2014-11-29

結(jié)束時間:2014-12-12

展覽地址:798七星東街宋洋美術館3-4樓<1號館>

策展人:宋洋

參展藝術家:崔鳳華

展覽介紹


璀璨——崔鳳華個展

文:宋洋

很多童話,并不單純是給小孩子看的。

小時候記得有一則童話,寫的是一枚陀螺和一只球的故事。陀螺對球說,我們既然同被放在一只抽屜里,不如,我們就做戀人吧。

可是球很高傲,因為她是鞣皮縫制的,她瞧不起陀螺。她說,你看我彈起的時候多么像一只鳥,燕子已經(jīng)向我求婚了,你,還是走遠些吧!

陀螺傷心極了,再也沒和球說過話,但,他愛慕她的心卻依然不改。有那么一天,漂亮的球被主人帶出去玩,因為彈得太高而失蹤了,從此以后,球再也沒有回來。陀螺整天思念著球,球在他心里越來越美,越來越高貴,他一想到球大概是和燕子結(jié)婚去了,就心如刀割。

后來,主人興之所至,把這只普通的木頭陀螺涂上了金色的漆,這樣一來,陀螺一下子變得高貴起來。主人也愿意和他玩耍了,可是,這天,主人一不小心把它甩到了一間倉庫里,就在這時,陀螺看到了水槽中的球。

球在水槽里已經(jīng)呆了多年,“我真的是鞣皮縫制的!我?guī)缀跻脱嘧咏Y(jié)婚了!卻落到這該死的水槽中!”球用哀憐的眼神看著陀螺,“現(xiàn)在,終于有一個有身份的人可以和我說說話了,不是嗎?”

可是,陀螺沒有跟她說話。然后,這只金色的陀螺就被主人帶走了。

在我看來,藝術家崔鳳華與這個故事中的主角有幾分相似,學經(jīng)濟學出身的她以一直的“在野狀態(tài)繪畫”,不時的聽一些藝術圈朋友的圈點與交流,畫了很多年,創(chuàng)作了很多作品卻缺少完整的脈絡。

去年這個時候,我在今日美術館策展的2013“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開幕現(xiàn)場認識她,她是與一個入圍藝術家一起邀約而來,簡單的交流,她希望我去大望路工作室看看她的油畫作品,藝術家工作室去的很多,大大小小,遠近高低,引起我興趣的是她一件根本沒辦法裝裱的15米長2米寬的布面涂鴉,畫的密密麻麻幾乎沒有了縫隙,有點象繪畫的精神救贖?她自己非常瘦弱,我驚異于她愿意反復嘗試大家認為“不好”的東西,她講述了很多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很多關于榮格的心理學與她的繪畫邏輯,可現(xiàn)實的情況是她的畫筆與她的觀念沒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我建議她持續(xù)探索繪畫。

大約九個月左右,我去了她新工作室,央視“大褲衩”背后,一個廢棄的商業(yè)住宅樓,有1600平米大,這里可以完全滿足她畫“大畫”的欲望,在這里我看到了她“轉(zhuǎn)型”創(chuàng)作的第一張作品,也就是封面這張,象是一種鉆石的棱角,拋棄了之前的描述性與具象性,意味著原來繪畫總是嘗試表現(xiàn)某種原型,具象繪畫是圖解性的、敘述性的,而藝術家的新繪畫則拋棄了這些元素,更有秩序性,邏輯性。就好比我們對外部世界任何事物的感覺都有一個強度性的量,而這個量的基點是強度正好擺在那里。換句話說,我們的感覺總是在一個強度量的范圍內(nèi)起伏變化,在鉆石般復雜的結(jié)構與層次變化中,仿佛對面的作品在我們身上到處都安上了眼睛:在耳朵中、在肚子里、在肺部(繪畫作品是有呼吸的)或許是她無意中煉就了一種奇妙的感通,能把理解的關于哲學或邏輯學轉(zhuǎn)化為抽象畫面。從這個角度講藝術家新的繪畫本身向我們呈現(xiàn)出另一種全新的探索意義,我也期待她入圍2014-2015年度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中看到更優(yōu)秀的作品。

從這里出發(fā),堅持自己。

作品簡述

最近的曼陀羅系列是我自身經(jīng)驗的一部分,而不是思考經(jīng)驗的反映。關于這一系列作品,除了知道近現(xiàn)代藝術史上寥寥可數(shù)的這個領域的藝術以及一些讓人驚艷的outsiderart,我的興趣也蔓延到心理學,哲學,宗教,數(shù)學,物理學,符號學等。做這些探索純粹是出于天性中的好奇心和對未知的懷疑與焦慮,潛心追尋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智慧是不以學科設界限的。這一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消耗了大量的哲學和宗教,我認真實踐了人的心靈是否可以進行無意識創(chuàng)作,作畫用的也是跟我畫草圖同樣的態(tài)度,沒什么準備,反而會清凈自己的心,把心打掃得干干凈凈,沒有一絲雜念。所以作品呈現(xiàn)方式盡管看上去構筑精密,其實初心是想繪畫變成我冥想的工具,也像是客觀記錄自身的主觀體驗,求得某種天人互通的驗證。我最近這個創(chuàng)作系列的特點往往有一個封閉的圓圈,這也是傳說在無數(shù)的民俗和民間傳說中都有提過的曼陀羅的圖案。它的目的就是在人的自性周圍畫出有保護性的壕溝,以防止精神的外泄和偏離。這些曼陀羅既是我心理事件的投射,也反過來作用于我的心理。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