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

開展時間:2015-06-14

結束時間:2015-07-31

展覽地址:中國 深圳 華·美術館

策展人:白宇西(中)

參展藝術家:勒?柯布西耶

主辦單位:歐博設計

展覽介紹


時值20世紀法國著名建筑設計師勒·柯布西耶逝世50周年,2015年6月14日,“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將在深圳華·美術館展出,展覽展至7月31日。作為“2015中法文化之春10周年”及“OCAT十年”慶典項目之一,這次展覽亦是柯布西耶在中國大陸的首展。其中展出的,除了柯布西耶獨具代表性的建筑設計之外,還包括出自柯氏之手的家居設計、文論專著以及鮮有中國觀眾接觸過的柯布西耶繪畫與雕塑創(chuàng)作等共計200多件作品。
 
觀眾們不僅可以在柯布西耶的手跡、出版中追隨其創(chuàng)作的蹤跡,展覽現(xiàn)場的空間設計也透出柯布西耶創(chuàng)造性的意味,為觀眾們營造了具有柯氏氣息的觀展氛圍。這次的展覽空間是一次對華·美術館空間的柯布西耶式解讀。作為本次展覽的內(nèi)在空間邏輯的原型,柯布西耶早年設計的薩伏伊別墅(The Villa Savoye)和拉圖雷特修道院(Convent of La Tourette)的設計理念將貫穿整個展覽。一層展廳將模擬架空,還原兩座建筑原型的公共氛圍,同時這里將開設工作坊,為觀眾提供一個可以親涉其中的展覽環(huán)節(jié);二層展廳以時間為線索,呈現(xiàn)柯布西耶的一生及其豐富而多樣的創(chuàng)作思路;第三層的觀影空間,模擬柯布西耶式的屋頂花園,在這個不甚開闊卻不失閑適的觀展環(huán)境中,有關柯布西耶的記錄影像將生動地折射他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與生活。此外,一、二層聯(lián)動的中庭以拉圖雷特修道院為參照,還將開設公眾講堂,再次呈現(xiàn)“在寂靜中容納100顆心和100個身體”(這是柯布西耶接到拉圖雷特修道院設計任務書時,神父作為甲方提出的要求)的理想。
 
展覽期間,圍繞柯布西耶的建筑哲學、城市構建理念以及他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來自設計、藝術、文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的學者還將受邀舉辦講座、論壇等系列活動,從多層面與觀眾們一同來探索柯布西耶其人其作。
 
創(chuàng)新激進而又備受爭議——柯布西耶其人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et-Gris,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筑師之一,是現(xiàn)代建筑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他和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并稱為現(xiàn)代建筑派或國際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港臺又譯做柯比意。
 
柯布西耶一生共創(chuàng)作超過400多件藝術作品、設計逾百建筑,也曾參與過城市的完整規(guī)劃,出版80多本專著及評論,并設計了超過一百件家俱,是20世紀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者之一??虏嘉饕谄鋭?chuàng)作生涯早期,已確立自己獨特的藝術特征及學科地位。他在巴黎成名,漸漸涉足全歐洲,最終登上國際舞臺。其建筑作品遍及歐、非、南北美、亞四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避居鄉(xiāng)間,后來又到印度和非洲工作,戰(zhàn)后他的建筑設計風格明顯起了變化,從注重功能轉(zhuǎn)向注重形式;從重視現(xiàn)代工業(yè)技術轉(zhuǎn)向重視民間建筑經(jīng)驗;從追求平整光潔轉(zhuǎn)向追求粗糙蒼老的甚至是原始的趣味。他的設計理念以及他在建筑方面的論述和作品直到去世,都對世界各國的建筑師有很大的啟發(fā)作用,卻也因其怪異的外觀,令守舊派異常憤怒。他的這種既創(chuàng)新亦激進的建筑哲學,引來的贊譽與批評相當??虏嘉饕乾F(xiàn)代主義的旗手,對人類進步的信念不曾動搖,但被外界視為傳統(tǒng)的破壞者。
 
藝術史上的“純粹主義”——柯氏的繪畫與雕塑
 
惹人注意的不僅是柯布西耶獨到的建筑哲學,他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亦是藝術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筆。因為孩提時代對藝術的興趣,柯布西耶開始涉足建筑設計行業(yè)。他一生除睡眠之外有一半的時間花在繪畫與雕塑上,并因此在現(xiàn)代藝術史上幾乎獨自占據(jù)了“純粹主義”這一章節(jié)。雖然純粹主義不能涵蓋他所有的繪畫,更不用說他的雕塑了,但可以說,沒有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當然還包括被他自稱的“文學家”身份,柯布西耶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撼人心魄的偉大作品。也正因為如此,柯氏晚年教導后輩要學習“主導藝術的綜合”。
 
在國內(nèi)對柯布西耶雕塑、繪畫的譯介與研究幾乎空白的背景下,這次展覽中,包括其各個時期的油畫、速寫、素描、版畫和雕塑等豐富的柯氏藝術創(chuàng)作,將不失成為一個探索更立體的柯氏的機緣。
 
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
 
巨人的形象源自神話,神話中的巨人終究面臨的是“末路”結局。正是因此,展覽主題中,柯布西耶的“巨人”身份與他備受爭議的一生不謀而合。同時,“巨人”也是對柯布西耶觀看人類世界的尺度與角度的精神性再現(xiàn)。他是一個能從信仰的深度、人類的角度、人性的高度體察周遭的大師。無論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城市,還是建筑細節(jié)中一個門把手的跨度,都能彰顯其自身對人之快樂與尊嚴的鳥瞰、平觀與透察的全面和深刻。為此,他還最終落地文字,在其眾多有關建筑與城市的文論專著中教導我們什么是“度”,什么是人的光輝,例如他那本廣為流傳的《模度》。
 
展覽將分為“建筑史——城市史”、“文學史——藝術史”、“社會史——生活史”、“走向藝術的綜合”四個平行而互相滲透的層面,從柯氏生涯四個交織相錯的方面,向觀眾們展現(xiàn)柯布西耶“巨人”視角下的建筑哲學、城市理念和創(chuàng)作生活。四個層面為走進展覽提供了不同的入口,也從時代、城市、公眾、建筑學和柯氏個人五個不同的面向,呈現(xiàn)出一個強調(diào)開放性的參與平臺和探討機制:一是在柯布西耶逝世50年后的當今,借講座、論壇多方位回顧和深入挖掘柯布西耶遺產(chǎn)的現(xiàn)實意義;二是聯(lián)合不同的機構、團體和個人實現(xiàn)此次展覽,通過糅合不同領域的力量,呈現(xiàn)開放的城市文化;三是展覽根據(jù)不同的年齡層和工作背景,提供不同的觀看與參與方式,比如征集觀眾一同參與到海濱木屋的建造工作坊,親歷建筑設計的樂趣;第四則體現(xiàn)在展覽空間的設計之中,通過對柯氏建筑原型的呼應,可引出建筑學意義上對策展與布展本身的探討;展覽邀請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專業(yè)學者就柯布西耶人與物、物與物、人與人這三對關系獨特敘述方式,展開探討、舉辦主題性講座,則是柯氏個人研究本身的開放性的體現(xiàn)。
 
華·美術館一、二層中庭以拉圖雷特修道院為原型的講堂,長軸正對的是巨幅屏幕上的柯布西耶語錄,臺上無聲無人。教師缺席的講堂將展覽主題從柯布西耶的“巨人”身份與精神特質(zhì)延宕至策劃人對“建筑師”的獨到理解——建筑起自己的老師,而教師的缺席更是強調(diào)建筑師自身的修為;從策劃人的視角來看,這也是自修的必然所促成的,借此展覽中的隱喻,期冀各位開啟自己的諸種知覺展開不懈的自我教育,或許將成為這次展覽的主題升華。展覽也期待能在這無聲無人的空間中凸顯出偉大建筑喚起詩一般靜默的能量,在此靜默之中,我們的注意力將轉(zhuǎn)向自身存在這一事實,讓我們能夠聽到自己的存在。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