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開展時間:2025-01-14
結束時間:2025-02-27
展覽地點:佩斯畫廊
展覽地址:香港中環(huán)皇后大道中 80 號H Queen's 12 樓
參展藝術家:把蔓沁(Amanda Ba)、鄭慶和(Ching Ho Cheng)、侯?鳴(Oscar yi Hou)、江?帆(Jiang Yifan)、陸明龍(Lawrence Lek)、劉敬倫(Jarod Lew)、史蒂潘·塔迪奇(Stipan Tadic?)、鮑麗娜·奧洛烏斯卡(Paulina Olowska)
主辦單位:佩斯畫廊
「有什么比似曾相識的他者更神秘、更誘?的呢?」
佩斯畫廊欣然宣布將于 2025 年 1 ? 14 ?? 2 ? 27 ?在?港空間舉辦最新群展「朝花夕拾」,旨在探索亞洲離散經(jīng)歷之中復雜的思考、欲望和共鳴,并與探討后社會主義和后?類渴望的作品進?對話。
本次群展在?中華區(qū)總裁林家如的?持下,由佩斯策展總監(jiān)王?策劃,將展出 把蔓沁 (Amanda Ba)、 鄭慶和 (Ching Ho Cheng)、 侯?鳴 (Oscar yi Hou)、 江?帆 (Jiang Yifan)、 陸明龍 (Lawrence Lek)、 劉敬倫 (Jarod Lew)、 史蒂潘·塔迪奇 (Stipan Tadic?)、 鮑麗娜·奧洛烏斯卡 (Paulina Olowska)的作品。當中包括七位非佩斯代理藝術家的作品,通過廣泛的合作與展示,反映出畫廊在全球展覽計劃中持續(xù)聚焦于新生代藝術家的理念。
展覽「朝花夕拾」以?港獨特的歷史和國際都會?化為語境,指向離散經(jīng)歷中某些共通之處,?突出每位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獨特的經(jīng)驗和想像?。王?在她的策展陳述中解釋,展覽旨在呈現(xiàn)“?組出乎意料的藝術家并置,他們從多重?度對于他者身份的好奇與探知——無論在?化、技術、后社會主義或后?類意義上——擴展了我們對?身與世界的認知。時間被視為可重訪之地,幻境亦可化作歸途”。
此次展覽將展出把蔓沁、侯?鳴和江?帆的特邀創(chuàng)作。侯?鳴于 2022 年? 2023 年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舉辦了他的?次機構個展,將在展覽中呈現(xiàn)其最新作品《?畫像(26),?名:?鳴》(2024)以及近作《注視,?名:最真實的藍》(2024)。侯?鳴出?于英國利物浦,現(xiàn)居美國紐約,創(chuàng)作主題常為??與其他酷兒、亞裔和離散藝術家的肖像,并嵌入獨特的?化符號體系、歷史?化參照和私密情感親密的流露。他的畫作中充滿酷兒圖像,并廣泛引?詩歌、東亞歷史和視覺?化,以及美國流??化。在這些作品編織出的敘事中,主體?物在得到表現(xiàn)的同時也被神秘化——藝術家??也不例外。
把蔓沁出?于美國俄亥俄州,??是第?代美籍華裔,五歲前與祖???起住在合肥。她近作中赤?裸體的巨?(通常是藝術家本?的形象)置?于都市環(huán)境中,將寫實與幻想結合,并通過酷兒和后殖?主義的思辨視?,探索欲望與性向、資本主義與?族主義、以及離散記憶等議題。她的新作《復活之地》(2024)?膽?極具創(chuàng)意地致敬了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著名的《哀悼基督》(1480):藝術家裸?臥于??建筑?地的廢墟之上,龐?的?體在城市無情的擴張與衰頹循環(huán)中顯得突??脆弱。
江?帆的新作《豐收》(2024)是本次群展中尺幅最?的作品,以截然不同的?式演繹了?類與?地的?化情感連結。她的創(chuàng)作囊括繪畫、雕塑、動畫和?為表演等媒介,旨在探索科學、?理和神秘主義之間的交互。江?帆的繪畫具有超現(xiàn)實主義和未來主義的?彩,啟發(fā)我們以全新?式思考與周遭世界的關聯(lián)。在《豐收》中,逆光中的農(nóng)?在絢爛的星云下收割超?然巨型農(nóng)作物,讓?聯(lián)想到梵?的《紅?葡萄園》(1888)、農(nóng)業(yè)夢核和科幻作品,以及?量網(wǎng)絡迷因中對中國移?無論?在何處都可以種出糧食的傳說。
展覽還將展出已故華裔藝術家鄭慶和 1975 年創(chuàng)作的?幅紙上作品,出?藝術家基?會。鄭慶和于 1946 年出?于古巴哈瓦那的?個中國外交官家庭,曾就讀于紐約庫伯聯(lián)盟藝術學院,并成為紐約戰(zhàn)后前衛(wèi)藝術浪潮中的?員。他癡迷于道教及?藏藝術、印第安部落?物,還有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作品,以迷幻抽象畫在 20 世紀 60 年代聲名鵲起。其代表作被眾多美國重要機構收藏,包括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和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等。
鄭慶和當年的?作室位于紐約著名的切爾?酒店,《無題(?紋系列)》(1975)受到?作室的?地板啟發(fā),也是群展中的?個歷史座標。藝術家曾會議說:“在我?作室斑駁剝落、遍布裂縫的墻上,有著?球表?的景觀。?我在地板的?紋中穿梭。” 2026 年,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安多弗的菲利普斯學院艾迪?美國藝術博物館()將為他舉辦重要回顧展,并將與非營利組織Visual AIDS 共同出版學術畫冊。
劉敬倫將于 2025 年春季在密歇根?學美術博物館舉辦個展,?在這次群展中展出的三聯(lián)攝影作品《錯位(亨利與我)》(2023)來?他最近的系列創(chuàng)作“好久不見,遠道?來”。藝術家利?攝影和影像探索代際離散的失落、流離和后記憶,他表示,作為?名亞裔美國?,他對中國香港和內地舊電影中的美學與所謂正宗?化懷有好奇和渴望,?這也“強調了我在??創(chuàng)造的幻想中感受到的與現(xiàn)實的疏離”。
陸明龍的單頻道錄像《觀?(?名前護理機器?的??)》(2024)出?藝術家為 2024 年弗?茲倫敦藝博會的多媒體委任創(chuàng)作,該作品系列還包括雕塑和互動游戲,為此次群展增添了溫柔?諷喻的?科技異托邦維度。這部以佛教中悲憫的“觀?菩薩”命名的動畫中,?名機械?治療師展開了阻?其他??智慧實體(例如?動駕駛汽車)陷入毀滅的營救任務。陸明龍的委任短?作品《Empty Rider》將于 2025 年 1 ?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jié)上進?全球?映。2025 年 6 ?,陸明龍將于洛杉磯漢默博物館舉辦個展。
波蘭藝術家鮑麗娜·奧洛烏斯卡與克羅地亞裔、駐紐約藝術家史蒂潘·塔迪奇的展覽作品指向了歐亞共有的后社會主義基因與????的集體回憶,?這些常被忽略卻意義深遠的歷史前提在亞洲與中歐和東歐之間搭建起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史蒂潘·塔迪奇的畫作 《??巷》(2020-2024)融入了克羅地亞?間藝術的風格,描繪出藝術家家鄉(xiāng)薩格勒布粗獷主義風格的居?樓——?這類建筑在中國北?城市中同樣普遍可?。畫?左上?橢圓形的畫中畫則揭示了藝術家長居的異鄉(xiāng)——紐約市——的街景。正如塔迪奇所說,這種?“與我的不同?份互動的?式”可以將現(xiàn)實與鄉(xiāng)愁相調和。
在鮑麗娜·奧洛烏斯卡 2018 年創(chuàng)作的《獨立?道》中,帶有獨特馬賽克裝飾壁畫的前蘇聯(lián)時期建筑在背景中佇立,畫作中?描繪了?對??,其形象挪??伊夫·圣羅蘭的?則廣告圖像。這個時代錯置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Socialist realism)式場景,頗具代表性地勾勒出藝術家透過社會主義、時尚和懷舊情結構建的棱鏡對于消費主義和欲望的持久探尋。像塔迪奇?樣,奧洛烏斯卡感興趣的是“處理那些我認為有趣的,或被官?敘事抹去的事物——因為它們被歸類為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