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南星:你看不見我
開幕時間:2024-11-16 16:00
開展時間:2024-11-16
結束時間:2024-12-26
展覽地點:麥勒畫廊 北京
展覽地址: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 798藝術區(qū)東街D10
參展藝術家:謝南星
主辦單位:麥勒畫廊
麥勒畫廊北京部榮幸地宣布藝術家謝南星的個展“你看不見我”。展覽將呈現創(chuàng)作《無題(較快的)》(2023)及《無題(稍慢的)》(2023)。
謝南星繪畫的具象性在于,他一直“生動”地描繪著他所知覺的情況。這些情況包含著眼睛瞬息捕捉的現象,也包含這些現象背后的緣起,以及它所導向的趨勢。寫實動機的挖掘和積累,造成了入畫題材難以辨認。“生動性”被“架空”地保留下來——一般來說,“架空”指涉與現實世界的脫離;在建筑工程領域,該詞又指向建筑物底部的基礎。他的繪畫向觀眾施展傳神的魅力。由于繪畫原型總間隙地閃退或缺席,繪畫為觀眾留下廣闊的開放領域??墒牵嬅嫣峁┑淖杂沙W屓死Щ?,也讓人多作停留。
三聯畫《無題(較快的)》回應著繪畫內部問題,即如何塑造形式,使其精確地表達內容和氛圍,其間,傾吐現實議題的意愿作為暗線縫進畫布。三聯畫左幅中,綠色軀干的人物處在畫面漩渦的中心,臉湊近兩條手指捻著的扁平的手機,另一只手握住宛如弓箭的粗壯花莖。紙片如花瓣(或者說,花瓣如紙片)散落,上面寫就“警情”字樣。畫面呈現出令人目眩的離心旋轉動態(tài)。該效果不僅僅歸因于藝術家勾勒的黑色或紅色邊緣線的彎曲,更是出于畫中形象形成時層層遮蓋的制作方式。底層的顏料從畫面中央陷落成洼地,雖然顏料厚度的階梯差別極微弱,卻構造了一種令人不安的視覺深度。凹陷的空間深淵般反觀觀眾,以響應這張繪畫的主題:不曾被允許的注視和監(jiān)探。
這與三聯畫右幅畫面中兩張面龐正好形成了對照:灰色的臉流露出滿足和沉醉的表情,厚實地懸浮于橘黃色背景上。它們的五官附著于泥胚般物質上,形成滯重的感覺,這與它們亢奮、升騰的精神狀態(tài)截然相反。三聯畫的中幅構圖幾乎平均地鋪陳開來,撐滿畫面。模棱兩可的圖形也透出病態(tài)的灰藍色與灰紫色——那是淤青的顏色。如果像標題中提示的速度標記那樣,像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般“較快地”瀏覽這張繪畫,觀眾能體會到其中緊張的節(jié)奏所帶來的戲劇沖突。重復的圖形在俯身跪拜的群體與排列整齊的牙齒之間徘徊。若將它們視為身體,其柔軟、順遂的跪態(tài),能輕易地引動壓抑和屈辱感。如果將它們視為一排排牙齒,我們聽到尖叫。兩種情況下,肉體的組成部分都被視為承載矛盾欲望的容器——迷戀投入集體帶來的安全感,又試圖獲得自我個體化的片刻喘息。在文化習慣塑造的次生本能中,人持續(xù)規(guī)避著完全承擔定義自身的任務,又對此有所期待。這種拉扯讓他傷痕累累。
同樣尺幅的三張系列繪畫《無題(稍慢的)》在風格上延續(xù)出更統(tǒng)一的完整感。繪畫籠罩著歡快的色彩——或許,觀眾將兩張透明彩色糖紙貼在眼鏡片表面再向一處公園張望時所獲得的景觀。公園里的訪客試圖表現出優(yōu)雅的步伐姿態(tài),或者結伴自拍。日常、和煦的場景中,黑色的結構突然莫名地襲來,破壞了畫面的輕松與舒適。過了一會,電影散場,銀幕落下,幕布原是被一些架構所支撐。
如果與此相反,將黑色的結構作為先決條件引導敘事解讀繪畫的遞進關系,那么,它在繪畫誕生之初劃分了世界的種種領域的秩序以及“看”的行為準則。在生活世界里,類似的秩序分割之刃,常被描述為“語言”。假設黑框所框定的語言字符是“公園一角”四個漢字。像AI那樣,跳傘舞的女性和她拍照片的朋友們的圖像隨之被生成。最表層的色彩濾鏡,可能是附加的需求,抑或人工智能開的小玩笑。它和沒來得及被清除的“語言”痕跡被遺留在畫面上。
無論黑框是預先設定的語言結構,還是世界布景幕后的支撐粱木,它都粗暴地破壞了作為整體的畫面——藝術家竭力將濾鏡“糖紙”展現得輕巧,利用反差加重粗暴的力度。繪畫本體的問題再次出現:當今,繪畫的陣地常被系統(tǒng)化的陳詞濫調解讀的欲望擄掠,其最可貴的部分,即一種內在的深度,被殘忍地割去。
文:楊紫
謝南星
謝南星生于重慶,現生活、工作于北京。個展包括:“謝南星:副詞司令部”,Petzel Gallery,美國紐約(2022);“骰子滾滾”,麥勒畫廊,中國北京(2020);“Xie Nanxing: A Gift Like Kung Pao Chicken”,Thomas Dane Gallery,英國倫敦(2019);“謝南星:香料”,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中國北京(2018)。群展包括:“川美:新繪畫的一代”,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重慶(2021);“意大利文藝復興紙上繪畫:一次與中國的對話”,木木美術館,中國北京(2021);“Psychic Wounds: On Art & Trauma”,The Warehouse,美國達拉斯(2020);“中國私語”,MAK 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奧地利維也納(2019);第十二屆卡塞爾文獻展,德國卡塞爾(2007);“d’APERTutto”第四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威尼斯(199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