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身景
開幕時間:2024-11-08 16:00
開展時間:2024-11-08
結束時間:2024-12-01
展覽地點:香格納蘇河
展覽地址:上海市靜安區(qū)文安路30號蘇河皓司204
參展藝術家:高英普、葛輝、蔣小余、 邵宇軒、汪琦琦、謝堃
主辦單位:香格納畫廊
香格納畫廊全新空間香格納蘇河將于2024年11月8日呈現開幕首展 “流動的身景” ,匯集了六位青年藝術家—— 高英普 、 葛輝 、 蔣小余 、 邵宇軒 、汪琦琦和謝堃以繪畫為媒介的創(chuàng)作,呈現他們對當代人及其身體景觀的獨特詮釋。展覽旨在考察不斷流動、變化的當下,身體何以成為一種表達生存與情感的行動主體(agent),以及靈與肉和合、聚散的交點。
“自我首先是,并且主要是一個身體的自我”(弗洛伊德,1923)。身體從未是靜止的、惰性的或與意識相分離的客體,相反,它是一個不斷展演自我,又在同外界和心靈的互動中不斷被重塑、延展的存在。本次展覽中的藝術家對此表現出的強烈興趣和細微覺察,讓我們得以在肉身各異的輪廓及身景的變化和想象中,看到個體意識、情緒與集體經驗是如何在身體中流淌、沉淀。
關于藝術家
高英普 ,1993年出生于吉林,2016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多維表現工作室,現生活和工作于杭州。高英普的創(chuàng)作涉及繪畫及繪畫裝置,作品反映自身對于人與本土消費,在如同季風與洋流般的文化遷徙中如何相互碰撞與融合的思考,來體現共性與個人。作品曾展出于上海K11、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北京CAFAM雙年展等。
葛輝 ,1983年出生于江蘇,現生活工作于上海。葛輝的繪畫聚焦于對形體、形狀的研究,擅長將人體、動物、植物的形象視作獨立形式元素,在拆解后重新整理、描繪,最終呈現出超現實的景觀。通過視角和焦點的不斷轉移和運動,葛輝將獨立的局部構建成富有張力的結構體系,并在反經驗的畫面閱讀中建立新的秩序。
蔣小余 ,1990年出生于重慶,本科、碩士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生活和工作于重慶。他的繪畫克制而內斂,盡可能地剔除那些來自于日常圖景或素材中的冗余和繁復,畫面因此變得集中和純粹,蔣小余試圖通過對形象的深入洞察和異質化處理,刻畫個體生命在現實處境中的復雜遭遇,從而揭示和隱喻人們在普遍面臨外部多變且動蕩的世界時隨之產生的內心活動。蔣小余的工作盡可能地削弱敘事性,而更多集中在對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探尋與傳達,這些看似晦暗、荒誕、詭譎同時也透露著單純、可愛與情趣的內容,既生動鮮活,也詩性盎然。
邵宇軒 ,2005年出生于福建福州,現就讀于倫敦藝術大學坎伯韋爾學院繪畫系本科,工作生活于倫敦。邵宇軒的作品包括繪畫、影像、文本、聲音和公共藝術。他用一種嚴肅的手法惡作劇般地篡改人們習以為常的圖像和文本內容。他的作品是在機械復制時代中,嘗試獲得積極體驗的一種探索。他試圖通過戲仿(parody)構建一個更加平等和諧的私密景觀。
汪琦琦 ,1996 年生于浙江溫州,先后于2018年和2021年分別獲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和碩士學位,現于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攻讀美術學博士學位。目前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汪琦琦的創(chuàng)作以身體的怪誕形態(tài)為線索,對生命與存在的進行追問。在她的作品中,身體在組合、變形、尚未封閉的異常狀態(tài)下,打開了無序的窗口,成為游走在邊界的生物。它不斷超越自身,超越極限,在世界的褶皺和裂痕中尋找面對非理性時的生命活力。
謝堃 ,1989年生于河北,先后于2007年、2011年和2016年從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本科和碩士畢業(yè),目前在北京生活和工作。謝堃作品多以繪畫為媒介反思固化印象對人個人身份的塑造。社會服從、自我馴化、女性凝視,這些關鍵詞貫穿其創(chuàng)作,作品的力量一部分來自于尺寸與顏色的不協調,一部分來自于解構重組日常平庸所帶來的荒誕感和誘惑感。謝堃的作品在抓得住的現實與另一個幻想與象征的世界徘徊,呈現出一種自我消亡的象征。作品曾于威尼斯軍械庫、俄羅斯民族文化宮、中國美術館、太廟、特拉華當代藝術館等藝術機構展出。多幅作品被白兔美術館,湖北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多個機構和個人收藏。2017年獲得威尼斯拉古納國際藝術獎;14年獲韓國E.LAND獎;18年獲得桃葡灣最具人氣藝術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