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虛擬聚集:蜜
開展時間:2024-11-01
結束時間:2025-02-14
展覽地點:X美術館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半截塔路53號郎園STATION-E1棟
策展人:33EMYBW
主辦單位:X美術館
在中文造詞中,“蜜”不僅僅意味著“蜂蜜”,其文字結構的象形部分也勾勒出作為昆蟲的“蜜蜂”(蟲、蜂),以及為蜜蜂提供棲息之所的“蜂巢”(宀)。“X虛擬聚集:蜜”項目關注以蜜蜂為中心所拓展出來的自然生態(tài)網(wǎng)絡、人類文明和資本文明,探索自然與文明之間的斷裂地帶。近年來,生態(tài)危機和資源枯竭造成了諸多物種生存條件的變化,而人類也無法獨善其身。進化論告訴我們,人類并沒有什么神秘之處,人類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蜜”所占據(jù)的空間不僅僅是自然與生態(tài)的空間,更是圖騰的空間和人類活動介入自然并留下痕跡的空間。“X虛擬聚集:蜜”是一個跨領域的主題研究性項目,該項目委任視覺藝術家和音樂制作人對生命體、生態(tài)環(huán)境、食物供應鏈、符號崇拜、協(xié)同合作等方面進行回應。展覽中的所有作品均是為此項目委任創(chuàng)作的作品,包括1個全新制作的同名電子游戲、8個音樂作品和1個藝術裝置。本項目的游戲《蜜》將在X美術館的線上平臺開放下載。此外,項目也將于2024年年底發(fā)布同名黑膠唱片,并在全球范圍內發(fā)行。
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明,在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后漸漸地與自然相對立,從早期對于自然的崇拜逐步演變到當今對于自然資源的攫取。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所持有的靈性和神秘逐漸祛魅,無機物替代有機物占領了資本世界的中心。作為生命的物質基礎,有機物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在資本世和人類世的雙重背景下被打破。“蜜”的網(wǎng)絡象征著流動的環(huán)境,將人類與“它者”、資本與掠奪交織在一起——挑戰(zhàn)著人工糖、農藥、集約化農業(yè)、蜂群衰竭失調癥等等一系列向我們涌來的生態(tài)處境。展覽中呈現(xiàn)的實驗電子、舞曲、自由爵士等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建造出獨立又連續(xù)的聲音圖景。其中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樂曲采樣,展開另一種視角敘述種群困境和情感回授;而粒子合成等對聲音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將蜂群生態(tài)和地球生計細化到技術環(huán)境中。音樂作為抽象的媒介,連接、解構、重組參與者的感官,重新審視生態(tài)正義與物種正義。
“蜜”的符號也是精神意志的象征,蜂蜜閃耀著神圣的金色光澤從物質世界流向精神世界,托起人類靈魂,進入至高的永恒存在。蜂蜜是自然甜味劑、消炎劑、抗氧化劑和抗菌劑,人類從石器時代開始采集和使用蜂蜜,它是象征繁榮與長生的圖騰,棲息著人類對宇宙和技術的追索。展覽中八組音樂人帶來感性而思辨的作品,每首作品將代表一個隨機事件出現(xiàn)在實時游戲中。伴隨著空間的變化,這些作品將通過參與者的互動來觸發(fā)播放。“蜜”所呈現(xiàn)的是一個流動和生成的虛擬空間,參與者以蜜蜂的視角進入,延展感觀至聽覺和身體,以一種“不穩(wěn)定”的方式參與到被重組的動態(tài)環(huán)境里。“你”改變“蜜”,“蜜”改變“你”。
蜜蜂具備嚴密的社會性,代表公共意志。蜜蜂的協(xié)作方式亦與人類大腦神經元細胞的運作有很高的相似性。研究蜜蜂即是研究人類自己。蜜蜂作為群體行動,遵循本能與秩序;而人類則反復嘗試打破這種秩序,尋求個體自由與獨立。展覽中的游戲《蜜》便圍繞著這種組織性展開其核心敘事。游戲模糊了秩序與獨立,文明與自然之間的界限,通過一系列圖騰的建構、有機和無機景觀的疊加,探討“蜜”在視覺文化中所占據(jù)的空間。從散漫的聲音片段到虛擬世界的建構,從文本、圖像和裝置到游戲化空間,“X虛擬聚集:蜜”試圖系統(tǒng)地側寫由這個昆蟲所帶來的龐雜的文明網(wǎng)絡,見微知著,以多物種民族志的視角,辯證審視在“人類”危機之下的,原始的、非西方中心主義的生態(tài)未來。
關于X虛擬
X虛擬是一個于 2019 年由北京X美術館發(fā)起的數(shù)字藝術平臺。我們委任青年藝術家創(chuàng)作新的數(shù)字藝術作品,并舉辦線上和線下展覽、工作坊和對談等活動。作為一個起始于孵化虛擬世界的美術館分支機構,X虛擬置其身于數(shù)字媒介和以 Web 3.0 為中心的多種技術語境之中,包括 XR、AI和游戲引擎,繼而催發(fā)新的話語和跨學科實踐;通過數(shù)字化收藏鼓勵新的知識生產。
策展人
33EMYBW
33EMYBW是一位制作人和藝術家,現(xiàn)生活工作于上海。33EMYBW以她無法被歸類的外星般的節(jié)奏和節(jié)肢動物般的聲音設計開創(chuàng)了“節(jié)肢舞步”。首張專輯《Golem》即被Bandcamp評選為2018年最佳電子音樂專輯之一。第二張專輯《Arthropods》入選的最佳榜單包括RA“2019年最佳專輯”、“2010-19十年專輯”、FACT“2019年最佳專輯”等,并被Boomkat譽為“定義2019年的專輯”。最新專輯《Holes of Sinian》(震旦之孔)獲The Quietus年度最佳電子音樂專輯,并與視覺藝術家Joey Holder合作,由Unsound Festival和Illuminate Adelaide委托并首演。
33EMYBW近期參演項目包括Rewire(2024,海牙)、多瑙當代藝術節(jié)(Donaufestival,2024,克雷姆斯)、Les Nuits Sonores(2024,里昂)、由Asymmetry基金會發(fā)起的的Asymmetry Riutals(2023,倫敦)、由Aphex Twin策劃的倉庫項目開幕式(Warehouse Project,2019,曼徹斯特)、Nyege Nyege Festival(2019,烏干達)、CTM Festival(2018,柏林)等。
吳冬雪
Poppy Dongxue Wu
吳冬雪現(xiàn)任X美術館的首席策展人,生活工作于北京。她于2019年美術館的創(chuàng)建階段加入團隊,期間發(fā)起并落實了該機構的體制結構和策展框架。吳冬雪是23-24杰出校友獎(文化與創(chuàng)意類,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協(xié)會)入圍者。作為“X虛擬”項目的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她策劃了2022年的線上展覽“X虛擬孵化器”。吳冬雪的策展實踐涵蓋網(wǎng)絡文化與科技、建筑以及亞洲當代藝術和時尚生產。吳冬雪畢業(yè)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當代藝術策展專業(yè)(MA Curating Contemporary Art, Royal College of Art),以及利物浦大學建筑系(BA Hons Architecture, RIBA Part 1)。
她的寫作載于Phaidon出版的《Vitamin C+ 》系列,《Spike Art Magazine》及其他美術館出版物。她近期于美術館策劃的展覽包括“喬伊·霍爾德:神秘生物”,X虛擬孵化器,2023(中英文化連線基金獲獎項目,英國文化教育協(xié)會);“縈繞之所”,X美術館三年展,2023;“無盡的服裝”,2021-2022;“英格夫·霍倫:異物碎片”,2021。
藝術家
00 張
00 Zhang
00 Zhang(00 張)是一位藝術家,現(xiàn)生活工作于倫敦。她先后畢業(yè)于中央圣馬丁和巴特萊特建筑學院。她的作品橫跨視覺藝術,游戲,雕塑和裝置等多種媒介,并在各類國際機構展出,包括泰特美術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倫敦),米蘭時裝周(米蘭),上海時裝周(上海),香港在地藝術家實驗室(香港)等。2022年于雅典發(fā)表學術出版物《Chimeras: Inventory of Synthetic Cognition》。她的作品被公共機構和私人所收藏。
00 Zhang近期的展覽包括“null&void”,Split Gallery(2024,倫敦); “Invites: 00 Zhang,Zabludowicz Collection(2023,倫敦) ;“Supersublime”, GIANT(2023,伯恩茅斯);“近日軌道”,Broadway Gallery(2022,諾丁漢);“后真相的生產”,Ugly Duck(2022,倫敦);“逃離在熱寂之前:電子‘桃花源’與虛擬享樂主義”(2022,威尼斯)。
韓涵
Gooooose
Gooooose是一位音樂人和作曲家,現(xiàn)生活工作于上海。在音樂領域之外,韓涵的實踐涉及視覺藝術和程序開發(fā),他也為藝術家和電影配樂。他在2024年創(chuàng)作名為“體素——關于二十一世紀生物的研究”的聲音視覺演出,并受邀在倫敦、布里斯托、巴塞羅那、波爾圖和羅馬等地表演。他的作品包括《They》, 《Pro Rata》, 《Rusted Silicon》,《JAC》, 《Trans Aeon Express》 ,《Rudiments》等。韓涵的音樂作品被收錄于世界各地出版的合輯。
他的演出經歷包括CTM和HKW(柏林)、Cite De La Musique(巴黎),Nyege Nyege Festival(烏干達),Soft Centre(悉尼),Unsound(波蘭),Serralves(葡萄牙)和Recombinant(舊金山 )。
張洪泰
Alex Zhang Hungtai
張洪泰是一位多媒體藝術家,現(xiàn)生活工作于紐約。他專注于即興創(chuàng)作及其與無意識的關聯(lián)。他的樂器包括薩克斯管、鼓以及電子音樂。他曾與塔西·多爾吉(Tashi Dorji)、車辰(Che Chen)、克里斯·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薩姆·沙拉比(Sam Shalabi)、大衛(wèi)·馬蘭哈(David Maranha)和加布里埃爾·費蘭迪尼(Gabriel Ferrandini)等人合作。他曾在大衛(wèi)·林奇的《雙峰:歸來》中與迪恩·赫爾利(Dean Hurley)和萊利·林奇(Riley Lynch)一起,以虛構樂隊TROUBLE的身份亮相。他最新的電影配樂作品《冰島蒼穹》(導演 Hlynur Pálmason)入圍了戛納電影節(jié)“一種關注”單元的競賽片。
盛潔
gogoj
盛潔是一位視聽藝術家,現(xiàn)生活工作于北京。在她的音樂作品中有對敘事性以及空間關系的思辨,也有從聲音溯源到感官構成的探索。她的作品包括影像、聲音、裝置和表演。首張專輯《卵生》(Maybe Noise和巫唱片聯(lián)合出品)被選入英國老牌音樂雜志《The Wire》2020年度50佳專輯。2023年在英國廠牌Dusty Ballz發(fā)行的第二張個人專輯《review》入選BBC freeness電臺節(jié)目,以及英國媒體The Quietus評選的2023半年度最佳唱片榜單。
Hyph11E
Hyph11E是一位制作人、DJ,現(xiàn)生活工作于倫敦。2013年,她完成電子音樂作曲專業(yè)的學業(yè),并在SVBKVLT廠牌發(fā)行了《Vanishing Cinema》、《Slip B》和《Aperture》等作品。2022年,她前往倫敦金史密斯學院學習聲音藝術,進一步拓展了她在聲音領域的探索。她曾與多位視覺和媒體藝術家合作,作品在上海外灘美術館,東京Neo Shibuya TV和柏林Kraftwerk等地展出。
ABADIR
ABADIR是一位音樂制作人、聲音設計師、DJ和樂評人,現(xiàn)生活工作于柏林。他的作品風格多樣,橫跨廣泛的風格領域,融合了電影音樂、俱樂部音樂和氛圍音樂。他的創(chuàng)作理念圍繞虛構、記憶和文化遺產等主題展開。他的藝術實踐還延伸到學術界、音樂評論和批判理論領域。他擁有不來梅藝術大學的數(shù)字媒體碩士學位,并擔任Ma3azef平臺電子音樂板塊的編輯。
他曾參與歐洲多個音樂節(jié),如CTM、Rewire、Primavera Sound、Unsound、Nuits Sonores、Lost Music、Lunchmeat、Roskilde、Insomnia等。ABADIR是SVBKVLT唱片公司的成員,曾在Genot Centre、Hush Hush、Yerevan Tapes、Kaer’Uiks等廠牌發(fā)行音樂作品,并發(fā)布了多首混音和單曲。
DJ Marcelle
DJ Marcelle是一位音樂制作人、DJ,現(xiàn)生活工作于阿姆斯特丹。雖然DJ Marcelle已經收集了幾十年的音樂,但她仍然在荷蘭音樂界備受歡迎。她是一位充滿調皮、打破規(guī)則的藝術家,這種態(tài)度貫穿于她的DJ演出、音樂制作和電臺主持中——她的標志性幽默感加上無可爭議的技巧支持,使她的作品獨具一格。
DJ Marcelle以其三唱盤設置聞名于世,她把歌曲編織成作曲,把混音打造成交響樂——在她的作品中,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被借用的聲段和扭曲的音景碰撞交融,形成一個巨大的、如弗蘭肯斯坦般的混合體。Resident Advisor評:“她的演出充滿創(chuàng)造力、令人陶醉且極具力量。”
Jana Rush
Jana Rush是一位音樂制作人和DJ,現(xiàn)生活工作于芝加哥。白天,Jana Rush 在一家煉油廠擔任化學工程師,晚上則作為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員(CAT Scan Technologist)幫助醫(yī)生通過CT掃描進行病理檢測。此外,她還有擔任急救人員和消防員的專業(yè)背景。Jana Rush 在芝加哥出生長大,十歲時開始從事DJ工作,并在十三歲時開始音樂制作。
她受到了羅伯特·阿瑪尼 (Robert Armani)、萊斯特·菲茨帕特里克(Lester Fitzpatrick)、卡杰梅爾(Cajmere)、DJ 米爾頓(DJ Milton)和 DJ 迪恩(DJ Deeon)等知名音樂人的影響。1996年,她與DJ Deeon合作,在Dance Mania廠牌下發(fā)布了名為《DJ Deeon Presents The Youngest Female DJ》的作品。
在90年代初期,Jana 在WKKC DJ時結識了DJ Rashad、Gant-Man 和 Nehpets,并一直是芝加哥juke和footwork活動的??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