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張淼:姍姍

開展時間:2024-09-08

結束時間:2024-10-19

展覽地點:CLC Gallery Venture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qū)七星東街E02棟

策展人:楊紫

參展藝術家:張淼

主辦單位:CLC Gallery Venture

展覽介紹


展覽“姍姍”之中,張淼的創(chuàng)作體現了強烈的流動性。“姍姍”源自中國成語“姍姍來遲”,描摹行動姿態(tài)緩慢從容。藝術家以此暗示他的創(chuàng)作是從確定性的視角出逃的軌跡——出逃并非絕決的斷裂,卻拖沓地建立在既有基礎之上,有的時候,兩類視角甚至能完成嵌套式的互換。 《進入地庫遇見大海》中,淺藍色似乎要順延伸向深藍色,銀框的規(guī)制卻阻礙了隱晦的透視幻覺暗示。張淼以洗練的視覺語言提出這樣的觀點:藝術的目標并非是操弄視覺慣性,為觀眾提供亂真的假象;它的效用恰好在于鼓勵觀眾在沉浸其中之后離開畫面。在達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顏色起到重要作用。藝術家一方面竭力凸顯顏色在光照下微妙運動的意向(他將之稱為“without line”),一方面又以粗重的雕塑形態(tài)和物質感(他將之稱為“with outline”,但他有時候覺得這兩個詞兒可能是一回事兒)將試圖逃逸的色彩圈住。經營此類平衡的工作,他需要在種種心理感受之間輾轉調停:遠、近、冷、暖、興奮、沉靜。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因而連接成連貫又彼此否定的鏈條——或者說,一種擰巴的變奏。 在“七個白雪公主和一個小矮人”(2024)、“聽不見的看見”(2023)等系列中(又是一些調停的、姍姍的、西西弗斯式的創(chuàng)作案例?。咏诿弊印粽只蛴陚愕男螤詈徒咏谌四樆驘糇男螤顦嫵闪送獠凯h(huán)境和心理世界的接壤、混合和關照。張淼認為此類接壤之處是“可居的”,即在放棄了占領確切領域的意愿之后——例如,對某一事件情節(jié)敘述的話語權——進入對種種程度精妙調節(jié)和干預的自由時空。意識形態(tài)化的歷史概念決定人的意識與行動框架,這種決定性的關系是富于暴力性的存在。在張淼的實踐里,他將不同主體對主體性的爭奪的具體關系抽象化,并為藝術實踐劃定范圍,即一種修飾程度的、“副詞”性質的艱苦勞作。 伊利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和里卡多•斯卡菲狄歐(Ricardo Scofidio)共創(chuàng)的“慢房”(圖一),是展名“姍姍”的由來之一。

關于策展人
楊紫,獨立策展人,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他于2020年獲選為首屆“??酥袊囆g研究資助計劃”研究學人,并擔任畫廊周北京評委;2019、2021年擔任年度華宇青年獎初選評委;2017年入圍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藝術大獎;2022年作為訪問學者任教于上??萍即髮W創(chuàng)意與藝術學院。
楊紫具有近十年的藝術評論寫作及策展經驗,2011年任《藝術界LEAP》雜志編輯,并長期為《藝術界LEAP》、《藝術論壇》中文網和《藝術新聞中文版》等雜志撰寫文章。楊紫還曾任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策展人及公共項目總監(jiān),策劃多場展覽及公共項目活動,包括參與策劃了“例外狀態(tài):中國境況與藝術考察2017”、“Pity Party”、“敢當:當代神石注疏”、“韶華”、“裝飾”、“貯藏(2022)”、“恐怖谷:肉身”等群展,以及諸多藝術家個展。

關于藝術家
張淼生于1985年。2008年本科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2017年碩士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F在生活工作于北京。
近期展覽包括:“姍姍”,CLC畫廊,北京,中國,2024;“I Feel The Way You Feel”, 貝浩登上海,中國,2023;“開小差兒”,OCAT西安館,西安,中國,2022;“Over Arc”,貝爾登博物館,海牙,荷蘭,2022;“HALO”,張淼個展,CLC畫廊,北京,中國,2020;“拼拼湊湊的利維坦”,Luhring Augustine,紐約,美國,2019;“It’s Your Moment, Enjoy It”,張淼個展,西五藝術中心,北京,中國,2018;“又又”,張淼個展,C-Space,北京,中國,2016等。作品被中間美術館、泰康藝術基金、烏里??说仁詹?。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