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狂才:神迷卡拉瓦喬
開展時間:2024-07-27
結束時間:2024-10-27
展覽地點:木木美術館(祠堂街館)
展覽地址:四川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祠堂街
策展人:阿什利·維德勒(Ashley Vidler)
參展藝術家:卡拉瓦喬
主辦單位:木木美術館、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處
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應如何保存講述藝術遺存和歷史敘事?展覽「天生狂才:神迷卡拉瓦喬」聚焦畫家卡拉瓦喬的曠世杰作《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馬麗亞》。創(chuàng)作于卡拉瓦喬生命的最后幾年,《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馬麗亞》是這位尤擅展現(xiàn)情感張力的畫家的典范之作,亦被視為西方古典繪畫修復領域的范例,該作將第一次在國內(nèi)亮相。
本次展覽由木木美術館協(xié)同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處、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和RES聯(lián)合舉辦。展覽策劃從藝術品保護和修復的學術性視角切入,由包括著名藝術品修復師辛齊亞·帕斯夸里(Cinzia Pasquali)在內(nèi)的該領域?qū)<夜餐归_。帕斯夸里以對凡爾賽宮鏡廳和盧浮宮阿波羅長廊的修復而著稱。
展覽著重呈現(xiàn)著名巴洛克畫家卡拉瓦喬(1571年出生于米蘭,1610年去世)的杰作《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馬麗亞》,這對于成都的觀眾來說將是一次欣賞卡拉瓦喬原作的珍貴機會和難忘體驗。
此外,展覽也將通過公教性的展陳設計和一系列工作坊,構建起有關藝術品修復的交流平臺,旨在使觀眾對畫作修復過程中的各個步驟和階段形成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本次展覽還將特別納入木木美術館館藏特別單元,從文物修復的視角對館藏克孜爾石窟的重要文物展開深入探究,旨在探討藝術機構在保護歷史遺存和敘事中的角色和職責。展覽藉此引導觀眾重新思考我們應如何看待過去,通過對中西方文物修復理念的比較性研究,揭示西歐和東亞之間哲學思想和觀念的差異。
克孜爾石窟位于絲綢之路北線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古龜茲文化,是最早傳入我國的佛教藝術的典范。展覽以比較分析的方式,搭建起早期泛亞洲的宗教哲學藝術與卡拉瓦喬的巴洛克杰作之間搭建起了對話的橋梁。
卡拉瓦喬的《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馬麗亞》根植于巴洛克傳統(tǒng),其強烈的情感和身體表達展現(xiàn)出富于戲劇性的現(xiàn)實主義。而東方對涅槃的描繪則受到古印度、古希臘羅馬、波斯、漢唐等多種文明的影響,強調(diào)寧靜平和的精神境界和世俗的解脫,與之形成了強烈反差。
目前已知卡拉瓦喬的晚期作品僅有少量存世,國內(nèi)的觀眾將有機會在本次展覽中一睹其晚期創(chuàng)作的真容。此前該作僅有數(shù)幅后人的臨摹作品存世,直至2014年原作才出現(xiàn)于公眾視野之中,并被當今在世最著名的卡拉瓦喬專家米娜·格里高利(Mina Gregori)鑒定為真跡?!冻磷碇械哪ù罄鸟R麗亞》是卡拉瓦喬在生命最后前往埃爾科萊港的旅程中帶在身上的畫作之一。畫布背面發(fā)現(xiàn)了一張留有17世紀字跡的短箋:“在基亞亞(Chiaia)的卡拉瓦喬所繪仰身倚靠的抹大拉,為羅馬紅衣主教博爾蓋塞(Cardinal Borghese)效勞”。抹大拉的馬麗亞時常出現(xiàn)在卡拉瓦喬的畫作中,對她的刻畫暗示了畫家在其顛沛動蕩的一生中渴望為其罪行贖罪并獲得赦免的一次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