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為:重返山水
開展時間:2022-11-05
結(jié)束時間:2022-12-12
展覽地點:Tong Gallery+Projects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中二街D06
參展藝術家:董大為
主辦單位:Tong Gallery+Projects
Tong Gallery+Projects 榮幸宣布,將于2022年11月5日推出藝術家董大為個展《重返山水》,呈現(xiàn)藝術家近年來的繪畫作品,展覽將持續(xù)至2022年12月12日。敬請關注!
2004年,董大為開始臨摹敦煌壁畫。最初這純粹是因為工作需要,日復一日,對照壁畫照片,比對著畫冊勾勒佛像,再按原作填上顏色。你無法稱那時的董大為為一個藝術家——這種枯燥的勞作并非創(chuàng)作,這種重復的單調(diào)里并無自由。
然而某種意義上,這次驅(qū)動藝術家董大為創(chuàng)作的,正是18年前那些非藝術的、機械的描摹。在描摹中,他第一次注意到了早期的敦煌壁畫。彼時,印度佛教的“梵相”技藝不斷傳入,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壁畫制作的方法。而阿富汗、伊朗等中亞地區(qū)的青金石和綠松石,也經(jīng)絲綢之路進入中國,開始在敦煌的巖壁上鋪展成青綠顏色——這正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前身。
青綠的顏色吸引著董大為。與唐之二李、宋之王希孟,或元之趙孟頫筆下的青綠不同,這些敦煌巖壁上的青綠顯得那么隨性:一方面,它們?nèi)允苤朴诰€描師畫下的輪廓線條,但有時這些顏色并不會完全涂滿,有時覆蓋在線上,有時甚至會任性地越出線外。而到了盛唐時期,顏色與線條的主次關系變得更為微妙。王玉東在評價彼時的石窟壁畫時這樣寫到:“一些處于從屬地位的敦煌布色者,開始拒絕遵從畫師白畫所設定的規(guī)矩,不再讓他的色彩受控,大膽地給予 ‘雄辯’ 的顏色以獨立的生命……我們隱約感覺到,色彩已經(jīng)在喧賓奪主。” 因而,這些青綠不僅成為樹木,成為山巒,還成為了巖石,成為了腳下的大地——在被認為枯燥的涂色中,這些無名的布色者們有一種自由。
在這幾年間,董大為不斷返回歷史,找尋這些主流敘事之外的自由。他將它們稱之為“理想繪畫”。在2020年的個展《風景畫像》中,董大為回看東西方風景畫誕生的歷程,闡釋了達到“理想”的第一個解法:破除“主體—背景”的雙重結(jié)構(gòu)。兩年之后的今天,他試圖再次打破繪畫中另一對隱秘的權(quán)力關系:顏色-線條。在繪畫發(fā)展的歷程中,線條構(gòu)成了主體,構(gòu)成了主題,代表了“非黑即白的真理”。而相比表意準確的線條而言,顏色對于人眼來說具有誘惑性,甚至欺騙性。顏色永遠是附屬的,它們是畫面填充物,裝飾品。然而,對董大為而言,繪畫發(fā)展的歷程,卻是一段顏色掙脫二元束縛,成為顏色自身的歷程
—— 畢竟,人永遠無法用線條描繪天空。
關于藝術家
董大為
1981年生于大連,現(xiàn)生活工作于北京東五環(huán)東六環(huán)之間。2011年畢業(yè)于法國布爾日國立高等藝術學院,獲國家造型表現(xiàn)學位及評審最高嘉獎。2004年畢業(yè)于魯迅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個展包括:“元素和像素”,飛地藝術空間,深圳,中國(2021);“風景畫像”,HDM畫廊,北京,中國(2020);“背面”,今格空間,北京,中國(2019);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亞洲視野單元/楊畫廊,香港,中國(2018);“可見之光”,亞洲當代藝術空間,臺北,臺灣(20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