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最是一年春好處。3月5日,上海寶龍美術館將舉辦一場春光和煦的藝術展覽——尋遠紀:曾健勇個展。此次展覽,藝術家將帶來其在疫情期間創(chuàng)作的新作,在老家的時候,他每天在河邊跑步,回家隔離,由此引發(fā)了對自然界和居住空間關系的思考,創(chuàng)作了《山水隔》《別處》《近遠》等系列作品。
藝術家曾健勇是頗具地位的中國當代水墨名家。他有多年水墨創(chuàng)作的經驗,在這次展覽中,他用極具辨識度的個人風格帶來“山水隔”、“諸野”等全新系列創(chuàng)作;并熟練地從平面轉化到立體,呈現多個紙漿水墨的人物雕塑。作品帶給人強烈的感受,在夢幻的氛圍中伴隨著帶有現實經驗的觸感。通過疫情期間對于“自然空間與居住空間的隔離、結合”的感悟,展覽“尋遠紀”打造了一個非典型水墨藝術家的多維度空間繪畫現場。
曾健勇最早被人熟知的作品是《大隊長》,與兒子的童年經歷有關,表現了一個小孩在一個有等級制度的群體里面的精神狀況,描繪了一批學校里面最優(yōu)秀但是不開心的孩子,他們瞪著眼睛,滿臉血絲,袖子上有三道杠,胸前戴著黑領巾。
創(chuàng)作來自體驗,進而將體驗轉換成畫面。他說誤讀也是藝術的一部分,每個人在作品中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與觸動。近幾年他的作品轉向更加綜合的立體作品。
他的創(chuàng)作實現了從平面到立體再到空間,最后將立體和空間壓縮為平面的過程,不斷完善這個閉環(huán)里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為了從平面到立體,他找到了紙漿這種最適合的材料。在雕塑創(chuàng)作中,他先用發(fā)泡膠做胎,表面敷一層紙漿,再將發(fā)泡膠去掉,最后水墨上色,只剩一層空殼來表達他的創(chuàng)作初衷,體現人性中的敏感、脆弱、傷痕。
本次展覽主要分為四部分,平面水墨作品、立體雕塑作品、空間裝置作品以及將立體與空間壓縮成平面的浮雕作品。所有的作品都是用水墨的方式來呈現。與以往展覽不同,本次展覽體現了藝術家在疫情期間的所想與體會,描繪了不規(guī)則房間與自然空間的組合、現代建筑作品、浮雕作品,以及與以往風格不同的風景作品。在他的平面作品中,充滿奇珍異木,顏色溫潤,有一種強烈的透明感。他會反復把紙噴濕,然后在紙的背面和正面繪畫,形成一種朦朦朧朧的氤氳效果。
曾健勇認為從西方的塞尚到蒙德里安,再到大衛(wèi)·霍克尼,都想揭示視覺世界的本質,并建立新的規(guī)則。中國以山水畫為代表的繪畫,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在建立一種規(guī)則,但是與西方藝術走向不同方向。他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規(guī)則,并使用這種規(guī)則來觀察自然和表現自然,從而獲得新的自由。發(fā)展出更加清晰的價值體系。
關于藝術家
曾健勇,1971年出生于廣東澄海,1994年畢業(yè)于華僑大學中國畫專業(yè),1995年結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助教進修班?,F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健勇早期作品以兒童肖像為主,跳脫水墨的傳統(tǒng)主題,發(fā)展出個人獨特的新水墨風格,特別善于探索精神層面的具象化,以各式隱喻與社會性符號提出思辨。他探索從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提取出規(guī)則,以此來觀察和表現自然,從而獲得新的自由。曾健勇近年的創(chuàng)作從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場景繪畫,到更為綜合、宏大的“繪畫劇場”,愈來愈擺脫特定題材的限制,轉向對繪畫本體,特別是繪畫空間的研究,探討水墨在空間中展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