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巽美當代藝術館開館展:愿你生活甜如蜜
開幕時間:2020-09-12
開展時間:2020-09-13
結束時間:2021-01-20
展覽地點: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華僑城歡樂海岸1棟105號
策展人:崔燦燦
參展藝術家:馮峰,何云昌,蔣志,焦興濤,李燎,劉港順,陸平原,苗穎,琴嘎,渠巖,隋建國,孫一鈿,王度,王慶松,王一,趙半狄
主辦單位:順德巽美當代藝術館
以“消費主義”為研究主題,由收藏家吳美曼女士創(chuàng)辦的巽美當代藝術館,將于9月12日正式開幕。首個開幕展覽將由策展人崔燦燦與16位藝術家共同呈獻“愿你生活甜如蜜”展覽。崔燦燦將在這個南方商業(yè)之都的全新藝術場域中 – 巽美當代藝術館 – 結合消費社會來詮釋當代藝術所受影響和發(fā)展。由獨立策劃人和藝術批評家王南溟策劃的開館論壇“消費社會研究中的中國當代藝術現(xiàn)場:藝術與社會理論的再討論”將邀請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包括鮑昆、崔燦燦、渠巖、沈森、王寧、嚴俊和張敦福在9月13日開啟一段有關消費社會中,中國當代藝術圖像與社會理論的深度探討。
作為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最早的地區(qū),廣東順德有著龐大的生產(chǎn)加工產(chǎn)業(yè)和進出口貿(mào)易,它成批地生產(chǎn)著物質的夢想,也不斷為消費景觀添磚加瓦,成為淘金熱潮和經(jīng)濟前沿的“南方”。消費主義在中國從80年代向往甜蜜生活的樸實愿景開始,到90年代之后的高速騰飛,2000年后中國成為一座座由不夜城連接的區(qū)域。如今,“消費”成為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無處不在,遍及生活的每個領域,成為塑造我們身體和意識的一部分。
消費主義的無孔不入也成就了全球化的出現(xiàn),無論何種社會制度和地域國別都變成一致的消費社會,成為世界工廠的分工。“消費”成為美好生活的象征,它誘惑著每一個人對甜蜜的理解。同樣,深入人心的還有消費主義對人的異化,對社會結構和精神追求的改變,“自由消費”等同于擁有“自由生活”。于是,幾乎在消費主義萌芽不久,對它的批判也接踵而至。消費社會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始終面對和探討的問題,從對高速變化的憂慮,對商品物化和拜金主義的明確批判,再到對世界工廠、中國制造、信息社會的中性討論。直到,消費社會產(chǎn)生的全新的美學和思考系統(tǒng),成為新一代藝術家的天然語言,消費主義在藝術中的處境幾經(jīng)變遷。
此時此地,在疫情中,我們迎來另一次消費社會的變革,全世界陷入了巨大的停滯之中。這個曾經(jīng)高速運轉的時代,始料未及的停擺,我們曾批判和懷疑的消費故事似乎得到了暫時的緩解。然而,更大的問題是,沒有消費社會,社會如何運轉?百業(yè)待興,早已離不開商業(yè)的人們?nèi)绾紊睿覀兊挠衷诤翁幘徑?持續(xù)的疫情,讓我們不知道“今天”何時結束,“昨天”所有的故事和主義也都喪失了它的意義,“未來”再無參照。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還不知道何為“消費”的前夜,人們只是渴望更好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希望生活比蜜甜,明天會更好;再到90年代,市場經(jīng)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遷,一場洪流讓每個人都迫不及待的卷入消費社會,希望變成了欲望,應接不暇衍生了荒誕和懷疑; 千禧年左右,人們才回過神來,開始批判、清理消費主義的種種弊病,但它早已深入骨髓,如影隨形;持續(xù)多年后,消費社會變得異常復雜,千絲萬縷。人們在“蜜罐”中成長和生活,批判和順應不再涇渭分明,它和無法概括的社會一樣曖昧、含混不清,形成了全新的當代藝術的語言和文化,互聯(lián)網(wǎng)、影像思維、數(shù)字信息、電子美學在當代藝術中無不常見。
這個展覽希望用一些切片呈現(xiàn)這個變化過程,用多種角度呈現(xiàn)消費社會在中國的種種處境。特別是在疫情中,在南方的不夜城順德,這個時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觀看角度,讓這個展覽顯得別具意味。于是,在此時此地,消費社會的故事如何繼續(xù),我們應該擁抱什么樣的甜蜜生活,成為展覽的一個疑問,一個傷感又無奈的祝愿:愿你的生活比蜜甜。
關于巽美當代藝術館
巽美當代藝術館是廣東順德一家非營利公共藝術機構,由收藏家吳美曼女士創(chuàng)辦并擔任館長,將于2020年9月12日開館。它坐落于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內(nèi),展廳面積約1000平方米,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的中國設計師簡俊凱擔綱設計。
地處順德這一典型的資本特征與城市消費文化的現(xiàn)場,讓巽美當代藝術館在成立之初就有了非常明確的學術定位:消費社會—這一看似極為應景的時代主題中,藝術館力圖嘗試因地制宜地思考消費資本邏輯,以譜系學的嚴肅與知識分子的良知,開掘更多有挑戰(zhàn)力的,既是觀念的、文化的和現(xiàn)實的真問題,來揭示被景觀文化所淹沒的現(xiàn)實,尋找被資本地圖所拋棄的飛地。
作為廣東當代藝術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后起之秀,巽美當代藝術館用藝術表達來探討與實踐社會的關系,通過策展、公共教育等創(chuàng)新的場景體驗建立人與藝術的交流,讓藝術館成為一個包容卻不失見解和批判力的文化空間。同時與大灣區(qū)其他城市共同發(fā)展,營造當代藝術的新現(xiàn)象。我們將努力成為地區(qū)性的當代文化藝術標桿,成為中國具有引領性和影響力的文化藝術機構。
關于策展人崔燦燦
崔燦燦是一名活躍在各個領域的獨立策劃人,寫作者。策展的主要展覽和活動從2012年開始近百場,群展包括夜走黑橋、鄉(xiāng)村洗剪吹、FUCKOFFII、不在圖像中行動、六環(huán)比五環(huán)多一環(huán)、十夜、萬丈高樓平地起、2018過年特別項目、策展課等。曾策劃的個展包括艾未未、包曉偉、陳丹青、陳彧凡、陳彧君、馮琳、韓東、何云昌、黃一山、姜波、厲檳源、劉港順、李青、李占洋、牧兒、馬軻、毛焰、琴嘎、秦琦、隋建國、石節(jié)子美術館、史金淞、沈少民、譚平、王慶松、謝南星、夏小萬、夏星、蕭昱、許仲敏、徐小國、宗寧、張玥、趙趙等。
崔燦燦曾獲CCAA中國當代藝術評論青年榮譽獎,《YISHU》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獎,藝術權力榜年度展覽獎和策展人獎,《藝術新聞》亞洲藝術貢獻獎林肯策展人提名、《當代藝術新聞》年度最佳藝術家個展、北京畫廊周最佳展覽獎,以及多家媒體的年度策展人或是藝術貢獻獎等。
關于王南溟
藝術家、獨立策展人,同時被稱為中國當下藝術批評界最具批判力的批評家,從“前衛(wèi)藝術”、“后前衛(wèi)藝術”到“更前衛(wèi)藝術”(Metavant-garde)的闡釋者和推動者。2018年創(chuàng)辦“社區(qū)樞紐站”,致力于藝術社區(qū)理論的研究和實踐。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理解現(xiàn)代書法:書法向現(xiàn)代和前衛(wèi)的藝術轉型》、《藝術必須死亡:從中國畫到現(xiàn)代水墨畫》、《觀念之后:藝術與批評》、《批評性藝術的興起:中國問題情境與自由社會理論》、《現(xiàn)代藝術與前衛(wèi):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批評理論的接口》、《藝術制度與法律:中國與國際交往的結果》、《后殖民榮譽:藝術的中國性與藝術家的中國身份》、《書法的障礙:新古典主義書法、流行書風及現(xiàn)代書法諸問題》。主要作品有《字球組合》、《拓印干旱》、《太湖水》等,作品被大英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