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今格空間榮幸宣布將于2020年8月8日至9月16日呈現張帆最新創(chuàng)作展:“其勢 其質”,這是藝術家在今格空間的第二次個展。
張帆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一直以通過中國傳統(tǒng)藝術完成對自我精神的構建。描繪性和書寫性是藝術家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的兩種表現形式。從早期作品開始他就摒棄了愉悅的視覺裝飾感,向中國古典藝術的精神性回歸;此后他又放棄了圖像性的暗示,接近北宋蘇軾所倡導的“書法性的表現主義”。在藝術家看來,當一切直觀上帶有視覺符號意義的形式消失,“氣息”便浮現和彌漫于畫面中。
“遠觀取其勢,近觀取其質”本次展覽題目來自郭熙《林泉高致》。
“勢”,除了在原文里的山水畫概念上的本意之外,在展覽中還指涉了另外幾層涵義。首先是直接可見的畫面上的格式、布局,更進一步來說,“勢”是用來支撐不同畫面的一種統(tǒng)一的口味和意識,或者說一種格調。“勢”還是一種整體感,繪畫是把屬于“質”的東西裝到一個完善的“勢”里面,這個“勢”是凝聚而成的,它可以千人千面,但一定是落落大方的,是富有張力的,是儀態(tài)端莊的;“質”,是細節(jié),是耐看度,是遣詞造句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在畫面上,每一平方毫米都是要經過選擇的,這種選擇同時必須是直覺上的,不是經過算計的。
本次展覽展出藝術家在近兩年創(chuàng)作的三十幅紙本及布面作品, 共同組成了三個部分,《摹古輯》,《掇英輯》和《高致輯》,這三個概念是一個遞進和上升的邏輯關系。“摹古”即基本功,“掇英”是提煉后呈現新面貌,最后達到某種高度是為“高致”。這三個概念是一幅架上繪畫的畫面從沒有到有的完整過程,藝術家認為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論只為畫面發(fā)聲,是他在精神與物質之間的長期對話。張帆從看似舊的角度在畫面中重新闡釋。結構、語義、上下文關系等獨特美學敘事是藝術家通過創(chuàng)作對現實認識的一種方法。
關于藝術家
張帆,1975年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1998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碩士學位,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他曾在今格空間、今日美術館、元典美術館、一月當代畫廊等多處機構舉辦個展;他的作品亦被今日美術館、元典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合美術館、青島美術館、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等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