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隨波逐流/逆流而動——當代攝影干預

開幕時間:2019-12-07

開展時間:2019-12-07

結束時間:2020-02-23

展覽地址:珠江新城華就路273號首層西區(qū)

策展人:弗洛里安·埃布納,克里斯汀·米勒,曾翰,龔迎春

參展藝術家:塞巴斯提安·斯圖夫,泰陽·昂洛拉托&尼科·克雷布斯組,曹斐,陳維,黎朗

主辦單位: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廣州當代美術館,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展覽介紹


  票務
  全票 60元/張
  優(yōu)惠票 30元/張
 ?。ㄔ谛W生、教師、市少年宮學員家長持有效證件)
  免票
  廣州市少年宮學員、教職工,1米以下兒童,殘疾人及軍人,65歲以上老人
  - 前言 -
  設置即立場,行為即態(tài)度
  系列展覽"隨波逐流/逆流而動--當代攝影干預"展出的是一批生活在德國的藝術家的作品。他們都已建立起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并不斷探索攝影媒體的新形式。這些德國藝術選擇干預這個形式。無論這些藝術家拍攝的動機是什么,不管他們從何處汲取了靈感,他們在作品中都介入了或是對圖像內容的干預,或是對外部實景的干預。那么,這些作品究竟該貼上"紀錄作品"的標簽,還是應視為虛構現(xiàn)實主義?
  本次展出的德國藝術家塞巴斯提安·斯圖夫和藝術家組合泰陽·昂洛拉托&尼科·克雷布斯是當代攝影干預系列展覽的第二組藝術家。
  塞巴斯提安·斯圖夫把自己的身體放置在城市和景觀空間中,而泰陽·昂洛拉托&尼科·克雷布斯組合則使用了煙火、木質結構和視覺幻覺。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的共同點是圍繞行動性干預展開,他們用照片和視頻作為媒介,以不同方式對圖像實施了干預,挑戰(zhàn)和解構慣常的觀看的方式。
  藝術家們用攝影和錄像來戲謔地、有時甚至諷刺地評論我們現(xiàn)在的城市生活及其城市化的視覺形態(tài)。他們將建筑空間視為社會的一種表達,與現(xiàn)有的城市秩序一起工作,顯示了我們城市形狀的差距,質疑我們所看到的和想當然的東西,暗示著容易被忽視的東西。
  本次展覽,我們特別邀請了三位優(yōu)秀的中國攝影和影像藝術家:曹斐、黎朗和陳維。他們的作品以舞臺裝置和情境再造的方式呈現(xiàn),以布景和多媒介結合的形式展出,以介于虛構與真實的手法重讀關于城市的想象與現(xiàn)實。是另一種形式和另一種態(tài)度的藝術干預。
  曹斐的作品全部由微縮人物與場景組成,試圖描摹一座虛構的城市La Town的過往與命運。這座城市交織著來自不同時空的故事,是一則關于現(xiàn)實的、歷史的、虛幻的和藝術的城市寓言。
  陳維的作品是一系列關于城市建筑景象的攝影,是關于對"新城"的想象,藝術家通過搜集整理,并重新規(guī)劃搭建,將景物從繁復的背景中孤立出來,使事物于現(xiàn)實的語義中更加明晰。
  黎朗的作品來自藝術家乘坐高鐵在北京和廣州往返的旅途中,以統(tǒng)計學采樣的方式每分鐘一張照片的頻率,透過車窗拍攝鐵路沿線景觀,景觀包括了中國從南到北,從城市到農村的社會場景。黎朗將這些社會景觀圖像壓縮在"一小時"這個單位時間里面,并把通過網絡征集收集到的約50名志愿者的聲音進行重疊,最終成為這部以五臺投影儀播放的錄像裝置作品。
  想像一下,您是一位攝影師,必須要走到外面的世界拍攝新的照片。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外面"?"新"的照片應具有哪些特點?現(xiàn)今的這個時代里,所有一切都已被拍攝下來,聯(lián)網的影像照片源源不斷地沖刷著一切。在這樣一個時代里,攝影緣何成為一種藝術手段?如今的我們愿意為哪些問題找尋答案?又該如何去找尋?
  在本次展覽中,來自德國的和中國的藝術家們探索他們的工具可能,以極具顛覆性又非常藝術性的方式,利用視覺技巧來制造懸念和幻覺,使用場景來對我們周圍的世界做出反應。這些方法代表了對攝影、電影和紀錄實踐的更廣泛的理解。
  本次展覽德中藝術家的作品面對面,形成很有趣的對話。無論是在主題的選取、視覺形態(tài)和表達方式上,每個藝術家都表現(xiàn)了各自不同的藝術立場。他們以獨特的視角和藝術語言,或是嚴謹?shù)鼗蚴钦{侃地評論著當今的城市生活及其建筑空間。藝術家們圍繞其發(fā)現(xiàn)的城市秩序展開創(chuàng)作,指明都市結構中的漏洞,追問最常見的事物,讓不起眼的東西引起人們的注意。從而以新的圖像現(xiàn)實向喧嘩的社會發(fā)問。
  --聯(lián)合策展團隊
  策展人
  
  弗洛里安·埃布納(Florian Ebner)
  弗洛里安·埃布納于2017年7月?lián)伟屠枧钇ざ潘囆g中心攝影部主任。此前(自2012年底起),他一直負責富克旺根(Folkwang)博物館的攝影收藏。在這之前的2009年至2012年,任不倫瑞克攝影博物館的館長一職。2015年他成為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德國館的策展人,2017年擔任德國首個當代攝影雙年展(Biennale für aktuelle Fotografie)的策展人。
  
  克里斯汀·米勒(Christin Müller)
  克里斯汀·米勒出生于萊比錫,是一位自由策展人和作家,她與弗洛里安o埃布納及其他策展人于2017年共同策劃了德國首個當代攝影雙年展,該雙年展在曼海姆、路德維希港和海德堡三個城市同時舉行。
  
  曾翰
  獨立藝術家、策展人,曾任《新快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報刊攝影記者、編輯,《城市畫報》圖片總監(jiān)。作為攝影藝術家,曾翰在中國、美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的美術館、藝術雙年展、攝影節(jié)等舉辦展覽; 多個系列作品被上海美術館、加拿大安大略美術館等機構和收藏家收藏;曾獲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TOP20·2011中國當代攝影新銳獎等獎項。作為策展人,曾翰曾任2017年廣州影像三年展策展人;2012新加坡國際攝影節(jié)策展人;2011年第三屆大理國際影會策展人,獲金翅鳥最佳策展人獎 ;2005年首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策展人,獲年度杰出策展人獎。
  
  龔迎春
  龔迎春擁有計算機碩士和比較文學比較文化學博士學位,她是比利時自由大學維薩里學院的客座教授。多年來她組織和運作了眾多中歐交流項目,涵蓋經濟、科研、文化、藝術、音樂、慈善等領域,并積極參與了"德中同行"系列經濟與文化交流項目。龔迎春也是獨立策展人。她策劃及參與策展了馬拉喀什雙年展中國館、布魯塞爾弗拉蒙州美術館的中國當代水墨展等眾多國際展覽。龔迎春生活和工作在柏林。
  參展藝術家
  
  塞巴斯提安·斯圖夫(Sebastian Stumpf)
  塞巴斯提安·斯圖夫1980 年生于維爾茨堡,曾先后在紐倫堡造型藝術學院、萊比錫平面設計及書籍藝術學院和里昂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現(xiàn)在萊比錫生活和工作。
  塞巴斯提安·斯圖夫的作品曾在埃森佛爾克望博物館、布倫瑞克攝影博物館、路德維希港威廉·哈克博物館、哥廷根藝術協(xié)會和哈利法克斯安娜·雷諾溫畫廊舉辦的個展中亮相。此外,他還參加了第六屆柏林雙年展和多次群展,其作品曾在法蘭克福藝術協(xié)會、哈瑟爾特Z33藝術中心、東京獨立藝術中心/東京現(xiàn)代藝術學院、德累斯頓利普希烏斯藝術館和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當代藝術中心展出。2012年,他在哈勒為德國聯(lián)邦文化基金會完成了一個建筑藝術項目。2016年,他榮獲洛杉磯極光別墅獎學金。
  
  泰陽o昂洛拉托 & 尼科o 克雷布斯組合(Taiyo Onorato & Nico Krebs)
  泰陽·昂洛拉托1979年生于蘇黎世,尼科·克雷布斯1979年生于溫特圖爾。他們都曾在蘇黎世藝術學院學習,自2003年起開始合作。目前,他們在柏林生活和工作。
  泰陽·昂洛拉托&尼科·克雷布斯組合曾在世界范圍內舉辦多次個展,其展出地包括溫特圖爾攝影博物館、辛辛那提當代藝術中心、阿姆斯特丹攝影藝術館、巴黎舞會影像空間、莫斯科多媒體藝術博物館和紐約PS1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此外,他們還參加了多場群展,其作品曾在不萊梅藝術館、開羅扎馬萊克區(qū)格茨拉藝術中心、芝加哥當代攝影博物館、塞薩洛尼基攝影博物館、杜塞爾多夫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論壇、盧森堡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波恩聯(lián)邦藝術館和阿爾勒攝影節(jié)展出。 他們在溫特圖爾攝影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歐亞大陸"榮獲 2017 年德國交易所攝影基金會獎提名。
  
  曹斐
  1978年出生于廣州,現(xiàn)工作及生活在北京。
  曹斐是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中國青年藝術家,她以多媒體裝置和錄像的創(chuàng)作為人所熟知。她的影像和裝置融合了社會評論、流行美學、超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和紀實的慣例,折射出當代中國社會急速不安的變化。她的作品在眾多國際藝術機構和雙年展、三年展展出,包括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紐約MoMA及 P.S.1、巴黎東京宮,、巴黎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利物浦泰特美術館、東京森美術館、倫敦海沃德畫廊,平丘克藝術中心, 第二十九屆圣保羅雙年展、 里昂雙年展(2007)、第十五屆及第十七屆澳大利亞悉尼雙年展、 首屆莫斯科雙年展(2005)、上海雙年展 (2004)、第50界威尼斯雙年展等。與此同時,曹斐也獲得了2010年未來一代藝術獎的提名,以及2010Hugo Boss藝術獎的提名,在2006年獲得了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最佳青年藝術家的獎項,并曾擔任第八屆柏林雙年展策展人甄選委員會的成員。
  
  黎朗
  196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現(xiàn)在成都工作生活。
  參加過的主要展覽:《中國新影像:2010年以來的新態(tài)度》,華僑城創(chuàng)意文化園,安仁,中國(2018);《今日之往昔:安仁雙年展》,中國安仁(2017);《我們從哪里來,將要到哪里去?大邱攝影雙年展》,韓國大邱(2016);《顆粒到像素--攝影在中國》,上海攝影藝術中心,中國上海(2015);《30219天:黎朗個展》,千高原藝術空間,中國成都(2014);《來自中國的攝影,1934-2008》,第十二屆休斯頓攝影雙年展,美國休斯頓(2008) / "別樣:一個特殊的現(xiàn)代實驗空間",廣州三年展,中國廣州(2005)等。
  黎朗曾獲得過中國連州國際攝影連展評委會特別獎(2015)/美國瓊斯母親國際報道攝影最高獎 The Motherjones Medal of Excellence(1998)。
  他的作品曾被收藏的機構:美國舊金山現(xiàn)代美術館、中國上海美術館、西班牙瓦倫西亞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中國廣東美術館等。
  
  陳維
  1980 年出生于浙江,現(xiàn)生活工作于北京。他曾從事聲音藝術與表演,而后轉向于影像及裝置。其作品在國內外重要展覽與機構頻繁展出。
  近期個展:《俱樂部》,墨爾本當代攝影中心,墨爾本,澳大利亞(2017);《午間俱樂部》,F(xiàn)rancesco Bonami,JNBY 藝術空間,杭州(2016);《在浪里》,K11 美術館,上海(2015)。
  近期群展:《We Chat:對話中國當代藝術》,德克薩斯亞洲協(xié)會,休斯敦,美國(2016);《China 8: 工作中--來自中國的攝影》,福克旺美術館,埃森, 德國(2015):《行文表演與想象:中國攝影 1911-2014》,斯塔萬格美術館,斯塔萬格,挪威(2014)等。
  陳維于 2011 年獲得亞太攝影獎,2015 年英國保誠當代藝術獎提名。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