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首屆藝術與設計創(chuàng)新未來教育博覽會

開幕時間:2019-11-25

開展時間:2019-11-25

結束時間:2019-12-01

參展藝術家:何工

展覽介紹


  2019藝術與設計創(chuàng)新未來教育博覽會(簡稱“教博會/FutureLab”)將于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舉行。
  來自海內(nèi)外30多家知名院校已確認參與本次教博會。其中包括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柏林藝術大學、芬蘭阿爾托大學、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索爾福德大學、華沙美術學院、格魯吉亞第比利斯當代藝術中心、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上海紐約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
  本次教博會由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參與發(fā)起和運營,是一個以研究與展示藝術與設計教育如何面向未來為主旨、全球首創(chuàng)的綜合性展示交流平臺。屆時,國內(nèi)外頂尖藝術與設計院校的校院長、教育家、理論家、藝術家、科學家和其他相關人士將共襄盛舉。
  教博會由展覽、論壇、工作坊三大板塊構成。各參展學校將從自己的教學宗旨和特色出發(fā),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學生和教師作品,通過精心設計的展位來呈現(xiàn)最新的教學與創(chuàng)作成果。而論壇板塊,將圍繞“藝術與科學的關系”、“藝術教育的未來”、“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四個主題,舉行一系列演講、對話和專題研討活動。教博會舉辦期間,由各名校領銜的工作坊將把自己的課堂搬到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讓前來參觀的參與者與專業(yè)導師進行實時互動,親身參與并進一步了解藝術設計學科的特質(zhì)、理論概念和研究方法。
  近日,教博會組委會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上海市教委副巡視員李蔚、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副校長Naren Barfield、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Juan Cruz、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袁新教授和沈語冰教授、上海紐約大學Eric Parren教授和Alice Wong教授、藝術家張培力,以及部分參展院校與合作單位的代表、長期工作在藝術教育一線的代表就本次教博會的內(nèi)容、意義與各方的期待,發(fā)表了各自看法。出席新聞發(fā)布會的還有西岸集團相關人士,以及法國、瑞士、挪威等使領館工作人員。
  本次教博會主要協(xié)調(diào)人之一,在高校從事藝術教育數(shù)十年的凌敏教授首先介紹了“教博會”的發(fā)起緣由及其亮點,她表示,“這將是一次難得的了解國際創(chuàng)新藝術教育最新成果和實驗的機會,它將給教育者帶來啟發(fā),讓學生和家長能夠看到未來趨勢和新的學習方式。”
  上海市教委副巡視員李蔚指出,在教育方面“從社會層面發(fā)起的討論和實踐十分關鍵,我感受到一股強大的、自下而上的蓬勃力量。”她表示,那么多國際一流藝術院校參與到活動中來,這種活力和廣泛的合作,將對政府的藝術教育政策規(guī)劃,產(chǎn)生實際的推動作用。
  作為本次教博會的重要參與院校之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目前正在和“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共同展開Art Fair Innovations研究項目。
  皇家藝術學院副校長Naren Barfield教授表示,“教博會的舉辦和今天的藝術生態(tài)現(xiàn)狀有很緊密的相關性,同時,討論的議題極富多樣性,涵蓋了從K-12教育到博士教育。因此,皇家藝術學院也很榮幸能加入到這樣一場全球性的對話中。”他希望通過工作坊、展覽、論壇等各種形式,讓大家分享由創(chuàng)意衍生而來的各種見解和實踐,考察創(chuàng)意對當今的產(chǎn)品設計、人文服務等方面的價值和貢獻。
  本屆教博會“藝術與科學論壇”由德國著名媒體理論學者Siegfried Zielinski組織策劃,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是該論壇的主要合作方。哲學學院袁新教授表示,國內(nèi)傳統(tǒng)的藝術哲學研究偏于美學,致使今天的理論研究與當代藝術實踐嚴重脫節(jié)。他希望通過參與FutureLab,從藝術、設計實踐者的創(chuàng)作中,為理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材料。在聽到更多來自全世界的關于這些問題的討論聲音的同時,也呈現(xiàn)出中國學者的相關思考和工作方式。
  上海紐約大學交互媒體專業(yè)教授Eric Parren介紹了他們此次參與教博會工作坊和展覽單元的內(nèi)容,并表示,“作為上海本土國際辦學項目的代表之一,我們很期待能夠通過這次機會與更多上海本地藝術院校和全球教育研究機構建立起聯(lián)系和對話。”
  參與創(chuàng)立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的著名藝術家張培力表示,怎么讓教育變得更合理,通過教育發(fā)掘人的潛能,這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教育“不是錢或設備的問題,而是整個結構的問題。教育的改革或推進,一定是需要連帶結構性的改革”。所以他特別期待11月的博覽會,期待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進行交流,看到精彩的對話和作品。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