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1000+項目 - 韓夢云:玉屑集

開幕時間:2019-04-26 15:00-18:00

開展時間:2019-04-26

結束時間:2019-06-09

展覽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盛邦街,鐵像寺水街南廣場,千高原藝術空間

參展藝術家:韓夢云

主辦單位:千高原藝術空間

展覽介紹


  藝術家韓夢云經年積習于梵語、佛教與佛教藝術,這讓她得以廣涉細究大量的佛寺遺址出土報告。我們從這類考古報告中讀到的大多是陶器的碎片、織物的殘縷、無首的佛、斷臂的菩薩或無形之物。雖然都難逃時間的暴政,但它們的美仍然在缺失殘破之中閃爍著靈光。這些時間的殘余也恰好應證了佛教對無常的理解: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
  一切要壞,人命亦然。
  《北傳法句經 第一無常品》
  這次畫展的題目來自魏慶之的《詩人玉屑》,這一意象的挪用是用來強調韓夢云對殘破的理念、物件、認同與歷史的理解。
  這次展覽是對韓夢云最近佛教題材墨畫的一次陳布,是她對從印度、健陀羅、尼泊爾到中國乃至其余東亞各地佛教雕塑的研究的結果。在游歷敦煌莫高窟與其它佛教藝術遺址時,韓夢云意識到佛像與佛龕、以及與整個石窟群的星羅密布的空間關系,與當代裝置藝術之間的相似性,亦即這兩者都是建構于空間與身處其中的觀者的身體體驗之間的藝術。韓夢云嘗試重新塑造古代石窟,她拆分并重新陳設了固有元素中的空間架構、文本與圖像。
  這次展覽中也包括了由藝術家本人與泰國瑪希敦大學佛教學教授瑪提亞·沙維尼一同摘取的佛經、佛論與佛教詩歌。沙維尼教授認為圖像與文本的協作常常是對菩薩面相的直接印象,以喚起有關慈悲的特定偈頌,而有時與圖像的匹配則強調的是佛教二諦的矛盾與本質上的和諧,這一點在佛教的文獻中一般表述為:最上的佛教三寶并不落于知覺或心智的統攝范圍之內——因此,我們會尋求將容納這一智慧的文字分列在佛與菩薩的視覺現身之旁。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