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何多苓 自選集

開幕時間:2018-11-18 20:00

開展時間:2018-11-18

結(jié)束時間:2019-02-18

展覽地址:何多苓美術(shù)館(成都藍頂當代藝術(shù)基地3期75幢)

參展藝術(shù)家:何多苓

主辦單位:何多苓美術(shù)館

展覽介紹


  特邀嘉賓:青年舞蹈家 張婭姝
                    單簧管演奏家 杜星佑
  本次展覽開幕還特別邀請了兩位藝術(shù)家在現(xiàn)場為大家?guī)硖貏e演出,敬請期待
    《自選集》自序
  我女兒小時候?qū)戇^一首詩。她寫道:人生,這個老人生,他帶我們在草地上玩,給我們吃東西……當時她以為人生是個老爺爺。長大后她會知道,這個人生就是自己。也許我們都一樣,當知道人生就是自己時,已經(jīng)長大,開始變老。長大以后我還知道,人生有一些節(jié)點,不由你選擇,你也避不開。通常稱之為命運——當科學不好解釋時,這是個方便的說法。雖然我不迷信,也不算宿命論者,但我相信,冥冥之中,節(jié)點就是人生的轉(zhuǎn)折點。當然,我也可以解釋如下。在人生途中發(fā)生了某些事件;時間是個矢量,已發(fā)生的事件立刻成為過去,有些事件導致了轉(zhuǎn)折。所有轉(zhuǎn)折加起來,就決定了你是自己而不是別人。簡而言之,你的人生形成了。
  今年,2018年,世界上發(fā)生了一些事,我自己也發(fā)生了一些事。首先,我滿70歲了。就自己的人生而言,我大致已經(jīng)“從藝40年”。恰好,我國的改革開放也已經(jīng)40年。這兩個“40年”之間似乎有一點關系……再往前追溯,如果把70除以10,我7歲。那一年,我畫了一幅畫,題為《成阿公路通車了》,系紙本彩鉛,我媽拿去投稿,發(fā)表在當年的《小朋友》雜志上。此畫現(xiàn)在僅存照片。畫面上有花花綠綠的人群,圍觀一輛花花綠綠的汽車。那車畫得歪歪斜斜,但的確有透視,不像7歲兒童應該畫的樣子。題目是我媽出的。當時她年輕漂亮,國家干部,關心時事,為祖國的進步欣喜。其實我并不清楚“成阿公路”在哪里,也忘了根據(jù)何種靈感畫成了那個畫面。總之,在我7歲時,我媽讓我畫了一幅畫。這事對于我很重要——其重要性尚不在于我無師自通地畫出了透視,在于如果沒這幅畫,我就成了另一個人,一個沒在7歲時畫過《成阿公路通車了》的人。那是我所不愿意的。
   第二個節(jié)點出現(xiàn)在1969年。那年我下鄉(xiāng)插隊,去涼山彝族自治州一個偏僻的地方。有天在山路上,遇到三個人,兩男一女。男的身材高大,廣鼻深目。女的是個美人。生平第一次,我知道了“美”和“高貴”兩詞的具體含義……從此,我開始關注彝族人。他們的存在是個變量:或沉重如山,如巖石?;蜉p盈如風,可以飛向群星,飛向月亮。遇見彝族人很重要——如果沒去涼山,我不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變量,不會在多年以后畫出如《烏鴉是美麗的》等一系列畫。那些畫使我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它與我所生活的世界平行,是我造就的,同時也造就了我——一個畫過那些畫的人。
  還有開頭我提到的兩個“40年”。沒有國家那個40年,就沒有我的40年——這一點毋庸置疑——也就沒有我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那個世界對于我很重要。雖然我早已不畫彝族人,那個世界也變得更大,更輕,更虛無,但始終是屬于我的世界。沿時間之河回溯,我的世界的開口就是7歲那年我媽讓我畫的那幅畫。當時并不知道,我已經(jīng)由此進入了那個世界,如同愛麗絲跌入了兔子洞。后來發(fā)生的有意思的故事,都由此而展開。      
   因此有了這個展覽:《自選集》。這個展覽很小,但對于我很寶貴——第一,其中包括我手里僅存的一些老畫;第二,它們代表了我的40年的一些重要節(jié)點。我把這個展覽題獻給母親,她曾引領我走進自己的世界。  
  注意事項 | 由于場館造型設計,出于安全考慮,謝絕12歲以下兒童入場參觀,謝謝配合
  停車須知 | 請將車輛停放到藍頂公共停車場

部分參展藝術(shù)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