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張琪凱個展《不確定的歲月》將于2018年10月21日下午四時在芳草地畫廊·798開幕。本次展覽由金美憐女士擔任策展人,黃篤先生擔任學術主持。此次個展是張琪凱針對當下現實進行的一場哲學反思,展覽圍繞藝術應有的態(tài)度以及應追求的方向展開討論,展示了藝術家以回顧過去、反思當下、展望未來的方式探尋自由和真理的路程。
何為“不確定的歲月”?張琪凱認為當今社會的現實及處境處于不確定的、無法預測的狀態(tài)。那么,現在大大影響著人類的這種不可測狀態(tài)(不確定的時間)源于何處?也許資本就是其源頭,同時源于資本的暴力和壓制最讓人感到恐懼,已進入所謂“信息資本主義”階段的國家更是如此。張琪凱將一切為資本所追求的目的、有益性及效用性而被操縱和控制的當下時代命名為“不確定的歲月”,他對此持有批評的立場,因此以呼喚過去時間的手法擴充了對人類而言具有限定性的時間概念,以此喚起觀者對人之存在及自由意志的思考。
本次展覽呈現了藝術家最新創(chuàng)作的二十余件作品,以作品《擴音器》、《一立方》、《柱礎》、《人之初》、《活著》展開,緊緊圍繞著展覽主題的核心,展現我們所生活的當下社會的狀態(tài)。其中作品《擴音器》揭露的是喪失主體意識的、蔓延排斥的、停止思考的、處于無法溝通狀態(tài)的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一立方》、《柱礎》這兩個作品展示了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傳統(tǒng)的沒落、難以固定住所的社會條件;整張牛皮上刻有孟子性善說的作品《人之初…》,以強烈的反諷語言展示了隱藏在性善說背后的弱肉強食的邏輯、故意被美化的世界觀、既得利益階層控制民眾的教育觀;作品《活著》以用易碎的陶瓷替代鋼鐵制成的錘子反問:何謂人生?何謂歲月?還有,何謂人之存在?張琪凱的作品處處暗示著,活在當下的我們忘卻的并不是如何祈求或乞求占有和滿足,而是在作品《天空》、《靜觀》、《歲月之痕》、《歲月之尊》提及的“無限的時間”與作品《春、夏、秋、冬》、《行走的歲月》、《消逝的歲月》展現的“歲月的本質”里探尋和接近世界本質的無止境的路程。
為了更好的讓觀者了解藝術家作品,更深刻的挖掘本次展覽探討的現實問題,我們將在展覽開放期間邀請相關領域的策展人、評論家和藝術家就展覽主題“不確定的歲月”開展一場學術討論會,敬請關注。
展覽將持續(xù)至2018年12月9日。
關于藝術家
張琪凱,1967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yè)于意大利米蘭國立藝術學院藝術系,獲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yè)于意大利米蘭設計學院多媒體專業(yè),獲碩士學位;多次應邀參加意大利、法國、比利時等藝術工作室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裝置作品《天林》獲意大利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金獎,裝置作品《禪園》獲首屆布拉格雙年展優(yōu)秀作品獎;主要個展有:《不確定的歲月》(芳草地畫廊·798,2018)、《處境》(白盒子藝術館,2017)、《洞見》(對畫空間畫廊,2011),《鏡中鏡》(對畫空間畫廊,2009)、《Transport》(極平當代藝術畫廊,2004)、《白色計劃》(馬爾尼克畫廊,200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