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知美術館“開”展

開幕時間:2018-04-26

開展時間:2018-04-26

結束時間:2018-08-12

展覽地址:成都市新津縣君山路1號

策展人:張尕

參展藝術家:邁克爾·華金·格雷,奇科·馬克姆特里,勞倫斯·馬斯塔夫,森萬里子,卡斯滕·尼古拉,馬尼克斯·德·尼斯,王功新,王郁洋,張培力

主辦單位:知美術館,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CAC/上海)

展覽介紹


  知美術館榮幸呈現(xiàn)“開”展,以此慶祝期待已久的開館儀式。中國西南部一座嶄新文化地標就此落成。展覽將于2018年4月25日開幕,次日對公眾開放,并持續(xù)至2018年8月12日。“開”展由知美術館與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CAC)聯(lián)合呈現(xiàn),由媒體藝術策展人張尕策劃。
  知美術館坐落于四川省會城市約四十公里外的新津縣內,由日本知名建筑師隈研吾設計。建筑以當?shù)貍鹘y(tǒng)磚瓦為元素,將現(xiàn)代主義的極簡質樸與綿延起伏的山脈、流水等周遭景致融為一體,烘托出恍如中國古典文人山水畫般的意境。與美術館的建筑共鳴,并呼應“知”的建館使命,“開”展將匯聚九位藝術家,為公眾帶來一組具有鮮明風格的作品。展覽將“開”作為一種開啟的形式,一種運動,在此,某種新開端正積聚著力量;作為一種展開,將潛藏之能釋放。“開”蘊意將知美術館所希求的開創(chuàng)性事業(yè)落地開啟。
  《靈動噴泉》(Pneuma Fountain) 系奇科·馬可姆特里/無定形機器人(ChicoMacMurtrie/Amorphic Robot Works)作品最新完成的可充氣自動雕塑作品。鮮明地體現(xiàn)并預示了“開”展主題中所包含的“展開”之意,即其作為對運動、空氣、光與建筑所展開的一種冥想式體驗。
  進入美術館的地下主展廳,觀眾將會看到張培力充滿神秘感的作品《標準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圓及其音響》。這件頗具杜尚風格的裝置授權予一臺自動化裝置通過軟件來實施“互動”操控,一種模棱兩可性在作品中得到了暗示,要求我們對意義和意指的構建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馬尼克斯·德·尼斯(Marnix de Nijs)的《直線位移》(Rectilinear Displacement)將我們拋入一段運動中充滿感性的反射之旅——沉浸于作品自身的物理性及光學物性所締造的光之中。邁克爾·華金·格雷(Michael Joaquin Grey)的作品《兩個西蒙奈塔之間》(Between Simonetta)將運動變化的節(jié)奏精細化至無限之緩慢,運動和幾率,二者皆以開放性作為其終極動力。
  開,亦是對冒險的躍躍欲試,對迷失方向的未雨綢繆,以便開啟不同維度的認知。勞倫斯·馬斯塔夫(Lawrence Malstaf)的《指南針02005》(Compass 02005)正是這樣一件怪誕的裝置,讓參與者卷入機器的運作邏輯之中,此處的人機互動質疑流行的假設,期待一種新的倫理學評估。
  在美術館三層,一個明亮的展廳豁然開朗。此處展出的四件作品彼此呼應,相互映照;透過巨大而開闊的玻璃墻體,與戶外景致融為一體。王功新的作品《不可坐的》所呈現(xiàn)的靜止,將移動、光照和液體作為一種開的形式,一種運動被定格的延展方式。在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的《反射失真》(reflektor distortion)中,藝術家似乎在警示我們,在算法邏輯之美中,隱藏著一片開放的領地,在此不確定性和概率透露著技術之真實本質。與之對比的是森萬里子(Mariko Mori)的作品,形狀各異的石子組成了一道具有冥想氣息的河床,并以其原始而粗糙的質樸與當代的混亂及焦慮形成對話,開啟理解世界的新愿景。王郁洋的《無題—柏拉圖的立方體》進一步宣告將“開”作為一種展開,一種永恒的反復,一種生生不息的轉變,一種擁抱未知和無法預料之事物、擁抱一切潛在可能的精神,亦即“知”之精髓——求知。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


相關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