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中國制造005/006”李洪波 松本秋則雙個展

開幕時間:2018-03-17

開展時間:2018-03-17

結束時間:2018-05-27

展覽地址:銀川當代美術館二層3號展廳

策展人:謝素貞

參展藝術家:李洪波,松本秋則

主辦單位:銀川當代美術館,銀川濱河新區(qū)投資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

展覽介紹


  銀川當代美術館“中國制造”系列展覽,在前四場中重新定義了“中國制造”的影響力和深遠意義,此次“中國制造005/006”邀請到中國藝術家李洪波與日本藝術家松本秋則,他們取之于自然之物與社會對話,賦予作品日常物品外形的表象之外,更突顯作品變化中蘊含的樸素匠心與人文情懷。
  唐代詩人王維在《山水論》中寫到:“遠水無波,高與云齊。”李洪波說這句話就是此次“中國制造005”的靈感初源。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與實驗藝術系的他,近年來以“紙”為媒介的作品賦予作品日常物品外形的表象之外,更突顯作品變化中“無常”的哲學性內涵。2017年9月在銀川當代美術館參展的作品“石頭”讓觀眾看到意想不到的“紙”的更多可能性。此次展覽,藝術家用10000個夾子,6000個曲別針與4噸的白色卡紙,在銀川當代美術館470平方米的展廳空間完成的新作“中國制造005”,志在探索紙更多可能性的表達。
  藝術家李洪波將其作品稱之為“云水”,他說自古先哲們就有“仰望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思考與體悟,正是這種擬物喻人的情懷,使中國人對待物的態(tài)度有了更深一層的“寓意”,其中云和水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云水無形,卻又風情萬種,中國人偏愛云的高潔與悠遠,水的自在與無礙。中國山水畫離不開云的意境、水的靈秀,詩歌離不開云的胸懷、水的逸趣。如宋·陸游在《長相思·云千重》中有:“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另如管道升曾填寫的《漁父詞》:“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閑去云水邊。”等經典名句。叢林有“云水僧”,借喻廣游四方,身心無礙。僧人也常常以云水作為偈語的眼,唐·李翱問道開悟后曾寫《贈藥山高僧惟儼》,其中“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廣為傳頌。這些都是世人對行云流水詩意生活的渴望及寓意的深邃言說。云水有情卻無形,但人們?yōu)榱吮磉_對自然物態(tài)的喜愛,往往極力抽象出可描述或可再現的樣式,以達到抽離出原始環(huán)境的藝術呈現。云水逐漸被符號化,可視可讀。描繪云水的藝術作品也不可計數,藝術家也試圖以他的方式來呈現心中的云水,以紙為媒介運用抽象的符號語言,搭建出一個自己心中的云水圣境。
  藝術家松本秋則說此次“中國制造006”靈感來源于絲綢之路,雖然銀川不是絲綢之路上的核心,卻也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棧,藝術家想象這里曾是一處綠洲,于是模擬了西域沙漠的自然風景,構建了一條想象中的絲綢之路。他在722平米的展場整體鋪設了200多輛灰斗車的沙土,用500根竹子和600平米的宣紙搭建的建筑通道,觀眾掀開入口處的絲綢門簾就會進入一個白色的圓頂建筑空間,它既象征著清真寺又象征著中國曾經與西域之間文化交流繁盛。觀眾可以漫步在紙制隧道中,從隧道兩邊的圓形窗戶觀看荒涼的沙漠景象,懸掛的剪紙作品、干枯的蘆葦,3000多塊老舊的磚像古老遺跡的殘痕,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榮枯盛衰。轉角處窺見沙漠中的綠洲,這里有著豐沛的水源,是能夠消除旅人疲勞的休憩場所。天山山脈的冰河消融后注入到沙漠綠洲藝術家則使用了消解的冰塊配合著水滴落盤的回響聲及水波紋引發(fā)歷史的長廊與水資源的保護問題!
  這次展覽為制造光影和水的波紋映像而使用的LED燈、表現聲音空間的馬達、接合器、計時器等悉數為“中國制造”的產品。而“宣紙”與“竹子”的結合應用,是源于藝術家兒時的記憶,在日本傳統(tǒng)建筑中,推拉的門便是用這兩種材質所做,他從小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在記憶中便留下印記,后來便多次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去。像飛鳥,像游魚,像風鈴般手作竹制的“夢想飛行物”是藝術家標志性的藝術元素,此次展覽,他又加入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舉足輕重的“竹子”和“綢緞”,包括銀川當地的民間“剪紙”、“沙子”、“水”和“蘆葦”等,藝術家說他想更多的結合當地與中國的材質來豐富“中國制造”的概念及體現中國的歷史沉淀和銀川的風土地域,那些偶發(fā)隨風的光影是銀川附近自然風景的剪影。那些竹磬之音是中國浩瀚無垠的歷史回聲,謹以中國制造獻給中國的這片土地及人民。
  康德說,有一種純粹的美,是不涉及概念和利害計較的,有符合目的性而無目的的純然形式。而本次的“中國制造005/006”都有純然的形式,洋溢著自然光之精神情境創(chuàng)造,移步換景,為觀眾呈現一種“浸入式”的藝術體驗。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