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復制之外——中德當代攝影展

開幕時間:2017-11-25

開展時間:2017-11-25

結束時間:2017-12-23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797路B07

策展人:Gérard A. Goodrow

參展藝術家:Andreas Gefeller,Corina Gertz,Samuel Henne,蔣鵬奕,楊嘉茜,Michael Reisch , Michael Schnabel, Kris Scholz,單飛鳴,王寧德,徐勇,張巍

主辦單位:白盒子藝術館

展覽介紹


  由白盒子藝術館主辦,Gérard A. Goodrow策展的“復制之外——中德當代攝影展”,將于2017年11月25日(周六)下午3點在白盒子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匯集了六位中國和六位德國的攝影藝術家近幾年內的主要藝術創(chuàng)作,通過白盒子藝術館獨特的展覽空間,將攝影的多種可能性被發(fā)現(xiàn)、擴展出來。而此次展覽也是繼”德國8:德國藝術在中國”之后,又一次中德之間的重要合作。
  此次展覽的主題是來自策展人對“復制以外”這個問題的不斷追問,作品中提出當代攝影兩大派別之間的差異和問題。分歧起著關鍵作用,究竟記錄和復制意味著什么?攝影必須要以現(xiàn)實世界相關作為起點,還是可以進行純粹的視覺發(fā)明?一張照片必須清晰可讀才可以將其作為記錄的功能來判斷? 帶著這樣的疑問,策展人將展覽作品以“記錄與創(chuàng)建之間”“自然的另一種景象”“由兩者之間的邊界到抽象”及“其它肖像”為脈絡歸納為這四類,而我們眾所周知攝影作為視覺藝術,與其它藝術形式上有一個最重要的區(qū)別就是——可復制。
  攝影藝術雖然如電影、戲劇等藝術一樣能根據自己的想象重新構建一個想象中的世界,但同時也限制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復制是一種手段、一種技術、一種誤區(qū),一把雙刃劍,復制時代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攝影技術帶來的“復制”,它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不會自己主動的消亡,一些負面的影響依然會長存下去,但藝術的范疇是寬廣的,而作為創(chuàng)造者的藝術家和作為觀賞者的我們是可以正面的去面對它,甚至是可以將其推到一個新的層次,而此次藝術家利用自己的作品向觀者展現(xiàn)無論人物還是抽象、模擬還是數字、有無使用相機,展覽的主旨是展現(xiàn),而非再現(xiàn),攝影藝術的關鍵是創(chuàng)造而并非復制,并希望在這復制之外的創(chuàng)作中能給予攝影藝術一個嶄新的定義,這些作品都為后記錄攝影時代開辟新的視角。而且,這次展覽的很多畫面都極具“謊言”,藝術家不是在誤導觀眾,而是揭示各種“真理”。也就是我們認為我們所看到并非我們實際看到的。這次展覽的作品你需要多看幾次、并且集中精力地看,這也是在挑戰(zhàn)我們作為觀者質疑我們自己的視覺感知觀和習慣。
  幾十年來,攝影新媒介和備受推崇的繪畫媒介之間逐漸形成爭議,這種爭議的存在理由首先受到新型成像技術的威脅。本次參展的12位藝術家的作品立足于當下攝影創(chuàng)作的復雜語境,結合自身對現(xiàn)實境遇的反思,精確處理拍攝的物體和空間的圖像,讓它們自己言說, 展覽將持續(xù)至2017年12月23日。
  目前已經在漢諾威美術館和斯圖加特的保時捷汽車城美術館舉辦過巡回展,本次在白盒子藝術館的展覽是中國巡展的首站。同時本次展覽也是中德英三種文字的精美畫冊的首發(fā)。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