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大未來林舍畫廊將于五月邀請臺灣藝術家賴九岑、王璽安、謝牧岐、陳敬元、陳云(以年齡序),推出策展項目“溢界×邊線”。探討臺灣藝術家在多種文化的匯流與碰撞下,如何以其特殊的視點與技巧,在各種文化及符號中尋找出自己的語匯,并流溢過原初的框架,劃開一道道屬于自己的支流。
此次展出的五位藝術家,其作品邊線均具有著不同性質的存在,或厘開相異或虛實空間、或純粹是圖像的輪廓,還是色塊間相隔出的繪畫空間等等。這些邊線分隔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現象,從各界吸吮的養(yǎng)分分別呈現在其畫面中,觀看他們的作品,其風格語匯均有著其獨特性。如賴九岑以次文化的圖像與多層平涂及磨除的技巧切入,將類幾何抽象藝術形式轉換成具象化的再演繹,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硬邊幾何式的具象語匯。王璽安則依其詩性與文學的語句鋪陳出作品意象,或海或星辰或林木等自然與人工元素,誘使觀者掂量畫面圖像與其思想脈絡產生對話與共鳴。謝牧岐運用其豐富的繪畫技巧與多樣的創(chuàng)作經驗,將畫面空間與圖像不斷分割、交織重復成具有對自然投射或行為經驗與藝術史觀的繁復構成。陳敬元則以漫畫或插圖的形式,將設計與圖像平面化的概念,以其優(yōu)越的電腦描繪能力用絹印與平涂的方式制造出某種正在發(fā)生的事件性報導。陳云的作品則如故事或電影片段,其組畫的呈現形式亦似敘事斷續(xù)的分鏡與場景,加上畫面細膩多樣的技巧更碰撞出多重空間與材質感的結合。
臺灣,四面環(huán)海,海是邊界也是入口,歷史上每每強權沁侵,其文化也隨之溢入,而這些點滴均流入我們的身體與記憶。從臺灣近代不算長的美術源流,在幾代前輩的吸收與融合以至今日,已有了更為多元的面貌,而現今七八零年代后的藝術家,在他們的扁平之下匿藏著更為多元的文化與時空交融。二十多年來,渺無邊際的網路世界已主導著現今人們的觀看與思維方式,多數藝術家則借此媒介作為其創(chuàng)作的繆思。世界就在螢幕那無數多彩幻變的光點中,而他們創(chuàng)作的邊線也各自被延伸至虛實難辨、看不見盡頭的那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