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德薩項目空間展覽 “這不是誤聽游戲”

開幕時間:2016-09-25 16:00:00 - 18:30:00

開展時間:2016-09-25

結束時間:2016-10-23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草場地藝術區(qū)328-D(德薩項目空間)

參展藝術家:江上越

主辦單位:德薩畫廊

展覽介紹


語言是信息傳遞的工具,也是傳遞的障礙。江上越從語言的起源,探索人性,反饋社會。如果說因為語不通,有了圣經(jīng)舊約中的巴別塔的半途而廢,而語言的誤聽和曲解就會有更多的紛爭和不幸。 甚至這種不幸的結果又會被誤聽和曲解,進入一種難以解脫的循環(huán)。這次展示的作品,是由誤聽游戲的小視頻群和世界紛爭等等的大視頻疊加,構成的綜合影像作品。從語言的起源出發(fā),在相互重疊的影像中,再考交流的意義。
誤聽游戲的小視頻群小屏幕是播放誤聽游戲的錄像,用一組小視頻掛在墻上。所謂誤聽游戲就是用對方不懂的語言進行交流,對方憑直覺從語音中判斷語義,這就是誤聽。(例如:Yada,鴨蛋,要得等)。突然而隨機的結果出乎意料,常常讓人啼笑皆非。(而這種誤聽如果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說不定會釀成一場什么樣的危機。)
世界紛爭等等的大視頻把世界紛爭等等的影像投影在掛有小視頻群的墻壁上,利用3組影像:1.紛爭,暗示紛爭與語言溝通的關系;2.與紛爭有關的名勝古跡,再考世人對遺跡的評價;3.大海,以天地永恒的角度,再考紛爭、變遷和誤聽。
 
 交流的障礙來自于對交流的期待
策展人評論
 
江上越是日本女生,留學于中央美院油畫系。留學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也是藝術家生存、創(chuàng)作空間上遷徙、游牧的一種全球化的現(xiàn)象。這種帶有差異性、流動性和不確定性的存在,不僅是物理空間的位移的概念,還是創(chuàng)作觀念及表述語言的生成,引發(fā)了對流動或變化的新棲居地的思考。所以,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或對當代藝術的判斷、評價,已經(jīng)不能簡單地說一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是從某種在地的、傳統(tǒng)的文化中派生出的現(xiàn)代性,而是要更多地看到,這是與異域文化之間的了解、溝通、磨合、碰撞的結果。江上越的創(chuàng)作,針對于“交流”的概念和意義,并通過繪 畫、影像、語言誤聽的游戲化方式,對應了時代的變化,文明的沖突,驗證了語言交流所產生的障 礙,甚至危機的現(xiàn)象,顯示出一種多媒介的表達方式和敘事話語。因此,江上越藝術的文化針對性, 與其說是藝術家個人的,不如說是我們此時此地的現(xiàn)實處境,以及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
當人類的生活、工作被電腦、網(wǎng)絡化之后,最明顯的是改變了我們以往閱讀、溝通與表達的方式, 很多能量都集中在用圖像替代傳統(tǒng)的語言交流。同時,人工智能制造和提供給適應的人群以生理和 技術環(huán)境,尤其反映在新一代年輕人對語言文字閱讀的抵觸,以及利用圖像、表情包等信息傳播與 消費的直截了當之中,使我們已經(jīng)不在單一地從文字語言中獲得信息或尋找多重現(xiàn)實,而是面對、 判斷和處理被多重現(xiàn)實入侵的海量信息。
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都開創(chuàng)了人類認知世界與交流溝通的方式,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社會行為類型。網(wǎng)絡語言的應運而生,造成的以年青一代為主的溝通狂歡,或許已經(jīng)終結了語言文字的一統(tǒng)天下,導致了由語言文字的交流障礙,到表情達意的直接、簡化和語言自由轉意的變化。而語言文字在轉譯 過程中的誤讀、誤聽,是否將會被網(wǎng)絡語言的符號化趨勢所替代?巴別塔是否將會坍塌?抑或“沒有表情符號,就沒有對話”的普及?那么,在不斷超越經(jīng)驗與想象之外的未來,藝術何為?作為個人化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同選擇,不同媒介方式的表達都是植根于個人對現(xiàn)實生存境遇的不同的經(jīng)驗、思考與判斷。是耶?非耶?或許因人而異,復雜而已,但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因為,時代的激變往 往比我們想象的更為突然、混雜和微妙。
馮博一 (2016年09月)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