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史金淞——“個人設計博”北京現(xiàn)場將于2016年5月10日下午4:00于北京798藝術區(qū)空間站開幕。5月20日臺北當代美術館主場全館個展將正式對外開放,并同時在空間站北京現(xiàn)場進行兩岸互動。10日下午4:00也將于空間站進行“史金淞——“個人設計博”的新聞發(fā)布會,并舉辦由朱朱、王基宇、史金淞、付曉東進行的作品討論會。
“個人設計博”從字面上來說是“一個人的設計博覽會”的簡稱,其本質是一個人關于“設計”的博物館,即一個在設計與被設計中博弈的個人簡史。
史金淞所理解的設計,就是設一個計,根據(jù)不同時期不同的利益主體的價值訴求,各自設計,設計相關的權利系統(tǒng)及其合法性依據(jù),并形成知識進入日常指導生活,成為意識形成常識,道德倫理、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無一例外盡在其中,設計與被設計的博弈幾乎貫穿整個人類演化史,以各種甚至暴力的形式始終存在于各種族群乃至文明沖突的第一現(xiàn)場。所謂文化和文明無非是設的一個計,或者說是一系列各種的設計,尤其對我們每一個個人來說。
因此,歷來都不乏極力掙脫被設計宿命的個體踐行者,而且是前赴后繼,然而更多時候卻常常淪為不自覺的合謀者,深陷于被設計的自我設計之中,而史金淞本人也是其中之一。
這次的展覽正是呈現(xiàn)了史金淞作為一個生命的個體,在設計與被設計的博弈中,掙扎打拼十多年的實踐狀況,內容上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一、解剖與自我解剖
以自我親歷的日常生活為線索,用相同的語言邏輯設計和制造我們設計與被設計的真相,解剖和自我解剖我們的工作、生活、情感、趣味、以及相關的價值、倫理和夢想,呈現(xiàn)出其權利結構設計與被設計的冷酷和暴力的特質,吊詭的是在這里冷酷暴力又成為了新的審美經(jīng)驗。于是解剖并重裝這些設計的基因碎片成了我現(xiàn)在的日常。
作品:《甜蜜生活》《鐮刀版嬰兒車》《炫彩版襁褓甲》《奶瓶系列》《設計2 0 0 7 圣誕快樂》《金蠶脫殼》和《設計2004NO1-2》《名兵利刃》《設計-基因》的圖片、圖紙等。
二、行動與自我切割
設計另外的游戲規(guī)則以直接行動的方式介入藝術生態(tài)及其生產(chǎn)力關系的改造,生體力行的從自己開刀,嘗試切割與分享包括版權在內的藝術行業(yè)里相關的傳統(tǒng)權利,以抵抗固化的權利系統(tǒng)對獨立人格的粗暴設計,圖謀達成一個野生的活潑潑的別開生面的藝術存在方式,沒有象征也沒有隱喻,即使被設計的宿命如影隨形。
作品:《哈克龍- 環(huán)鐵大悲咒》、《拍賣雙年展》、《淞藝博》之《免費下載》等。
三、內觀與自我重構
在知識和權利的縫隙中研磨平庸的日常,把自己消磨成為一把菲薄的刀子,以穿越和削解被設計的非黑即白的現(xiàn)實桎捁,用純物質的方式設計營造一方獨立的精神家園,精準微妙的“灰度”,隨心“自由的框框”。當然,更為廣泛的新能源勘探是內心獨立自在的必要基礎,歷史從未像今天這樣給了每個獨立的個人如此廣泛的可能性,直接把商業(yè)做成藝術,讓市場成為美術館,一種新的公共藝術。
作品:《玉頭》《華山計劃》《脫胎換骨-雙松圖》《客廳的園林》《灰度360》等。
以上三個部分并不是線性的上下文關系,而是一種互為因果的并行關系,同時又獨立生長。正如史金淞所說,“其實這整個展覽就只是一件作品,也可以說我一直以來都只是在做一件作品,那就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