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追隨·花間|詹斯斯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6-04-12

開展時間:2016-04-12

結(jié)束時間:2016-04-26

展覽地址:廣州市東湖路39號越秀區(qū)文化藝術中心

參展藝術家:詹斯斯

主辦單位: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展覽介紹


我的創(chuàng)作體會與嘗試

詹斯斯

繪畫是一種表達、一種紀錄,通過作者所接受過的學識文化與本身的思想性格,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作為藝術的學習者與修行者,確實需要在很多問題上進行積極的思考,除了要回顧歷史關注當下及借鑒外來之經(jīng)驗外,還要考慮如何更好的發(fā)展新的繪畫面貌。現(xiàn)在很多人講究創(chuàng)新,但創(chuàng)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是思想內(nèi)容還是樣式風格,都需要在認識傳統(tǒng)的基礎上,融入畫家個人的生活感受,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去吸取各方面的藝術養(yǎng)分,以及配合時代的審美情趣才能有新的畫面表達。

每個畫者對生活都會有一定的偏愛,形成這種偏愛是有多種原因的。除了客觀條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畫家的情感和各種修養(yǎng)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歡在繪制花草的時候配以石塊是我的一個繪畫樂趣,花草的或濃或淡,或繁或簡是對一種美好生活的寄托。但是人物花鳥都有一個特定客觀的形態(tài),有其自身的品評標準,需畫得合理自然。而形態(tài)千姿百怪的石頭則是需要對筆墨更好的一個發(fā)揮,它除了使筆者的畫面豐富之外,有時候更是作為一種自我情感的宣泄。而石與花草的搭配在我研究生三年的繪畫學習階段一直非常感興趣的繪畫題材。

繪畫寫形容易得意難,中國畫更是重在意境,那些好的花鳥畫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豐富的畫意以及深邃的畫境,畫面充盈著對生命的深刻體驗與感悟,哲理深厚,情感飽滿?;B畫的寫意,其實反映的是人的精神、品格和學問,需要用對應的人品、學問和修養(yǎng)去感悟,這需要長時間不斷的學習滋養(yǎng)。此階段筆者探究的是石元素如何更好的服務畫面。嘗試從石的形狀,石的顏色,石的質(zhì)感、石在畫面的位置布局等這些方面進行創(chuàng)作試探。畫里畫外要做的學問還很多,寫意畫所需要的積累和筆墨修養(yǎng),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感知,厚積而薄發(fā), 這將使我在水墨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之路永不止步。

厚積薄發(fā)  永不止步

往返書本與大自然之間,向歷代先賢學畫藝之道,取自然萬千變化之理,永不間斷地積累學識,提高技藝,是為藝者應遵循的正確方法。

但說的容易做則難矣。除了需具備臨習與寫生相互滲透所需具備的調(diào)全和能力。周而復始、日復一日的筆墨修煉更章顯出寫意畫之難。“廢畫三千”說的便是這個淺顯而深奧的道理。

斯斯似乎沒有被艱難嚇住,選擇日常生活司空見慣的花鳥畫作為自己一生的創(chuàng)作對象。以意筆畫作為表現(xiàn)物象和心象的媒介,這確需膽識與恒心。

初入此道便受盡其苦,筆墨與自然物像之間從磨合凝練到升華畫境,個中苦樂確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

隨著廢紙越堆越多,她也漸有收獲。畫里有幾分“野”趣,非但不顯老道,反而多了點“生”氣。她在苦中作樂,并漸漸嘗到甜頭。這批以園子里的所拾作為素材創(chuàng)作而成的小品,便是收獲的一部分。

要做的畫里畫外的功夫還很多,意筆畫所需的“厚積薄發(fā)”勢將使她在水墨花鳥的創(chuàng)作之路上永不止步。“只要甘于寂寞,深入勞作,收獲是自然的事”  

安林  甲午初夏于九成居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