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外·O內·O內·O外”藝術試驗影像展
開幕時間:2015-07-25 15:30:00
開展時間:2015-07-25
結束時間:2015-07-25
展覽地址:柒·7空間
策展人:大余
參展藝術家:王愷,馬賽克
讓我們的孩子走在時代之前列。在當下時代,物質的泛濫已顯現出給我們與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地球帶來負擔與災難,精神與文化將是本世紀主題。讓我們與我們的孩子一起去感受文化和藝術,體驗具有獨立思維、獨立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們所思、所為、所想,這將為孩子們留下別一樣的夢,播下精神與自由的種子和開闊的思維與創(chuàng)新的開拓精神。這也是柒·7Space的靈魂。
宋莊是藝術探討的自由之勝地。感受它的文化、體驗它的精神,享受它自由的獨立生活,將是給我們與我們的孩子在成長之中帶來多角度思維、視覺、智慧與精神財富。親親文化,走進前沿文化現場,展現宋莊文化藝術與自由的獨立精神,彰顯自由的生活。
是本次藝術體驗、制作、展示影像是實驗的課題。影像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語言,更是一門藝術,此次活動給與大家一個自由的探索實驗性影像空間,為尋找自己獨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拓展空間,以影像記載我們的思想,打開我們的視野,將影像語言轉換為我們日常的生活,記載我們思想,直接將我們的生活,思維,精神的軌跡紀錄在案,留給自己或世人。宋莊它是一個自由與多種文化的承載之地,這樣的文化只有宋莊才是最佳體驗之選。
圈內·圈外 圈外·圈內,這次跨界行動試驗是對現代藝術史課題,“人人都是藝術家”出自博伊斯觀念的一次論證,藝術將作用于人的社會生存,藝術不是給人提供欣賞的一個物品,而應該是觸動其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種動力。這將是一些藝術界圈外人士的一次跨界,他們從繁華而浮躁的社會中,突然跳入圈內去感受這種精神的動力,體驗藝術與藝術家的思維,并與藝術家相互碰撞最終實現自己創(chuàng)造作品的方式與他們的思維方式,藝術家將跳出圈外審視圈外人士在圈內的創(chuàng)作與思維,也許這樣的課題試驗與方式會碰撞出別樣的精神動力和視覺與思維方式,同時求證博伊斯觀念的可否性“人人都是藝術家”
2015第二季 O外O內·O內O外 7.12星期一,歡迎大家關注,第二季是在首屆O外O內裝置語言體驗之后的又一次以影像語言為課題的實驗性嘗試。O外的跨界再次闖入的實驗性行動與O內跳出“城外”,以什么樣的旁觀者的心態(tài)關注著O外人的行為與他們的作品。課題的實驗性將會給予我們什么?提示我們什么?或更多的什么的可能性。讓O內的人了解自己也更了解O外,也叫O外的人了解藝術、藝術家及自己的獨立創(chuàng)造、獨立精神。實驗的課題就是為你與我提供更為寬泛的認知空間和感知世界。
北向陽光藝術區(qū)B2徐信老師的工作室,天氣很不錯,陰天似乎有些雨意。大家在徐老師的工作室狂拍,工作室的陳設與氣場非常的好,是清靜、悠閑、交流、工作為一體的空間,有自然而又質樸的清心之感,人在其中,似浸泡在文化藝術的染缸,你在自在輕松的生活著,不知中你的血液,你的身體就滲出文化二字。在交流中徐老師給大家解答拍攝技巧,交流各自的困惑,大家在愉快自由的氛圍中結束了上午的活動。感謝徐老師用心的解答與交流,感謝徐老師的支持
7.25下午3:30展覽正式揭幕,展覽前的10分鐘意外的到來一波廣州的朋友,有馬校長領隊,給我們一個驚喜,接著有藝術家朋友,收藏的朋友,商道朋友150多人揭開了本次序幕,2015 O外·O內·O內·O外 藝術試驗影像展的高潮,參展的“O外藝術家”們與O內藝術家們交流著他們創(chuàng)作前與創(chuàng)作后的不同感覺,在作品的完成后便思維與思想也隨著提升和跟進,作品便有了意義,精神得到提高,我們本次的目的也圓滿了。
從藝術家劉全老師(觀念攝影藝術家)對此次展覽的點評“他們是來自”O內O外O外O內藝術試驗“活動的部分成員。年齡從12歲到17歲,大部分同學只有14歲。應大余的邀請,我很榮幸的做了一把與活力四射的同學們一起交流的”嘉賓“。對于他們和我都是第一次。我是個很少”參加活動“的人,但是這次的對象是讓我興奮和充滿可能的他們,于是我來了。觀看他們的影像作品時我徹底興奮了,他們全憑直覺,好看就是出發(fā)點…一路展開來,認真誠懇的把他們的主旨表述出來。有對生命時間的思考,有對能源浪費的觀察,有對物欲橫流的質疑,有對壓力極限物極必反的慨嘆,有對刻板死氣沉沉的調侃,也有對瞬間美好輕松狀態(tài)的集成…… 他們沒有功力,沒有事先背負的所謂”意義“,不炫耀,他們就是一個對周遭現實生活的觀察者,并且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他們不會有成年人那樣齷齪的目的明確,不懂的討好成年人,更不會討好”嘉賓“的眼光。他們就是他們自己。他們是來讓我們這些”嘉賓“醒醒的。”嘿,請你們看過來!這就是我們。“ 他們眼里充滿時代,而成年人可憐卻只剩下過時的”經驗“了。我問自己我們憑什么點評他們,我們真的具備”資格“嗎?既然是交流,那就必須是平等的,開放和包容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面嘴里校外輔導員口吻。我很明白與這些可愛的同學們在一起是一個把我自己打開的機會,我是來學習的,觀看的,彼此激勵的。絕不是來”批評指正“ ,看到他們的透徹藍天眼睛我會惶恐不安的。所以面對他們我始終如此小心,呵護這些正在我們眼前冉冉升起的蝴蝶。欣賞他們,助力他們,祝福他們。與他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