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湯國個展
開幕時間:2015-06-26 15:00:00
開展時間:2015-06-27
結(jié)束時間:2015-07-05
展覽地址: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2展廳
策展人:鄭聞
參展藝術家:湯國
主辦單位: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湯國以‘狀態(tài)’替代‘計劃’,以‘過程’替代‘結(jié)果’,無意中成了一個機敏的“逃逸者”。這種“逃逸”不但從現(xiàn)代化進程的喧囂之中逃逸至歷史自然的棲息之地,也使他從日益僵化的藝術體制中抽身而出。湯國之于中國當代藝術界的意義在于:當藝術真正融入個體的文化積淀與精神修為時,便成為了一種詩化的存在方式。甚至,提示了另一種悄然無聲的強大。”
——鄭聞
藝術家湯國,涉及繪畫、攝影、裝置、陶瓷、影像、古建筑修復等多個領域。1955年出生于江蘇無錫;1986到1989年曾在南京藝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上世紀70年代起,他的作品不斷獲獎,在倫敦、華沙、柏林、香港、上海、臺北、米蘭、北京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由湯國主持修繕的北京智珠寺古建筑群,獲得2013年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獎”。
湯國善于利用攝影、影像、拼貼、裝置等各種現(xiàn)代藝術方式,他具備一種將多元的藝術形式融入個體藝術氣質(zhì)的魔力,表達出一個當代中國人面對文化全球化的思考。尹吉男認為“我與湯國的古意遠,與湯國的新法通。”湯國既擅長使用水墨這一傳統(tǒng)語言,又具備開闊的文化視野與表現(xiàn)手段。徐累曾撰文評論湯國九十年代的水墨畫,“湯國所經(jīng)營的方位,仍然屬于文人畫藝術的范疇,這不能認為是對傳統(tǒng)的固執(zhí),而是生活態(tài)度和教養(yǎng)學識使然。沿著這條河床繼續(xù)搖弋前行,使他水到渠成地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答案”。
策展人鄭聞將湯國稱為中國當代藝術界的一個“獨特的異數(shù)”,一個“巧妙的隱者”。上世紀九十年代,湯國在查濟古村買下一幢破敗的明代老宅。古屋幾經(jīng)修繕恢復了原貌,湯國在兩三畝大的院子里種芭蕉和竹林,取名“澹園”。一身浸透江南文人深厚教養(yǎng)的湯國,從文化儲備上已走得很深很遠。從漢代、魏晉南北朝、戰(zhàn)國到唐宋的器物類型他都爛熟于心,也曾負責侯孝賢《海上花》一片所有舊式家具布景的挑選。為尋找真正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宣紙,他甚至在涇縣古老的紙作坊里,嚴格遵循古法五十多道工序,不加任何化學輔料,自然備料,選料,蒸煮,晾曬,造了兩年的紙。
《大江東去:湯國個展》將于2015年6月26日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開幕,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主辦,吳亮任學術主持,鄭聞任策展人。本次展覽將展出包括繪畫、拼貼、攝影、裝置、影像等數(shù)個系列的藝術作品。系列紀錄片“AMNUA藝術家影像志”《隱秘的線索:湯國》也將于開幕當天首映。